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除HCV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马翠玲饶慧瑛
    1301-1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HCV感染一直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难题,尽管治疗慢性HCV感染已经取得很大的突破,但HCV感染的隐匿性导致药物治疗人群十分有限,攻克HCV仍需要有效的疫苗.既往研究表明,强大而持久的HC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是介导HCV清除的主要免疫因素,CD4+T细胞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B细胞产生的中和抗体在清除HCV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于T细胞和B细胞如何协同发挥作用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本文综述了清除HCV感染的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机制,以及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联合机制,并概述了目前病毒发生免疫逃避的主要机制.

    HCV感染适应性免疫免疫逃避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微生物研究进展

    王炳鸿徐彤彤马雄王绮夏...
    1305-1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以异常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性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遗传与环境因素影响下,微生物能够引发人体自身免疫性反应,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肠道微生物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肠道微生物组发病机制

    肝内胆管癌起源细胞的研究进展

    刘文明张秋秋鄢和新
    1309-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内胆管癌(iCCA)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上皮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iCCA在组织形态及分子表达水平上呈现高度异质性,极大地阻碍了临床精准治疗的实施.肿瘤异质性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不同的致病因素、基因突变、分子表达谱及不同的起源细胞等.前期在小鼠模型中使用遗传谱系示踪系统明确了胆管上皮细胞、肝细胞或肝母细胞都可能是iCCA的起源细胞.最新研究发现,人肝细胞在原癌基因驱动下结合药物诱导的肝损伤微环境,可以诱导肝内胆管癌的发生.这一发现丰富了 iCCA起源细胞的来源,同时为深入解析iCCA亚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本文简要回顾了肝内胆管癌起源细胞的相关研究,包括病理分析,不同起源介绍,驱动因素分析,期望对iCCA的临床精准诊疗提供指导和借鉴.

    肝内胆管癌起源细胞胆管细胞肝细胞肝母细胞

    糖酵解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小雅石春霞龚作炯
    1312-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酵解是正常细胞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或糖原分解成乳酸,同时产生少量ATP.然而,在癌症中,为满足细胞快速增殖的能量需求,即使在有氧条件下,肿瘤细胞也会更倾向于通过糖酵解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而不是氧化磷酸化,称为Warburg效应.因此,发现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过度激活的糖酵解的酶,可以为HC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糖酵解不同程度的增强.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糖酵解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新思路.

    糖酵解肝脏疾病肝细胞癌

    线粒体自噬调节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曾小晏曾子键张子欣李晖...
    1315-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LF)是由多种慢性肝损伤导致,并以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以及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破坏为特征的病理状态,LF持续进展将导致肝硬化和肝癌.肝细胞富含线粒体,线粒体在氧化供能、脂质代谢、维持细胞稳态、调控细胞死亡中具有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是清除受损线粒体、维持细胞内稳态、避免细胞死亡、改变细胞命运的重要细胞进程,该过程在LF中广泛存在.线粒体自噬可能对LF具有促进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本文就线粒体自噬与LF的关系及中医药调节线粒体自噬干预LF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线粒体自噬肝纤维化中医药

    不同诱因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杨颜榕武羽李珊珊邹怀宾...
    1319-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诱发因素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3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诱发因素,将患者分为肝内诱因ACLF和肝外诱因ACLF.分析肝内、外诱因ACLF患者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Landmark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内、外诱因ACLF患者28天、90天预后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376例有明确诱因的ACLF患者,在以乙型肝炎为病因的ACLF患者中,HBV再激活是主要的诱因(107例,41.6%),在非乙型肝炎ACLF患者中,感染是主要诱发因素(48例,40.3%).根据诱因的种类,将HBV再激活、药物等肝内诱因引起的ACLF定义为肝内诱因ACLF,感染、消化道出血等肝外诱因引起的ACLF定义为肝外诱因ACLF.肝硬化患者因肝外诱因发生ACLF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vs 67.7%,x2=15.411,P<0.001).肝内、肝外诱因ACLF患者在28天和90天非移植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肝病基础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肝外诱因是影响90天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与非肝硬化患者相比,肝硬化基础(代偿、失代偿患者)更容易由肝外因素诱发ACLF;相较于肝内诱因,肝外诱因引起的失代偿期肝硬化ACLF患者90天病死率较低.

    慢加急性肝衰竭诱发因素临床特征预后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外泌体、血清及肝组织中miR-92a-3p的表达及意义

    王倩倩蒋旭华李新艳宋杰...
    1325-1329,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外泌体、血清及肝组织中miR-92a-3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不同阶段的外泌体、血清及肝组织中miR-92a-3p的表达水平.比较miR-92a-3p在肝纤维化不同时期表达水平的差异使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miR-92a-3p表达水平在外泌体、血清及肝组织中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外泌体miR-92a-3p和血清miR-92a-3p对乙型肝炎显著性肝纤维化的预测效能.结果 外泌体miR-92a-3p的表达量在肝纤维化不同分期差异显著(P<0.05),S2-4期外泌体miR-92a-3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0-1期(P<0.0001);血清miR-92a-3p在S0-1期、S2期、S3期及S4期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9±0.20、1.35±1.01、0.88±0.74、0.87±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6,P=0.381);肝组织 miR-92a-3p 在 S0-1 期、S2 期、S3 期及 S4 期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1.69±1.31、1.54±1.26、1.05±0.61、0.68±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16,P=0.104).外泌体miR-92a-3p的表达水平与血清miR-92a-3p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1787,P=0.108),外泌体miR-92a-3p的表达水平与肝组织miR-92a-3p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051,P=0.731).当cut-off值为0.245时,血清miR-92a-3p的AUC为0.61(95%CI:0.48~0.75),对显著性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3.46%和 60%;外泌体 miR-92a-3p 在 cut-off 值为 0.7459 时,AUC 为 0.87(95%CI:0.80~0.94),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13%和72.09%.结论 miR-92a-3p的表达水平在外泌体、血清及肝组织没有显著相关性.miR-92a-3p在外泌体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清和肝组织,与血清miR-92a-3p相比,外泌体miR-92a-3p对乙型肝炎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高.

    miR-92a-3p外泌体血清肝组织肝纤维化

    MSCT测量门静脉系统相关指标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中的应用

    陈凯张方方葛尚
    1330-1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门静脉系统相关指标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淮安市第一医院治疗的10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肝功能分级A级39例,B级34例,C级27例.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95名健康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比较两组门静脉系统相关指标包括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门静脉系统相关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门静脉系统相关指标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价值.结果 肝硬化组 MPV、SPV、IHLPV、IHRPV 直径分别为(18.42±4.21)mm、(14.53±3.61)mm、(13.52±3.27)mm、(13.87±3.52)mm,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37±2.70)mm、(9.23±1.88)mm、(9.16±1.62)mm、(9.25±1.6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 C 级患者 MPV、SPV、IHLPV、IHRPV 直径分别为(21.15±3.83)mm、(16.49±3.05)mm、(16.07±3.12)mm、(16.11±3.25)mm,高于肝功能 B 级患者的(18.19±3.02)mm、(15.01±2.54)mm、(14.58±2.95)mm、(14.57±3.03)mm,肝功能 B 级患者 MPV、SPV、IHLPV、IHRPV 高于肝功能 A 级患者的(16.57±2.31)mm、(13.37±2.03)mm、(13.15±2.55)mm、(13.16±2.7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 MPV≥13.68 mm、SPV≥11.32 mm、IHLPV≥11.75 mm、IHRPV≥10.9 mm 为截断点,MPV、SPV、IHLPV、IHRPV 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01(95%CI:0.707~0.894)、0.702(95%CI:0.587~0.817)、0.806(95%CI:0.705~0.907)、0.813(95%CI:0.720~0.906);经一致性分析证实,MSCT测量门静脉系统相关指标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准确率96.00%、灵敏度96.74%、特异度87.50%、阳性预测值98.89%、阴性预测值70.00%、Kappa值=0.756.结论 门静脉系统相关指标用于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多层螺旋CT门静脉系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

    超声瞬时弹性成像结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测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肝硬化的价值

    单亚林王秋阳
    1334-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瞬时弹性成像结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预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张家港澳洋医院收治的85例AIH患者.比较发生肝硬化组与未发生肝硬化组患者基础资料,分析影响AIH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因素及超声瞬时弹性成像结合SII预测AIH患者发生肝硬化的效能.结果 85例AIH患者中,22例(25.88%)发生肝硬化,63例(74.12%)未发生肝硬化.肝硬化组Child-Pugh C级占72.73%(16/22)、TBil 为(84.25±7.26)μmol/L、SII 为(2011.62±124.58)× 109/L、LSM 为(12.63±1.74)kPa,均高于未发生肝硬化组的 38.10%(24/63)、(59.63±6.57)μmol/L、(1338.95±108.74)× 109/L、(8.29±1.47)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hild-Pugh C级、TBil、SII、LSM是AIH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Child-Pugh分级为C级、TBil、SII、LSM、联合评估灵敏度分别为68.18%、72.73%、77.27%、72.73%、90.91%,特异度分别为 68.25%、73.02%、74.60%、71.43%、88.89%.Child-Pugh C 级、TBil、SII、LSM 联合预测AIH患者发生肝硬化的AUC为0.897,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Child-Pugh分级C级、TBil、SII、LSM与AIH患者发生肝硬化相关,联合评估AIH患者发生肝硬化的效能最好.

    超声瞬时弹性成像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测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

    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评价肝硬化中的应用

    顾燕樊翠翠王海燕
    1338-1341,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声速匹配技术(SSC)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预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张家港澳洋医院收治的48例NAFLD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均行SWE技术和SSC技术检查,应用SWE技术检测剪切波速度最大值(Vmax)、平均值(Vmean)及弹性模量值,应用SSC技术检测声速匹配值(ZSI值),对比上述指标差异,分析单一、联合应用各参数诊断肝硬化的效能及SSC、SWE技术检查成功率和耗时时间.结果 肝硬化组回声高32.00%、血流丰富肿块42.00%、血流分级0级0.00%、内部回声不均匀54.00%低于 NAFLD 组 54.17%、62.50%、25.00%、25.00%(P<0.05).肝硬化组 ZSI 值(38.46±3.12)m/s、弹性模量值(30.41±3.95)kPa、(3.56±0.34)m/s、Vmean(3.28±0.29)m/s 高于(22.63±3.20)m/s、(16.53±2.41)kPa、(2.63±0.24)m/s、(2.51±0.20)m/s(P<0.05).经ROC曲线分析,ZSI、弹性模量值、Vmax、Vmean、联合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分别为 70.00%、72.92%、72.92%、75.00%、91.67%,特异度分别为 72.00%、74.00%、76.00%、78.00%、90.00%.ZSI、弹性模量值、Vmax、Vmean联合诊断肝硬化具有较高的价值(AUC=0.908).SWE技术检查成功率100.00%高于SSC技术98.98%(P>0.05),SSC 技术检查耗时(3.63±0.46)min 较 SWE 技术(4.05±0.51)min 短(P<0.05).结论 SSC 技术联合SWE技术在鉴别NAFLD与肝硬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对动态观察NAFLD进展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声速匹配技术剪切波弹性成像特点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