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中的功能及预后价值

    冯洁蔡勋全潘勤聪
    293-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中的肝癌样本联合GTEx数据库中的正常样本,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s)在肝癌中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66个CCRs,筛选差异表达的CCRs,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索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联合Lasso回归分析,构建了基于四个CCRs(CCR9、CCR7、CCR3和ACKR2)特征的预测评分模型,构建列线图来评估HCC患者的预后并进行免疫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风险评分是HCC的独立预后因素.免疫分析提示风险评分与免疫细胞浸润有相关性,表明模型中CCRs可能在HCC免疫微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 我们构建了一个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指导HCC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预后的预测.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肝癌预后免疫浸润

    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及对血清GGT、钙磷代谢的影响

    苗晓飞王洪剑
    300-302,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采取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1例,观察组(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术)3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GGT(28.26±2.62)U/L低于对照组(53.99±3.71)U/L;CA19-9(6.84 ±0.26)U/mL 低于对照组(12.58±0.48)U/mL;AFP(310.87±5.52)ng/mL 低于对照组(459.26±6.18)ng/mL(t=32.522、60.674、102.256,P<0.05).术后 1 个月,观察组血 Ga(2.12±0.14)mmol/L、iPTH(179.56±19.52)pg/mL、钙磷乘积(45.86±3.62)mg2/dL 均低于对照组的(2.20±0.15)mmol/L、(206.84±22.17)pg/mL、(51.47±4.26)mg2/dL,血 P(1.56±0.13)mmol/L 高于对照组(1.83±0.14)mmol/L,钙磷乘积(45.86±3.62)mg2/dL 低于对照组(51.47±4.26)mg2/dL(t=2.224、5.275、5.737、8.062,均 P<0.05).术后 1 个月,观察组 ALT(44.26±3.52)U/L 低于对照组(53.97± 4.17)U/L,AST(36.85±5.14)U/L 低于对照组(48.10±6.71)U/L,TBil(16.56±2.62)μmol/L 低于对照组(21.45± 3.05)μmol/L(t=10.174、7.627、6.95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x2=0.300,P=0.584).术后 3 个月,两组生存率为97.06%比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5,P=0.540);术后6个月,两组生存率94.12%比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1,P=0.013).结论 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确切,随访6个月患者生存率较高,值得推广.

    中晚期肝癌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术钙磷代谢

    肥胖和高尿酸血症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影响

    刘云霄王转国徐强窦婧...
    303-307,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肥胖和高尿酸血症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诊断为MAFLD的患者402例,其中非肥胖无高尿酸血症组186例,非肥胖高尿酸血症组34例,肥胖无高尿酸血症组151例,肥胖高尿酸血症组31例,比较4组患者临床数据.基于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结果,分析4组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和高尿酸血症的交互作用对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LT、GGT、TG、Cr、UA、Alb、ALT/AST、D-D、FIB-4、BARD、LSM、CAP、饮酒史、吸烟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根据脂肪衰减参数和肝脏硬度值进行各组脂肪变性分期和肝纤维化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无高尿酸血症组和肥胖高尿酸血症组发生中重度脂肪变性分别为81.5%(123/151)、83.9%(26/31),进展性肝纤维化分别为76.8%(116/151)、87.1%(27/31)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肥胖是引起所有MAFLD患者发生中重度脂肪变性、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且肥胖和高尿酸血症对中重度肝脂肪变性和进展性纤维化的患病率存在相乘相互作用(肥胖*高尿酸血症交互项OR>1).结论 肥胖和高尿酸血症对MAFLD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协同作用.

    肥胖高尿酸血症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脂肪变性肝纤维化

    单纯性肥胖儿童发生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怡崔蕾袁伯稳
    308-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发生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高危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诊断的14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其中MAFLD组52例,非MAFLD组88例.记录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和临床指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单纯性肥胖儿童并发MAFLD高危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高危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MAFLD组的男性比例、体质量指数(BMI)、脂质蓄积指数(LAP)、丙氨酸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尿酸(UA)、铁蛋白(SF)分别为 71.54%、27.46 kg/m2、37.98±6.35、68 U/L、56 U/L、1.08 mmol/L、(423.58±27.36)μmol/L、(124.95±13.46)ng/mL,高于非 MAFLD 组的 52.27%、25.19 kg/m2、46.82±7.04、29 U/L、47 U/L、0.81 mmol/L、(346.75±21.08)μmol/L、(95.38±7.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Z=3.517,6.254,8.472,9.596,6.528,5.329,9.427,9.781,均 P<0.05).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LAP、ALT、UA 和 SF 为单纯性肥胖儿童发生 MAFLD 的独立影响因素(95%CI 为 1.047~1.092、1.012~1.157、1.020~1.059、1.017~1.063,OR=1.063、1.084、1.035、1.049).ROC 分析显示,LAP、ALT、UA 和 SF 的 AUC 分别为 0.741、0.849、0.783 和 0.682,敏感度为86.27%、81.35%、72.86%、87.94%,特异度为 73.85%、91.27%、78.13%、70.36%.结论 LAP、ALT、UA 和 SF 升高是单纯性肥胖儿童发生M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早期识别、诊断和评价单纯性肥胖儿童发生MAFLD的预测指标.

    单纯性肥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儿童保健

    肝脏疾病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孟春艳闫宝书
    313-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22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及类型.根据睡眠障碍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不同程度睡眠障碍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肝病患者发生重度睡眠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肝病患者204例,男性97例,女性107例;年龄58(48,66)岁.PSQI评分4(7,10)分.有睡眠障碍128例(62.75%)患者中,轻度睡眠障碍78例(38.24%),中度睡眠障碍39例(19.12%),重度睡眠障碍11例(5.39%).睡眠障碍的类型主要包括:入睡困难118(57.84%)、夜间易醒或早醒111(54.41%)等.不同肝病种类和肝硬化程度患者的睡眠障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HR 1.061,95%CI:1.006~1.125)和血清 ALT(HR 1.003,95%CI:1.001~1.006)是重度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病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以中年或肝损伤严重的患者多见.临床上应关注高龄、血清ALT水平高的住院肝病患者,及时进行睡眠指导,实施有效的干预策略,改善睡眠,促进康复.

    肝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对肝泡型包虫病边缘带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李梦婕张庆欣
    319-322,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对肝泡型包虫病(HAE)边缘带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11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HAE患者,收集患者的MR影像资料及病理切片资料,提取病灶MR影像组学特征.将患者按照8∶2比例分为训练集(88例),测试集(22例),建立极限梯度增强树(XGBoost)、随机森林(RF)、Logistic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和经典决策树(cDT)预测HAE边缘带微血管侵犯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模型验证,并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模型对HAE边缘带微血管侵犯的预测效能.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110例患者中有25例存在边缘带微血管侵犯,无边缘带微血管侵犯85例.有边缘带微血管侵犯与无边缘带微血管侵犯HAE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有20例存在边缘带微血管侵犯,测试集中有5例存在边缘带微血管侵犯.影像组学特征共提取出759个,经方差阈值法、单变量选择法最终筛选出最优影像组学特征6个.训练集中,XGBoost、RF对边缘微血管侵犯诊断的AUC值最高(0.95和0.96);测试集中,XGBoost、RF对边缘微血管侵犯诊断的AUC值(0.88和0.84)也高于其他3组模型.XGBoost模型与RF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AU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影像组学的XGBoost模型和RF模型对HAE边缘带微血管侵犯的预测均有较高的效能.

    肝泡型包虫病磁共振成像边缘带微血管侵犯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RDW、Alb、PT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堵妍吴婷婷张媛媛陈星...
    323-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91例及体检健康者60名.9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肝硬化组(41例)、肝硬化代偿组(31例)、肝硬化失代偿组(19例).采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b,ST 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清PT,BC-539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RDW、Alb、PT水平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RDW、PT分别为(49.6±7.5)%、(14.4±3.4)s,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9.8±2.9)%、(12.4± 0.7)s,观察组Alb水平为(37.1±7.0)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2.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硬化组血清 RDW、Alb、PT 分别为(46.5±4.1)%、(40.3±4.9)g/L、(12.7±0.9)s,肝硬化代偿组血清 RDW、Alb、PT 分别为(48.8±7.5)%、(38.6±4.8)g/L、(13.4±1.3)s,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清 RDW、Alb、PT 分别为(57.4±7.9)%、(28.0±6.5)g/L、(19.8±3.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DW、Alb、PT联合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的AUC为0.973,明显高于RDW、Alb、PT单独诊断的0.927、0.894、0.707,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可达到92.7%、93.3%、93.0%.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患者血清RDW、PT水平明显升高,Alb水平明显降低,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进一步加重,RDW、Alb、PT三项指标联合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效能,可为临床评估该病严重程度提供一定帮助.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诊断

    HBV感染孕妇早期胆汁酸谱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应用

    许宏辉付旭峰印永祥赵军...
    327-331,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BV感染孕妇早期胆汁酸谱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6例HBV感染孕妇,根据ICP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HBV组(124例)和HBV并发ICP组(62例),收集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及妊娠早期围保肝生化指标和胆汁酸谱检测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感染孕妇并发ICP的主要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预测诊断效能.结果 与 HBV 组比,HBV 并发 ICP 组 AST[(46.60±38.98)U/L 比(30.97±31.49)U/L,P=0.004]、ALT[(50.80± 36.81)U/L 比(40.32±29.45)U/L,P=0.037]、DBil[(6.07±2.34)μmol/L 比(4.73±1.83)μmol/L,P<0.001]、TBA[(16.98±2.48)μmol/L 比(6.01±2.34)μmol/L,P=0.010]明显升高,CA[(0.59±0.49)μmol/L 比(0.40±0.34)μmol/L,P=0.007]、GCA[(2.41±1.04)μmol/L 比(1.52±0.70)μmol/L,P<0.001]、GDCA[(0.92±0.35)μmol/L 比(0.67± 0.37)μmol/L,P<0.001]、GCDCA[(2.14±0.89)μmol/L 比(1.67±0.56)μmol/L,P<0.001]也升高,且 AST、DBil、GCA、GDCA、GCDCA为HBV并发ICP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AST、DBil、GCA对HBV并发ICP诊断价值较高(分别AUC 0.747、0.725、0.761);GCDCA、GDCA 的诊断价值一般(AUC 0.667、0.688).结论 胆汁酸谱 GCA、GCDCA、GDCA亚型升高及AST、DBil升高均是HBV感染孕妇并发IC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GCA的预测诊断价值最高,临床应结合肝功能指标综合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胆汁酸谱检测胆汁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

    儿童肝移植术后血糖水平的监测及其影响因素

    陆晔峰陈国立富晶晶
    33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儿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设计,动态收集肝移植患儿血常规、肝移植生化、他克莫司药物浓度、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例肝移植患儿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为3~66个月;身高为(69.4±14.1)cm;体重为(8.0±3.8)kg.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70±1.85)mmol/L和(4.4±0.4)%,后逐渐降至术前水平.而乳酸在新肝期15 min达到峰值(2.89±0.95)mmol/L.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正常组和异常组的身高为62.5(58.5,66.0)cm比67.0(63.0,75.0)cm,体重为5.8(5.1,7.4)kg比7.8(6.4,9.5)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3);术后第1天及第7天,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和异常组的术中是否输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天,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和异常组的白蛋白水平为(41.9±5.97)比(38.59± 4.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值,身高、体重、术中输血及术中低白蛋白水平可能是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因素.

    肝移植血糖影响因素儿童

    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管电压扫描模式用于双源CT肝扫描的价值

    姜浩芝秦龙泉张婷婷
    338-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DMIRE)的低管电压扫描模式用于双源CT肝扫描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肝脏疾病行上腹部CT扫描的10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4例.患者均接受双源CT上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A组采用ADMIRE低管电压(70 kV),B组采用ADMIRE标准管电压(120 kV),C组采用常规FBP(100 kV).比较3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图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统计3组肝脏病变诊断情况.结果 A、B、C组肝实质CT值分别为(105.63±9.81)HU、(107.91±8.52)HU、(103.74±8.94)HU,皮下脂肪 CT 值分别为(-97.82±5.37)HU、(-96.33±5.59)HU、(-96.14±4.25)HU,背景空气CT 值分别(-999.37±14.23)HU、(-995.42±11.36)HU、(-997.06±15.75)H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15.82±0.94)、(16.29±0.61)、(18.74±0.89),信噪比(SNR)分别为(9.74±0.86)、(10.29± 0.77)、(8.41±0.49),标准差(SD)分别为(10.09±1.98)、(10.58±2.35)、(12.36±2.19),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86± 0.11)、(4.91±0.08)、(4.38±0.17),A 组和 B 组图像 CNR、SD 低于 C 组,SNR、图像质量评分高于 C 组(P<0.05);A 组和B组图像的CNR、SNR、SD、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67.82 ±19.35)mGy·cm、(126.93±23.88)mGy·cm、(141.25±29.76)mGy·cm,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 vol)分别为(3.82± 0.95)mGy、(6.39±1.12)mGy、(8.14±1.36)mGy,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1.26±0.28)mSv、(1.94±0.39)mSv、(2.27±0.41)mSv,A 组和 B 组图像 DLP、CTDI vol、ED 均低于 C 组,且 A 组图像 DLP、CTDI vol、ED 均低于 B 组(P<0.05).3种重建图像对肝脏病变的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结论 ADMIRE的低管电压扫描模式用于双源CT肝扫描有利于减少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并且能保证较高的图像质量.

    肝脏双源CTADMIRE低管电压图像质量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