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RI多b值成像联合64排螺旋CT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周培玉吴怡
    929-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多b值成像联合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20年3月-2022年7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诊断结果分成对照组(n=24,肝脏癌变结节)与研究组(n=45,肝脏再生结节).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多b值成像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门静脉、主动脉不同期扫描的CT值,对比两组患者肝实质不同期扫描的CT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检查及MRI多b值成像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RI多b值成像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及二者联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共检出37个癌变结节,研究组中共检出98个再生结节.两组性别、年龄、肝硬化朔伊尔分期及结节直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门静脉的延迟期、动脉期扫描的CT值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主动脉的门脉期、动脉期扫描的CT值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肝实质的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的CT值高于对照组(P<0.05).MRI多b值成像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1、0.758、0.897,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RI多b值成像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的AUC值分别为0.792、0.739、0.942(P<0.05).结论 MRI多b值成像联合64排螺旋CT在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结节价值更高.

    磁共振成像多b值成像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再生结节诊断价值

    血清学指标联合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胡静易庭庄农欣蕾王统华...
    934-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学指标联合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VB行EVL治疗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EVL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31)和非再出血组(n=6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学指标联合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OR=2.259,95%CI:1.040~4.909)、门静脉内径(OR=2.93395%CI:1.509~5.700)、APTT(OR=1.451 95%CI:1.158~1.817)、PT(OR=1.982 95%CI:1.120~3.506)、Child-Pugh评分(OR=3.834 95%CI:1.849~7.950)是影响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LT(OR=0.58595%CI:0.369~0.927)、Alb(OR=0.824 95%CI:0.723~0.940)是影响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LT、APTT、PT、Alb、Child-Pugh评分以及各指标联合预测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 AUC 分别为 0.800、0.671、0.729、0.721、0.789 和 0.916,其敏感度分别为 83.9%、64.5%、71.0%、77.4%、80.6%和 87.1%,特异度分别为 63.6%、68.2%、75.8%、66.7%、65.2%和 74.2%.结论 Child-Pugh 分级、门静脉内径、PLT、APTT、PT、Alb、Child-Pugh评分是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血清学指标PLT、APTT、PT、Alb联合Child-Pugh评分有助于提升对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血清学指标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再出血预测价值

    外源性甲状腺激素T3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小鼠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冯家阳李三强罗仁利崔钦奕...
    939-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源性甲状腺激素T3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小鼠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38只6~8周龄健康SPF级C57BL/6N雄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和3个不同剂量T3干预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用TP4060C对照饲料喂养8周,模型组和T3干预组用TP4060A酒精饲料喂养8周并在第3周联合31.5%乙醇灌胃,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第6周起分别用不同剂量T3每天对干预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至第8周末.检测小鼠血清ALT、AST,取肝组织进行HE和天狼星红染色;免疫蛋白印记迹法检测PCNA、Caspase-9、a-SM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 ALT(35.544±4.039)U/L 和 AST(78.250±9.307)U/L 比正常组 ALT(14.336±3.553)U/L 和 AST(40.842±3.834)U/L都有所升高(P<0.05),但经低、中、高T3干预的小鼠血清ALT分别为(25.242±3.469)、(22.940±4.566)、(27.556±4.609)U/L,均低于模型组小鼠(P<0.05);同时T3干预组小鼠的AST分别为(52.213±9.664)、(40.938±7.565)、(48.696±12.443)U/L相比于模型组小鼠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五组小鼠的PCNA(0.475±0.019、1.001±0.034、0.876±0.015、0.618±0.035、0.906±0.092),Caspase-9(0.832±0.024、1.23±0.0541.040±0.035、0.943±0.036、1.114±0.072),a-SMA(0.592±0.046、1.037±0.043、0.892±0.028、0.715±0.034、0.854±0.047),模型组三种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比正常组有所升高(P<0.05),而T3干预组的三种蛋白相对表达量都比模型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 适当补充甲状腺激素T3可以抑制肝纤维化小鼠HSC的活化,进而抑制肝细胞凋亡.

    酒精性肝纤维化甲状腺激素T3增殖凋亡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及基因型分析

    崔蕊马杈杨天芬周浩军...
    94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DAA治疗失败的患者28例,同时期DAA治疗成功者100例.酶法检测肝功能、PCR-反向杂交法检测HCV基因型、Sanger测序法检测耐药相关替代突变(RAS)片段,分析DAA观察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型特点.结果 失败组和有效组HCV RNA>105 IU/mL分别为23例(82.1%)、34例(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26,P=0.001).DAA治疗失败组男性患者TBil、DBil分别为14.61(10.98,20.78)μmol/L、4.94(3.08,7.48)μmol/L,均高于女性患者的 6.65(4.90,8.40)μmol/L、2.50(1.78,3.07)µmol/ii(Z=-2.018 和-2.456,均P=0.01).纳入患者共检测出3种HCV基因型,分别为1b、2a及3b,有26例未测出基因型,失败组HCV 1b、2a及3b基因型分别为11例(39.3%)、6例(21.4%)及5例(17.8%),有效组分别为56例(56.0%)、15例(15.0%)及9例(9.0%).失败组检测出NS5A和NS5B2种基因片段,但是RAS发生率不同.结论 DAA治疗失败者会受性别、病毒载量、基因型以及RAS种类影响.

    抗病毒药物(DAA)慢性丙型肝炎基因型耐药相关替代突变(RAS)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载量与血清miR-122、miR-223水平的关系

    杨丽孙君
    947-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酸(HBV DNA)载量与血清微小RNA-122(miR-122)、微小RNA-223(miR-223)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6月-2023年3月收治的54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清HBV DNA载量分为低载量(<105拷贝/mL)组(n=230)、中载量(105~107拷贝/mL)组(n=180)、高载量(>107拷贝/mL)组(n=130),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300名设为对照组.比较不同HBV DNA载量组血清miR-122、miR-223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miR-122、miR-223诊断CHB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BV DNA载量与血清miR-122、miR-223水平的关系.结果 三组血清 miR-122(1.45±0.37、2.84±0.72、4.11±0.90)、miR-223(1.34±0.33、1.69±0.37、1.91±0.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6.128、104.744,P<0.05);CHB 组患者的血清 miR-122(2.56±0.49)、miR-223(1.79±0.42)及 HBV DNA 载量>105 拷贝/mL 的人数占比(310/540)显著高于对照组(1.07±0.21、1.05±0.30、75/300)(t=51.844、26.935,x2=81.585,P<0.05);经ROC分析证实,血清miR-122、miR-223水平均可用于预测CHB,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miR-122(AUC=0.794,95%CI:0.690~0.898)、miR-223(AUC=0.813,95%CI:0.720~0.906),均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22≥1.528、miR-223≥1.210及HBV DNA载量>105拷贝/mL是CHB的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 2.011(95%CI:1.211~3.339)、1.696(95%CI:1.026~2.804)、2.117(95%CI:1.974~3.987)均有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122、miR-223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753、0.712,P<0.05).结论 血清 miR-122、miR-223 水平与 HBV DNA 载量呈正相关,且 miR-122≥1.528、miR-223≥1.210 及 HBV DNA 载量>105 拷贝/mL是CHB的危险因素,可将以上指标作为诊断CHB的生物学标志物,从而为临床病情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

    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酸载量微小RNA-122微小RNA-223乙型肝炎病毒

    MRI联合应用DWI和DCE扫描序列对HBV相关肝细胞癌功能状态的评估价值

    柏玲殷慧康葛琦耿承军...
    952-95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RI联合应用DWI和DCE扫描序列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功能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入院诊治HBV相关HCC 60例和肝脏富血供良性病变患者49例.HCC患者分为低级别肝癌组(n=39)和高级别肝癌组(n=21).比较低级别肝癌组和高级别肝癌组灌注成像参数值、HCC组和良性病变组灌注成像参数值,分析不同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和病理分级的相关系数、不同灌注参数诊断HCC的ROC曲线.结果 高级别肝癌组D值和Ve值分别为(0.82±0.56)× 10-3 mm2/s和0.10±0.04,显著低于低级别肝癌组的(1.43±0.75)× 10-3mm2/s和0.29±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D值、D*值、Ktrans和Ve值分别为(0.92±0.59)× 10-3 mm2/s、(48.14±22.93)× 10-3 mm2/s、(0.38±0.22)min-1和(0.14±0.06),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组的(1.83±0.81)× 10-3 mm2/s、(62.64±32.43)× 10-3 mm2/s、(0.61±0.25)min-1 和(0.38±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和病理分级的相关系数可知,Ktrans值、Kep值、D*值和f值与微血管密度显著正相关,Ve值和D值与病理分级显著负相关;分析不同灌注参数诊断HCC的ROC曲线可知,诊断HCC的参数效率顺序为Ktrans>Kep>f>D*>D>Ve.结论 IVIM-DWI在评价HCC程度方面略优于DCE-MRI二室模型病理分级,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HCC微循环功能状态和微结构的诊断性能,单独应用也能发挥良好的诊断价值.

    核磁共振肝细胞癌肝脏富血供良性病变

    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PPP2R3A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田映程唐祖雄汝干王奇...
    956-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A调节亚基B"α(PPP2R3A)基因在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PP2R3A蛋白在8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和21例良性肝病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mRNA水平.结果 PPP2R3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95.1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3.9%)(P<0.05).PPP2R3A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肝癌患者的AFP值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PPP2R3A mRNA中位表达水平为0.183(0.008~0.66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098(0.004~0.583)(Z=6.839,P<0.05).通过分析随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资料,结果发现PPP2R3A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的中位生存期为46.6个月,与低表达组的82.9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P2R3A高表达组患者的RFS的中位生存期为18.3个月,低于低表达组的42.6个月(P<0.05).PPP2R3A高表达组患者的PFS的中位生存期为15.9个月,低于低表达组的34.4个月(P<0.05).PPP2R3A高表达组患者的DSS的中位生存期为70.5个月,低于低表达组的84.7个月(P<0.05).结论 PPP2R3A蛋白在HBV相关肝细胞癌组织及血清中呈高表达,且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相关性,PPP2R3A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PPP2R3AHBV相关肝细胞癌生存期肿瘤预后

    不同分子亚型肝细胞腺瘤影像学表现

    廖忠阳李杭陈泳松
    960-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分子亚型肝细胞腺瘤(HCA)影像学表现差异.方法 2015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0例HCA患者,根据分子亚型将其分为炎症型HCA(I-HCA,62例)、肝细胞核因子1α失活型HCA(H-HCA,22例)、β-连环蛋白激活型HCA(B-HCA,9例)、未分类型HCA(U-HCA,7例).行超声、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不同分子亚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 超声特征显示,不同分子亚型HCA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延迟期增强强度、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不同分子亚型HCA T2WI信号、强化方式、脂肪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HCA的超声表现、磁共振成像表现各不相同,其中I-HCA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半环形或环形血流信号、延迟期呈低增强,见包膜下增强血管影,T2WI呈高信号、持续强化,伴有脂肪肝,H-HCA的特征为高回声、动脉期整体高增强,而B-HCA、U-HCA病例数较少,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肝细胞腺瘤分子亚型影像学表现

    胆管损伤对PD-1抑制剂相关肝损伤临床病理特征影响分析

    王艳刘立伟赵梦鱼陈炜...
    96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PD-1抑制剂相关的免疫介导肝损伤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使用PD-1抑制剂且出现免疫介导肝损伤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分为CTCAE 0级、1级、2级、3级.比较上述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表现.连续变量采用ANOVA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42例出现免疫介导肝损伤.根据CTCAE中ALP分级标准,有13例免疫介导肝损伤患者符合CTCAE 0级,14例1级,8例2级,7例3级.4个组间,肝损伤后CTCAE 3级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高于CTCAE 0~2级患者分别为24.5(17.2,47.1)、25.5(17.2,65.5)、21.3(19.6,263.8)和 153.0(43.0,525.3)μmol/L,P=0.036].3 例患者腹部 CT 或 MRI 出现胆道系统的信号改变:包括胆囊壁增厚水肿、肝外胆管不均匀狭窄及扩张等.有2例病例有肝穿刺活检,病理可见胆管增生、胆管上皮排列不整、汇管区间质疏松水肿等胆管损伤表现.结论 超过50%的PD-1相关肝损伤患者可出现胆管酶升高,提示有胆管受损;部分患者可出现胆道系统受累的影像学表现;肝脏病理对发现小胆管炎症及破坏受损有意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介导胆管损伤碱性磷酸酶常见不良反应分级5.0

    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转归

    高硕玉张秦张帅姚博悰...
    971-974,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转归.方法 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患者47例.分析纳入病例的年龄阶段、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致病药物及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预后结局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47例患者中,年龄<40岁、40~60岁、>60岁分别为3例(6.4%)、23例(48.9%)、21例(44.7%).用药时间为3~150 d,潜伏时间2~180 d.42例(89.4%)存在1种及以上临床症状,5例(10.6%)仅有肝功能异常而无自觉症状.致病药物共计74种,其中31例(65.9%)服用1种以上致病药物,排名前5种药物包括服用中草药21例(44.7%)、服用抗菌类药物16例(34.0%)、服用抗结核药物14例(29.8%)、服用消化系统药物13例(27.6%)及服用抗肿瘤药物7例(14.9%).病情严重程度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19例(50.0%)、17例(44.7%)、6例(15.8%)、5例(13.1%).有30例(63.8%)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其余患者均行B超或腹部CT检查.10例(21.3%)影像学上存在硬化性胆管炎样改变,其中5例(10.6%)为肝外狭窄,3例(6.4%)肝内外胆管均有狭窄,2例(4.2%)为肝门部胆管狭窄.随访至2023年10月,治愈27例(62.5%),好转11例(20.0%),预后不良7例(12.5%),死亡2例(5.0%),总有效率为82.5%.定义治愈、好转病例为有效组(n=38),预后不良、死亡病例为无效组(n=9).有效组年龄、RUCAM评分、WBC、PLT、初始ALP、初始TBil、峰值ALP、峰值TBil、硬化性胆管炎样改变分别为(53.5±7.0)岁、8(7,9)分、5.0(3.9,7.5)× 109/L、227(170,278)× 109/L、(401.6±37.2)U/L、(126.5±21.3)μmol/L、(436.0±37.2)U/L、(146.3±35.6)μmol/L、4 例(10.5%),无效组分别为(62.4±11.3)岁、6(6,7)分、7.4(5.0,9.3)× 109/L、130(98,155)× 109/L、(503.4±54.0)U/L、(150.2±47.0)μmol/L、(634.5±82.6)U/L、(181.2±64.5)μmol/L、6 例(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 1、2、3、4 级为 17 例(44.7%)、16 例(42.1%)、3 例(7.9%)、2 例(5.3%),无效组 1、2、3、4级为 2 例(22.2%)、1 例(11.1%)、3 例(33.3%)、3 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CAM 评分、峰值 ALP、峰值TBil及病情严重程度是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多数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预后良好,临床应对RUCAM评分低、峰值ALP、峰值TBil高及病情严重患者密切关注.

    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