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脂质组学研究

    丁荣蓉周新兰李秀芬黄丹...
    975-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血清脂质谱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3年1月至12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治的NAFLD患者60例,根据BMI分为非肥胖型组(BMI<25 kg/m2)和肥胖型组(BMI≥25 kg/m2).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非肥胖型NAFLD和肥胖型NAFLD患者的血清脂质代谢物.采用差异倍数、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并进行置换检验,筛选差异脂质.结果 共筛选出90种差异脂质.包括鞘磷脂(SM)、醚甘油磷脂酰胆碱(EtherPC)、神经酰胺(HexCer)、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非肥胖型NAFLD患者的一些代谢途径发生明显变化,包括鞘脂信号通路、坏死性凋亡、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糖基磷脂酰肌醇的合成途径、肿瘤的胆碱代谢通路等.结论 非肥胖型NAFLD和肥胖型NAFLD的血清脂质谱存在一定差异,包括PC、PE、SM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组学肥胖

    生活方式对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影响

    袁乙富杜晟楠何诗嘉曹勤...
    980-984,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生活方式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以及上海市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瘦型NAFLD患者336例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情况、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等数据,并根据B超结果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运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有序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瘦型NAFLD患者以女性居多,年龄主要集中在44~59岁之间,不同程度瘦型NAFLD患者在运动习惯、运动时间、体力活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81;x2=142.618;x2=228.488;P<0.001).不同程度瘦型NAFLD患者饮食习惯中喜生冷食物、喜水果素食、喜含糖饮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07;x2=7.631;x2=6.207;P<0.05).有序logistic回归表明,一周运动1~2 d(OR=0.382,P<0.01)、体力活动水平理想(OR=0.268,P<0.01)是瘦型NAFLD患者B超分级程度进展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喜嗜肉类(OR=2.677,P<0.001)、喜含糖饮料(OR=1.330,P<0.05)是瘦型NAFLD患者B超分级程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规律适量的运动是瘦型NAFLD患者病情进展的保护因素,喜嗜肉类和含糖饮料是瘦型NAFLD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瘦型NAFLD生活方式超声分级

    血清尿酸肌酐比值与非肥胖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葛宇王超群陈怡沈若宇...
    985-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血清尿酸/肌酐(UA/Cr)比值与非肥胖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3年7月至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年度体检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分为非肥胖型MAFLD患者(n=669)、肥胖型MAFLD患者(n=1594)、非肥胖型健康对照者(n=116).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基线肝肾功能、血糖、血脂、UA/Cr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非肥胖型MAFLD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UA/Cr、BMI、ALT、TG对非肥胖型MAFLD的预测效能,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 8764名体检者中,MAFLD患者2350例(26.8%),其中非肥胖型669例,占全部MAFLD患者的29.6%.相较于116名非肥胖型健康对照者,非肥胖型MAFLD患者的年龄大、男性占比高,ALT、AST、γ-GT、AKP、FBG、TG、TC、LDL-C、UA[345.0(289.0,399.0)比 262.0(230.3,306.5)μmol/L]、Cr[73.0(61.0,83.3)比 60.0(53.0,68.0)μmol/L]、UA/Cr[4.8(4.1,5.5)比 4.3(3.9,4.9)]高,HDL-C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大龄、男性、BMI、ALT、TG是非肥胖型人群中MAFL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 曲线结果显示,UA/Cr(AUC=0.6399,95%CI:0.5821~0.6857)、BMI(AUC=0.8198,95%CI:0.7715~0.8681)、ALT(AUC=0.7868,95%CI:0.7408~0.8328)、TG(AUC=0.8208,95%CI:0.7802~0.8613)均可用于预测非肥胖人群中 MAFLD 的发生.UA/Cr 与 BMI(r=0.05,P<0.01)、ALT(r=0.04,P<0.01)和 TG(r=0.02,P<0.01)水平无相关性.以UA/Cr的最佳截断值4.365为界,将非肥胖人群分为低、高UA/Cr组,两组MAFLD发生率分别78.0%和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20,P<0.01).结论 UA/Cr与非肥胖型MAFLD的发生相关,可以用于预测非肥胖型MAFLD的发生.

    尿酸肌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非肥胖型

    益生菌辅助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肝炎后的疾病转归观察

    蒋宇桐曾瑞冯洁霍晋媛...
    990-993,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益生菌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后的疾病转归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47例HCMV肝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接受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联合更昔洛韦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HCMV DNA负荷、肝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进行比较,并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生长发育状况、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HCMV DNA载量为(8.44±1.42)拷贝/mL,恢复时间为(3.87±0.81)周,观察组治疗2周后HCMV DNA载量为7.41±1.25拷贝/mL,恢复时间为2.18±0.51周,观察组的HCMV DNA载量和恢复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两周后,在ALT、TBil、AST 和 TBA 的值分别为(6.33±8.13)U/L、(31.38±7.11)μmol/L、(58.42±12.18)U/L 和(14.42±4.17)μmol/L.观察组治疗两周后,相应值分别为(40.92±6.09)U/L、(28.03±6.03)μmol/L、(52.96±10.11)U/L 和(12.08±3.15)μmol/L,观察组的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两周后,对照组体质量、身长和头围的增长分别为(3914.28±118.11)g、(53.25±2.23)cm 和(36.28±0.24)cm,观察组相应增长为(3989.79±115.36)g、(54.61±1.29)cm 和(36.74±0.18)cm,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HCMV肝炎效果较为优越,可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缩短恢复时间,安全性良好.

    益生菌更昔洛韦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肝炎肝生化指标不良反应

    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17例诊治体会

    姜莹杨欢郑逸佳涂艳芳...
    994-997,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 选取2017-2023年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综合征患者17例,均表现出相关炎症指标升高、肺部影像学异常、血糖控制欠佳,脓液或血液培养均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通过监测生命征、肝脓肿穿刺引流、抗生素使用、控制血糖及营养支持改善预后.结果 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患者经肝脓肿穿刺引流、控制血糖、选用合理抗生素等综合治理后炎症指标恢复正常,血糖控制良好,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血培养未检测出病原菌.结论 在治疗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的过程中,需要临床对于血糖监测、肝脓肿穿刺引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生命营养支持、日常护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糖尿病

    肝窦内皮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作用

    陈光文蔡晓波陆伦根
    998-1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上最常见肝病之一,超过10%的NAFLD患者会发展成炎症和纤维化形式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从而导致终末期肝病.肝窦内皮细胞(LSEC)是位于流动血液和其他肝细胞类型之间的高度特化的内皮细胞.作为肝脏的重要生理结构,LSEC在NASH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 LSEC在生理条件下和NAFLD病理条件下发挥的抗炎和促炎作用.

    肝窦内皮细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

    肠菌移植在肝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王永薇刘世恒张玉果
    1002-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菌移植(FMT)是指将健康捐赠者的粪便悬浮液经过处理后移植到患者的肠道,以恢复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促进疾病恢复.肝脏相关的多种疾病均存在肠道菌群异常,FMT是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肝硬化肝性脑病、酒精性肝病、肝癌患者的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以及FMT在其中的疗效进行综述.

    肠菌移植肝硬化肝性脑病酒精性肝病肝癌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无创预测的研究进展

    张嘉欣韩文葛彪白莆菥...
    1005-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是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之一,相关研究证实肝硬化患者中近一半会发生EGV.当曲张的静脉一旦破裂出血,会致使短期内死亡风险升高,因此EGV早发现、早监控和早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这对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也极其重要.胃镜检查一直是诊断肝硬化EGV的金标准,但受到一些条件限制,致使很多早期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没有实行胃镜检查,以及发现有EGV接受治疗的患者没有及时胃镜随访.就上述问题,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判断EGV的无创指标被提出并讨论,本文就近年新颖及热门无创指标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无创指标

    1例肝门窦血管疾病的诊治过程并文献复习

    颜敏咸建春朱晓蔚肖丽...
    1010-1012页

    肝门窦血管疾病门静脉高压肝活组织检查

    2例特殊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及思考

    梁栋何响曹梦尹大清...
    1013-1014页

    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下腔静脉瘘脓毒血症肝移植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多学科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