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的比较

    秦锶伟朱晓强许磊磊骆馨...
    1052-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的比较.方法 2019年4月-2022年4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3.8%)高于对照组[(58.0%),P<0.05];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AFP)、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指标[(213.3±8.6)ng/mL、(154.3±8.3)× 109/L、(4.2±0.5)× 109/L、(2.0±0.3)× 1012/L]均优于对照组[(117.5±6.8)ng/mL、(168.7±10.9)× 109/L、(5.7±0.7)× 109/L、(3.8±0.8)× 1012/L,P<0.05];观察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23.5±7.8)IU/L、(30.7±4.9)IU/L、(6.7±2.7)μmol/L、(39.8±2.8)g/L]均优于对照组[(35.6±12.6)IU/L、(34.3±6.3)IU/L、(13.2±2.5)μmol/L、(36.0±2.3)g/L,P<0.05];观察组发热、腹水、恶心、呕吐、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TACE联合索拉非尼相比,TACE联合植入125I粒子治疗门静脉血栓和动静脉瘘的肝癌,对肝功能的损害较小,病情改善较好,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使用.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索拉非尼125I粒子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

    超声造影评估肝硬化小肝癌的价值及其与血清AFP-L3、GPC3、GP73水平的关系

    刘翠翠贺薏邱婧琦梁爽...
    1056-1059,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在评估肝硬化伴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血清AFP-L3、GPC3、GP73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接收的肝硬化患者124例,其中小肝癌患者为观察组(n=71),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n=53).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测,对比分析其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增强特征,以及超声造影的各项指标: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增强时间(ET)、增强斜率(ES)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等癌症相关标志物.Pearson相关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超声造影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动脉门高增强例数、PI、ES、MVD、AFP-L3、GPC3、GP73水平分别为65例、(28.93±2.14)dB、(2.42±0.48)、(52.35±4.12)条、(1409.57±15.02)ng/L、(751.48±62.68)pg/mL、(120.43±12.53)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 17 例、(22.10±1.67)dB、(0.86±0.21)、(31.84±2.47)条、(1213.35±13.74)ng/L、(583.84±49.11)pg/mL、(106.59±10.7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TP和ET分别为(26.12±2.01)s、(19.07±1.73)s,对照组分别为(35.23±2.78)s、(23.64±2.0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与PI、ES和MVD显示出正相关性,与TTP、ET呈负相关(P<0.05).TTP、PI、ET、ES和联合检测评估肝硬化小肝癌的AUC分别为0.857、0.872、0.887、0.855、0.943.结论 超声造影参数与肝硬化伴小肝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显著相关性,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超声造影肝硬化伴小肝癌血清指标Pearson分析

    DCE-MRI联合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TACE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

    杨紫郡杨佳欣郭莉莉
    1060-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中评估效果.方法 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3年1月收治的89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TACE治疗后1~2个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同时行DCE-MRI、CT增强扫描检查,分析DCE-MRI、CT增强扫描结果单一及联合对肝细胞癌TACE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评估效能.结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89例患者中共检出肝癌病灶116个,经TACE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74个,完全灭活病灶42个.DCE-MRI、增强CT分别检出病灶残留或复发76个、77个,完全灭活病灶40个、39个.ROC分析得出,DCE-MRI、增强CT单一及联合诊断病灶残留或复发的灵敏度分别为90.48%、85.71%、92.86%,特异度分别为97.30%、95.95%、97.3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9、0.908、0.951.DCE-MRI、增强CT单一及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细胞TACE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887、0.829、0.906.结论 DCE-MRI联合CT增强扫描可用于评估肝细胞癌TACE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且效能良好.

    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增强CT

    不同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对比

    王国峰贾玉清束长新蔡晓东...
    1064-1067,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64例肝细胞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32例和观察组(沿肝静脉主干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3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7 d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24.44±76.73)mL,观察组为(250.27±68.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5,P<0.05).术后 7 d,对照组 AST、碱性磷酸酶、ALT、总胆红素分别为(73.33±8.23)U/L、(94.44±9.19)U/L、(84.61±8.53)U/L、(24.39±2.64)μmol/L,均高于观察组的(64.52±7.46)U/L、(94.44±9.19)U/L、(73.36±9.58)U/L、(22.14±2.9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d,对照组 IgA、IgG、IgM 水平分别为 1.71±0.23、8.31±1.53、1.21±0.28,低于观察组的 1.95±0.24、9.39±1.75、1.35±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49.89±30.79)ng/L、(229.15±27.24)ng/L、(28.74±3.26)mg/L,高于观察组的(128.85±20.81)ng/L、(208.11±23.26)ng/L、(22.21±3.4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88%(7/32),观察组为15.63%(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0,P=0.522).结论 与常规入路相比,采用沿肝静脉主干入路能够减轻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肝静脉主干入路解剖性肝脏切除术肝细胞癌

    信迪利联合靶向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董燕兵牛猛罗月宾闻听亮...
    1068-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原发性肝癌(PLC)中晚期患者予以信迪利联合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9月-2023年6月阜南县人民医院及北区诊治的PLC患者84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信迪利,观察组(42例)实施信迪利联合贝伐珠治疗.用药3个周期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生成及肿瘤相关血清指标,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指标.Kapk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疾病控制率(76.19%vs 92.86%)和客观缓解率(42.86%vs64.29%)较高,死亡率(47.62%vs23.81%)较低(P<0.05).观察组 CEA、AFP、CA19-9、DCP 水平[分别为(16.7±3.3)ng/mL、(138.7±27.7)ng/mL、(142.7±20.3)U/mL、(30.5±4.3)mA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4±4.2)ng/mL、(176.2±35.2)ng/mL、(165.6±23.6)U/mL、(35.2±5.1)mAU/mL](P<0.05).观察组CD3+、CD4+/CD8+水平[分别为(72.9±4.8)%、(1.7±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4±4.5)%、(1.4±0.3)](P<0.05).观察组 VEGF、MMP-9、Ang-2 水平[分别为(22.5±4.3)ng/mL、(40.5±5.2)mg/L、(21.6±3.6)µ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4±5.1)ng/mL、(44.6±5.5)mg/L、(25.1±4.2)μg/L](P<0.05).结论 信迪利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中晚期PLC疗效显著,患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均下降,免疫功能及生存率均提高,且用药安全.

    原发性肝癌中晚期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临床疗效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成像特点及其与肝转移瘤的鉴别

    李炜黄世坤任道昌唐艳...
    1074-1076,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成像诊断肝血管瘤(HH)、肝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3月 2024年1月期间诊治的HH、肝转移瘤各82例.按照标准重建算法沿着瘤体边界手动仔细勾画包括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时期在内的瘤体轮廓,自动获取CT增强扫描参数.结果 HH肝血流量、肝血容量、对比剂通过时间、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为(152.4±23.8)mL/(100 g·min)、(22.5±4.7)mL/100 g、(14.2±1.3)s、(33.6±9.2)%,与肝转移瘤[(193.5±31.6)mL/(100 g·min)、(14.1±3.5)mL/100g、(9.3±1.0)s、(27.0±7.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HH共有病灶116个,其中<10 cm、>10 cm分别为80个、36个.>10 cm HH病灶瘤体容积、瘤体增强容积、动脉期强化比率为(104.2±23.2)mm3、(41.8±9.3)mm3、(41.3±4.6)%,与<10 cm HH[(314.5±72.3)mm3、(53.8±10.9)mm3、(27.1±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H病灶融合、肝包膜下分布、靶环征、类圆形中心低密度及牛眼征为43例(52.4%)、60例(73.2%)、23例(28.0%)、3例(3.6%)及1例(1.2%),与肝转移瘤[2例(2.4%)、0(0)、0(0)、51例(62.2%)及37例(45.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结果作为试验组,参照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定义HH、肝转移瘤分别为阳性、阴性结果,MSCT诊断HH敏感度90.2%(74/82)、特异度84.1%(69/82)及准确度87.2%(143/164),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系数=0.710).结论 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对HH鉴别诊断的一致性较好,表明应用CT增强扫描模式检查能够及时了解HH患者的血供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甄别HH,对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积极的作用.

    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多层螺旋CT

    住院肝硬化患者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营养状态分析

    申友书代梅赵菲杨平...
    1077-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人体测量指标及营养状态,以早期发现患者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为制定营养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硬化患者164例,入院48 h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为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测量两组患者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肱三头皮褶肌厚度(TSF),握力(HG),根据患者身高和体重计算其体质指数(BMI).结果 164例肝硬化患者中,60例有营养不良,104例无营养不良.其中Child-Pugh分级为A级的12例(20%),B级27例(45%),C级21例(35%);代偿期患者营养不良15例(25%),失代偿期45例营养不良(75%);伴腹水患者营养不良患者24例(40.00%);有营养风险患者的AC、AMC、TSF、HG均明显低于无营养风险者,两组患者的BMI、AC、AMC、HG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应尽早行人体测量指标及营养风险的筛查、以便制定营养干预措施.

    肝硬化人体测量学营养风险筛查

    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胸腹水诊断和治疗的病例系列研究

    华静潘亚杰吕雪艳陈如悦...
    1081-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胸腹水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胸/腹水患者4例,收集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数据,并给予大剂量人血白蛋白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观察其疗效及预后.结果 (1)患者平均年龄61±8.91岁,男性占3/4;3例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为酒精;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出现低蛋白血症;2例Child-Pugh分级为C级,1例合并肝肾综合征、MELD评分大于20;(2)3例积液外观呈乳糜样,1例表现为淡黄色;3例乳糜微粒阳性,3例同时存在乳糜性胸腹水,1例单纯乳糜性胸水、1例单纯乳糜性腹水;(3)给予大剂量人血白蛋白后4例患者积液均较前消退,血肌酐好转,随访1月、3月、6月后3例患者病情稳定,1例在随访4月后死亡.结论 乳糜性胸腹水患者给予大剂量白蛋白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有助于积液消退,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前瞻性血浆胶体渗透压乳糜性积液肾功能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模型的临床研究

    邓文佳王磊王浩然赵鸽...
    1085-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建立HE诊断模型,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乳酸、降钙素原和胆汁酸水平在H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肝硬变患者371例,运用Spearman分析相关系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分析,识别影响HE发生的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HE患者降钙素原(378.2±71.5)pg/mL、胆汁酸(41.6±9.5)μmol/L 均高于非 HE 患者的(47.3±8.1)pg/mL、(9.7±0.8)µmol/L(P<0.05),HE 患者乳酸(0.29±0.11)mmol/L、血清同型半胱氨酸(2.8±1.1)μmol/L 均低于非 HE 患者的(0.94±0.17)pg/mL、(10.2±2.3)μmol/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乳酸、降钙素原、胆汁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HE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41、0.29和-0.1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胆汁酸水平的升高(P=0.004)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P=0.058),发生HE的风险增加.胆汁酸水平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显示,ROC曲线下面积的AUC值为0.720,表明该诊断模型取得了满意的评价效果.模型公式为logistic回归方程P=-2.4544+0.0117胆汁酸水平+0.019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结论 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HE诊断模型,有利于患者的早期鉴别诊断.特别是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胆汁酸水平被认为更有意义.

    肝性脑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乳酸降钙素原和胆汁酸

    血栓弹力图参数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意义

    孙梦秋张爱霞张莉林子曦...
    1091-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参数(TEG)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意义.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同期20例行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将健康体检人群纳为对照组,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n=20)和未出血组(n=20).将出血组随机分为A组(n=10)和B组(n=10),A组给予常规凝血试验指导输血,B组给予TEG试验指导输血.比较出血组、未出血组与对照组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TEG检验结果,绘制ROC曲线来分析TEG检验结果与常规凝血实验的评估价值,比较A、B两组预后情况和输血成分用量.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血组和未出血组血小板计数(PL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出血组的 PLT 及 FIB 水平显著小于未出血组[PLT:(67.13±33.18)vs.(84.23±29.34)× 109/L;FIB:(1.47±0.49)vs.(1.97±0.52)g/L,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血凝块形成时间(K)显著高于对照组,凝固角(α)、最大振辐(M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组的α角及MA水平[分别为(45.45±5.79)deg和(40.71±5.25)mm]显著小于未出血组[分别为(51.34±5.14)deg和(48.46±6.08)mm,P<0.05];PLT、FIB、α角及MA曲线下面积均超过0.5(P<0.05),且α角曲线下面积最大;B组预后好转率显著大于A组(100%vs.60%),住院天数为(9.12±1.02)d,显著小于A组(11.48±1.25)d,(P<0.05);B组红细胞和血浆[分别为(3.14±0.67)U和(534.07±80.42)mL]用量小于A组[分别为(4.11±0.74)U 和(617.18±90.51)mL],血小板和冷沉淀用量[分别为(0.32±0.07)U 和(33.48±6.25)U]显著大于A组[分别为(0.25±0.06)U和(28.12±5.02)U](P<0.05).结论 TEG凝血测试比标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常规凝血测试更能指导患者输血管理,其中α角参数诊断效能最高.TEG通过精准指导输血治疗可较好改善患者预后.

    血栓弹力图参数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