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封孝伦

季刊

1671-444X

gdxbysb@163.com

0851-5114843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道北段242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Art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女性电影与独立制作何以可能——杨荔钠导演访谈

    杨荔钠龚艳李铁成
    88-98页

    万折必东 不虚此行——刘伽茵导演访谈

    刘伽茵张鹏曹娟
    99-107页

    中国民族音乐学学术热点回顾与反思(2012-2022)

    赵琳博肖志丹
    10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1 世纪以来中国民族音乐学学术热点在历史的进程中,既承袭了民族音乐学学科本位的传统价值,又构建了具有中国学术语境的研究特点与方法.近十年来学术领域主要关注于"音乐表演民族志""应用民族音乐学""音乐与文化认同""城市民族音乐学""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线性音乐文化空间"以及学科"关键词"研究,并关注"目光投向人"的微观学术史.对上述学术热点的学术史发展脉络和特点进行讨论与反思,有助于深入思考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发展和未来研究导向.

    民族音乐学学术热点学术史

    花鼓灯艺术建构进程中的凝视、互化与传承

    戎龚停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鼓灯之所以能够从淮河流域民间艺术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综合表演艺术,关键在于其主体群落中的各个群体发挥着具有特定倾向性的能动作用.该艺术不仅仅有淮河流域玩灯人群体(局内人)历时的沉淀积累,也有"他者的凝视"(局外人)和各流派间的交流凝练,更有花鼓灯艺术主体群落间的错综互授,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花鼓灯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当下花鼓灯艺术呈现出积极发展和被动消退两大动向,需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和人为干预,护其源导其流,使之与时代接洽,以进一步优化花鼓艺术的生态环境.

    花鼓灯凝视凝练互授文化互化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