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封孝伦

季刊

1671-444X

gdxbysb@163.com

0851-5114843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道北段242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Art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龙门石窟数字化保护现状与实践路径研究

    徐子涵肖雨馨
    7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窟内造像雕塑群体不仅规模宏大、雕刻精湛,而且雕塑本身及其附属艺术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东方雕塑艺术的典型性特征.龙门石窟的开凿已有1500余年,因造像载体材料特殊,极易受到外界破坏,洞窟和石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裂隙和崩塌.对龙门石窟进行数字化保护,可以使石窟资源得到更好更有效的传承、利用和共享,对我国石窟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典型意义.数字化技术在龙门石窟保护传承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向社会公众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增加更多的技术创新方式和传播路径,这些新的方式和传播途径又会与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相融合,再共同造就出新的文化传播共同体.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探寻诸多实践路径,意在促使龙门石窟文化艺术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传播与传承.

    龙门石窟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实践路径

    贵州油画的史学探赜——《二十世纪贵州油画》作者访谈

    曾希圣郭晓林
    90-94页

    钟思第的博客与中国音乐研究

    张黎黎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钟思第的博客是其中国音乐研究的数字化档案馆,是了解其中国音乐研究的重要窗口,是中国北方音乐研究、民间宗教研究海外传播的媒介之一.在中西方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互动有限的状况下,该博客对西方社会了解中国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学家以及北方民间宗教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钟思第的中国音乐研究不局限于音乐,而是更多地关注社会变迁,聚焦个案的民间音乐(宗教)如何在演变的社会中构筑其变迁的历史.

    钟思第博客冀中笙管乐社李家阴阳唱经班民间宗教

    《民族音乐学的伦理与研究》导读

    张梦微乔纳森·斯托克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70年代开始,伦理学进入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野.由于伦理问题诱因的复杂性,长久以来,并没有一本基于全球视角且又专注于民族音乐学伦理研究的书籍.2023年,由乔纳森·斯托克和贝弗莉·戴蒙德主编的《民族音乐学的伦理与研究》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此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言;合理的实践和伦理哲学;田野中的碰撞;环境、创伤、合作;公共领域的研究;编后记,共包含30篇文章.除导言和编后记以外,每个部分由编者斯托克或戴蒙德撰写一篇导读,每篇导读分别介绍了各分主题含义,概括了每位作者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内容,并提出了阅读建议.乔纳森·斯托克强调,伦理是一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的持续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待被研究者的文化,需要将话语权还给他们自己,要尊重被研究者的价值体系,并在可能的范围内,以实际行动回馈被研究者.

    伦理田野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变迁伦理道德模式多元世界

    弋阳腔《琵琶记》的宫廷演出

    王岩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往清宫戏曲的研究已经关注到连台本戏、节令戏存在昆弋并用的情况,而较少关注民间传入的南戏或传奇作品的弋阳腔演出.通过对弋阳腔《琵琶记》演出记录的梳理,得知清代前期与后期所演《琵琶记》折出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帝后好恶的转变和民间演出风尚的影响直接相关,而弋阳腔折子在宫廷的演出也呈现出由盛转衰的趋势.同时,以现存宫廷《琵琶记》剧本来看,不仅有弋腔单折,还有弋腔本戏,而且单折与本戏对应折出的内容基本一致,说明弋腔《琵琶记》存在一个改编为本戏到拆分出单折上演的发展过程.重新发现的《琵琶记》本戏是对明代通行本、选本和民间弋腔流行折出的综合,使用昆弋两腔交替演唱,使得研究者可以一窥清代前期宫廷改编南戏或传奇作品的基本方法.

    《琵琶记》清代宫廷弋阳腔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