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低纬山地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低纬山地气象
中低纬山地气象

吴战平

双月刊

2096-5389

0851-5202213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新华路翠微巷9号

中低纬山地气象/Journal Mid-Low Latitude Mountain Meteor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主要刊登气象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论文及技术总结、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及防灾减灾的气象报务经验方法,为各级气象科技人员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及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席之地,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山地实况业务体系建设

    汪华支亚京张沪生王彪...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和实践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山地实况业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山地地区的监测、预警和灾害应对能力.[方法]通过分析山地地区面临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以及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基于对已有实况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建设全面、精准、实时的山地实况业务体系.[结果]明确贵州省实况产品建设方向并介绍了在山地实况业务体系建设中的技术路线,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展示、全流程监控等关键步骤,以及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方法改进.最后分析了面向重大服务、重点行业、重要区域开展有针对性的实况产品服务时仍需重点解决的问题.[结论]该文的研究成果为山地区域的实况业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对于提升山地区域的灾害管理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多源数据融合实况业务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法灾害管理应用价值

    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对湖南怀化一次雨雪天气降水相态特征的分析

    奚世军刘恩弘彭艳青李争凯...
    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解湖南怀化雨雪天气降水相态演变特征.[方法]选取ERA5 资料、微波辐射计和SA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常规统计、环流背景、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022 年 12 月27-28 日湖南怀化地区一次雨雪天气的降水相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中高纬地区在中层槽的引导下冷空气南下,中低纬地区在南支槽的引导下西南气流东移,致使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降水相态发生变化.过程前低层切变线南压、低空西南急流发展,低层系统处于暖平流中,且地面温度较高,降水相态为雨.28 日20 时后冷平流快速发展,地面迅速降温,形成"冷垫",致使降水相态转为雨夹雪.后期受南下强冷空气影响,导致降水相态转为雪.(2)散度和垂直速度的分布说明,降雪阶段的动力条件来源于低层,降雨时段的动力条件来源于高层.(3)SA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的偏振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较大的水平反射率(20~35 dBz)区域,其差分反射率相对较小(约0.8~1.6 dBz之间),差分位移率也相对较小(约-1.2~0.6 之间),相关系数>0.88.微波辐射计反演的0℃线可以作为降雪的重要判据,其液态水含量在降雨时含量较高,水汽浓度在降雪时显著下降,可以准确判断降雪的具体时间.[结论]微波辐射计和双偏振雷达的组合应用可以作为怀化地区对降水相态转换临界预报的重要地基观测设备.

    微波辐射计常规探空降雪过程气象要素双偏振雷达

    川东北极端强降水预报方法对比研究

    王茂书黄飞竹利雍燕亓...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建立川东北最佳极端强降水概率预报方程.[方法]利用ERA时间间隔为 1h的0.25°×0.25°再分析资料,计算 1990-2019 年5-9 月逐日4 个时次的物理量,统计分析极端强降水个例物理量异常度,采用4 种实验方法对比分析并建立预报方程.[结果](1)异常度较明显因子分别为 700 hPa比湿、850 hPa比湿、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500 hPa垂直速度、700 hPa垂直速度、850 hPa垂直速度,大部分平均异常度绝对值在 1.5 以上,K指数和假相当位温相当,08 时总体比其他时次异常度明显.(2)预报方程预报结果.样本内检验,该预报概率平均值为 0.652,60%的百分位值为0.623,预报概率最大值为 0.999.样本外检验,预报指数阈值为 0.6 时,平均准确率达到了 90%,平均空报率为9.3%,平均漏报率为0.7%,其中有 13 站的漏报率为 0%;以 0.65 为阈值检验,平均准确率达到了 92.4%,平均空报率为6.9%,平均漏报率为0.7%,其中有 13 站的漏报率为0%,预报效果更佳.[结论]极端强降水概率预报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暴雨极端强降水概率预报异常度

    2022年秋末初冬贵州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白慧毛倩董文韬潘虹旭...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22 年 11 月29 日—12 月 1 日贵州出现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为分析此次超强寒潮及其伴随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雪凝天气的成因.[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ECP 1°×1°逐 6h再分析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结果](1)此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是在中高纬地区配合有-48℃冷中心的冷涡低槽发展东移南压,引导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以及副高加强西伸北抬、高原上多小槽东移的背景下产生的.(2)前期热低压发展加深,贵州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异常回升至27℃以上,850 hPa冷平流强盛且维持时间长,是造成降温幅度大、气温低、降温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冷平流强度低于-32×10-5℃·s-1 的区域与过程最低气温降幅超过 16℃的区域基本一致.[结论](1)强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是此次超强寒潮强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大风区ΔP3 普遍超过 3 hPa,ΔP24 普遍超过 10 hPa.ΔP3>3 hPa、ΔP24>10 hPa可作为寒潮大风预报指标.(2)西南低空急流维持加强,持续输送水汽并使贵州大气层结呈中间暖、上下冷的"三层"结构模式,850 hPa到地面温度T<0℃,为雪凝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水汽和温度条件.当 850 hPa温度T≤-2℃、地面温度T≤0℃时,降水相态由雨转冻雨或雨夹雪或雪.

    贵州超强寒潮强风雪凝成因

    黔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C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

    罗晨艺唐海杨雨蒙李霞...
    33-4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探索C波段双偏振雷达参数指标的本地化运用.[方法]利用习水C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对2022 年3 月 16 日发生在黔北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成因以及双偏振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500 hPa前倾槽前、低层低涡切变东南侧,中低空急流的北侧及地面低压倒槽内,同时午后升温及中高层干冷平流入侵,使得层结更趋于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冷锋前沿的地面辐合线为过程提供了触发机制.(2)过程由多单体风暴引发,最大反射率因子达65 dBz,40 mm冰雹出现了三体散射,剖面图中出现了悬垂结构和有界弱回波区,低层观测到辐合速度对.(3)对比30 mm和 40 mm的冰雹双偏振参数发现:融化层以上冰雹ZDR在-1~0.2 dB,CC值在0.90~0.99 之间,KDP均为0;从融化层以下,30 mm冰雹CC值在 0.70~0.90,40 mm冰雹CC值在 0.80~0.97,两者有所区别,ZDR也有明显增加,在0~4dB之间;由于融化层以下大雨滴的混合,KDP在 0~3.1 °·km-1 之间.(4)大冰雹偏振参数出现明显ZDR柱、KDP柱,CC谷,CC图中出现明显的非均匀波束充塞,ZDR和CC图中有明显的三体散射现象.[结论]该文仅是对一次多单体天气过程个例的偏振参数特征粗略分析,未来仍需分析更多个例用以完善C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在强对流天气中各种偏振参数的标准,为实际业务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C波段双偏振雷达冰雹

    南昌地区雷击事件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吕振东段和平强裕君于泽华...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南昌地区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了更好地监测预警雷电天气,提醒人们减少雷击事件的发生.[方法]使用南昌市历史雷击事件资料、江西雷达拼图资料和南昌、九江SA雷达基数据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及方法,对南昌地区雷击事件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2013-2022 年雷击事件共出现 23 次,孤立单体回波有 2 段闪电高发期,超级单体、飑线回波带和短带回波只有 1 个闪电高发期.(2)500 hPa高空槽、中层切变及西南急流等天气系统重叠最易产生雷击事件.(3)飑线回波带是由多个对流单体、强回波单体甚至超级单体回波排列组成的带状回波;短带回波长度比飑线回波带要短,回波强度也偏弱.[结论]上述结论为南昌地区雷电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分析依据.

    雷击事件闪电相关回波特征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降水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杨有林韩格格马宁张智...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降水为非连续性观测要素,利用常规的质量控制方法无法很好地检查降水观测数据的正确性,因此需要开展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雷达、卫星等多源数据融合的地面自动观测降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基于标准Z-R关系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加工算法,生成宁夏全区地面自动观测站 1h雷达定量估测降水量,建立基于雷达、卫星估测降水产品的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技术流程,开展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并对质量控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对于国家级站,多源数据融合的地面自动观测降水数据质控方法与MDOS对降水量数据的质控均为"正确"的一致率较高,平均达到 94.88%;对于区域站,均为"正确"的一致率明显比国家级站低,平均达到51.57%;(2)多源数据融合的地面自动观测降水数据质控方法质控出"可疑"和"错误"数据明显比MDOS多,对"可疑"和"错误"数据的检出率更高;(3)多源数据融合的地面自动观测降水数据质控方法对错误降水数据的质量控制较MDOS质量控制更符合实际.[结论]多源数据融合的地面自动观测降水数据质控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宁夏降水要素自动观测数据的质量问题,为降水数据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降水观测数据多源数据融合雷达定量降水估测质量控制

    贵州省习水县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肖雨霞张艳梅蹇昊石方...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气候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习水县暴雨天气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利用 1959-2022 年贵州省习水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2010-2022 年24 个乡镇区域站日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及空间插值等方法,对习水县的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习水县暴雨多发生在习水河谷和赤水河谷的迎风坡及东部喇叭口地形区域,空间分布特征为北多南少;年区域性暴雨日数呈增长趋势;区域性暴雨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特征,主要出现在5-9 月,占比94%;区域性大暴雨日数月分布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在 6 月、8 月.习水县暴雨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夜雨特征明显,大暴雨夜雨占比 81.1%;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 19 时—次日 06 时,占比 76.9%.习水从春季至秋季都有暴雨出现,暴雨日数频次大值区自西向东移动,夏季暴雨出现最多,占比 69%.将造成区域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分为低涡切变型、冷锋低槽型、梅雨锋型、台风外围型等4 种类型.低涡切变型产生暴雨最多,占比77.3%.[结论]习水县暴雨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区域性暴雨主要出现在5-9 月,夜雨特征明显,该研究成果可为更好地开展习水县暴雨灾害性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暴雨特征成因分析习水县

    基于多种方法的小型蒸发与E-601型蒸发器蒸发量折算分析及应用

    王君军吴和俐敖芹李扬...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贵阳蒸发量特征,为该市山塘水库蓄水等方面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贵阳市 1983-2001 年小型与E-601 型蒸发器同期观测资料,运用折算系数法、线性回归法和多元回归法对小型蒸发量进行折算并与E-601 型蒸发量对比检验,选择最优方法折算小型蒸发资料延长大型蒸发序列,进而对蒸发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小型与E-601 型蒸发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气温越高、日照越长、湿度越低、云量越少,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越低.小型较E-601 型蒸发量年平均偏大61.3%,各月偏大43.5%~78.1%.E-601 型蒸发器测量的蒸发值更能代表当地气候特征.折算系数、线性回归、多元回归模型均能对小型蒸发量进行较好地折算,为延长大型蒸发序列提供科学依据,其中线性回归法和折算系数法简单快捷,而多元回归模型则更适用于日值折算,计算较复杂.[结论]近62a来贵阳市蒸发量呈增多趋势,其中上半年趋于减少,下半年趋于增多;结合降水量计算水分盈亏量发现贵阳市夏半年水分盈余集中期出现在 5-7 月,冬半年水分亏损期长,留冬用水充足.

    E-601型蒸发小型蒸发折算贵阳

    贵州强降雨天气过程决策服务模式

    石艳顾天红杨静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深入总结贵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面向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模式.[方法]在服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对近年来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过程中的预报服务机制进行总结凝炼.[结果]提出灾害性天气"过程前、过程中、过程后"关键时间点的跟进式气象服务"4+3"模式和强降雨临灾服务的"24-6-2-2"递进式预报服务模式.[结论]经近年来实践检验,相关服务模式能有效应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过程,有力支撑党政领导和部门决策应对灾害性天气,有效助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贵州强降雨跟进式服务决策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