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林欣森

季刊

1672-3562

gzsyxb@163.com

020-83171273

510030

广州市起义路144号2605室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Socialism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主办,是以统战理论研究为主的社会科学综合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现实意涵与百年追求

    谢春红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将幸福的主体确定为"现实的人",并赋予人的本质以客观现实的规定性,从而赋予人民幸福以丰富的"现实"意涵.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深谙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从"现实的人"出发去考察中国社会,深刻体悟到近代中国"人民蒙难"的现实境况,由此开启了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征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摆脱贫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逻辑和奋斗轨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商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式民主道路的实践等治国理念的提出,其核心价值都直接指向构建人类美好生活状态,人民将获得更多、更真实的现实幸福.

    马克思主义现实意涵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

    历史、理论、实践:现代化强国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重逻辑

    潘建屯李子君徐强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从历史逻辑来看,乡村振兴战略的萌芽、提出和实施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和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必须站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责任脉络来认识乡村振兴战略.从理论逻辑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发展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乡村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必须站在"两个结合"的理论高度来理性认识乡村振兴战略,深刻理解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发展理论的伟大创新.从实践逻辑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三农"问题百年实践的经验结晶,必须站在百年奋斗的实践产物的根基上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经验.

    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强国"三农"

    公共阐释学视角下的粤琼民间冼夫人文化研究

    曾衍桃宋颖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越首领冼夫人所代表的岭南及东南亚的女神信仰文化,是粤琼两地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岭南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本文以田野调查的记录资料为基础,采集两地历史遗迹、文献典故和祭祀节俗中的语料,对两地冼夫人信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风俗差异进行比对和分析.基于冼夫人文化研究现状,试图从公共阐释学视角探究粤琼两地民间冼夫人信仰文化的共核与差异,揭示两地冼夫人信俗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其对岭南文化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冼夫人信仰公共阐释学岭南文化粤琼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人文传统

    陶乃韩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相关目标的路径要求和重要方法.对此,要从"中国式"和"现代化"两个层面来理解、把握其内涵.本文先由"现代性"来审视"现代化"之"中国式"为必然;再从中华人文传统的角度,特别是借其人本主义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之特色和可能,具体通过其人本论、仁本论、民本论的内涵来作阐发;最后申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其他丰富的内涵联系,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中不断深入探究.

    现代化现代性中华人文传统人本主义

    东江纵队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的统战实践研究

    连渊博兰峻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统战是东江纵队组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东江纵队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的统战,有其极端恶劣生存环境、异常强大共同敌人、较为明显统战优势等特定背景,创造了借助港澳青年及华侨爱国团体名义以破解创建困局,借助公开合法名义推动人民抗日武装创建,照顾国民党人士及家属利益以巩固统战联盟,团结国民党基层政权和部队"中间派"以壮大统战力量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上述统战实践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坚持教育和转化相结合、"统"与"战"相结合、上层和下层相结合.

    东江纵队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统一战线

    网络社会安全视角下人工智能活动特征、风险及公共政策选择

    茹素岩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中具有自主学习性与自递进性、协同性与隐蔽性及资助者利益导向的属性,其在网络空间中的政治行动主要包括社交机器人操纵网络舆论、"深度伪造"混淆视听、开源与事件识别预测智能系统煽动社会冲突等.这些活动特征导致网络风险外溢至社会空间可能性增大,易出现恶意情绪传播及集体理性丧失、无线端技术攻击与极端组织活动能力增强、网络参数主导与网络空间治理失灵等问题,不仅增加虚拟网络治理难度,还对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及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公共政策选择上需完善针对人工智能的法律和政策供给、支持技术研发鼓励多元主体共商网络信息规范,提升民众认知水平与安全感.

    网络空间政治安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社交机器人"深度伪造"

    来稿须知

    封2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