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食品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食品科技
华南理工大学
现代食品科技

华南理工大学

李琳

月刊

1673-9078

xdspkj9@qq.com

020-87112373

510640

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13号楼

现代食品科技/Journal Moder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现代食品科技》是由国家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全国知名的食品科技类期刊,具体事务依托建有国家和广东省重点学科的轻工与食品学院运行,1985创刊,月刊。主编为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琳教授,副主编为轻工与食品学院院长于淑娟教授和副院长吴晖教授(兼任常务副主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肉和淋巴肉中前列腺素E2含量

    汪薇吴婉琴江丰朱晓玲...
    276-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猪肉和淋巴肉中前列腺素E2 含量的方法.猪肉及淋巴肉样品经乙腈提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脂,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洗脱液于 45℃下用氮气吹至近干,φ=50%乙腈水(含 0.2%甲酸)溶液复溶后测定.以 0.1%甲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C18 色谱柱分离,负离子模式进行多反应监测.猪肉及其制品中前列腺素E2 的检出限为 10 μg/kg,定量限为 20 μg/kg.方法中前列腺素E2 回收率在 90%~120%范围内,精密度小于 15.0%,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实际样本,非淋巴肉样本中前列腺素E2 的本底值低于定量限,淋巴肉样本中前列腺素E2 的含量范围为20.7~101.0 μg/kg,通过测定样本中前列腺素E2 的含量可作为鉴别淋巴肉的一种辅助手段.该方法准确度高,可推广性强,为打击淋巴肉违法使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前列腺素E2淋巴肉猪肉及其制品质谱

    浙江省韭菜中常用杀菌剂多残留分析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潘丽英虞益江杨桂玲杜雨婷...
    286-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估浙江省内生产基地与市场环节韭菜的杀菌剂残留水平及对人体的膳食暴露风险.采集时间主要集中在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 月,2021 年 8 月至 2021 年 11 月,连续两年对浙江省内采集的 213 个韭菜样品中 39种杀菌剂进行残留检测分析,并对检出杀菌剂进行急性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残留杀菌剂共19 种,总检出率为 48.83%(104/213),其中腐霉利(15.02%)、多菌灵(13.15%)、啶酰菌胺(13.15%)、烯酰吗啉(11.74%)、吡唑醚菌酯(11.27%)、百菌清(10.80%)检出率较高;检出 2 种及 2 种以上杀菌剂残留的样品占总样品量的 25.82%(55/213).1 个样品中的嘧霉胺残留量超过了农业农村部规定的鳞茎类蔬菜最大残留限量(3 mg/kg),超标率为0.47%,样品合格率达 99.53%.该实验韭菜中腐霉利按现有标准GB 2763.1-2022(5 mg/kg)判定,则无样品超标,但依据原有标准GB 2763-2021(0.20 mg/kg),腐霉利超标率达 7.04%(15/213).急性和慢性风险范围分别为0.004%~5.546%和 0.000%~9.654%,均小于 1,摄入风险处在可接受水平.该结果说明浙江省内韭菜中农药多残留情况较突出,应加强农药使用管理,确保韭菜消费安全.

    韭菜杀菌剂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3种测定广式酱油中总糖含量的方法比较

    黄华丹阚启鑫张乐宜袁铭...
    296-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通过比较直接滴定法、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3种方法测定广式酱油总糖含量的差异,并对这3 种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期筛选出一种适合广式酱油总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结果显示,直接滴定法、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分别在0.50~8.00、0.00~0.08和0.00~0.0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直接滴定法、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的精密度试验的RSD值分别为1.07%、0.05%、0.05%,重现性试验的RSD值分别为0.88%、3.93%、3.24%,直接滴定法在24 h内显色稳定,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在1 h内显色稳定.而在加标回收率试验中,蒽酮硫酸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较高,为 168.04%,RSD值为2.97%,直接滴定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 104.67%,RSD值为2.07%,苯酚硫酸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 103.85%,但其RSD值为 8.04%,蒽酮硫酸法测定酱油总糖含量的准确度低于其他两种方法.因此,直接滴定法和苯酚硫酸法的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良好,理论上均具有可行性,蒽酮硫酸法不适合用于广式酱油总糖含量的测定.酱油中总糖含量是反映酱油品质的基本指标之一,筛选出适合酱油总糖含量的检测方法,对实际酱油生产监控和产品加工过程的品质控制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酱油总糖含量测定方法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实验参考.

    酱油总糖直接滴定法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

    10-羟基-2-癸烯酸功能与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方轲汪俊卿徐子婷苏静...
    305-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蜂王浆是年轻工蜂上颚腺的浓稠的乳白色分泌物,作为一种天然的蜂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等各个领域.10-羟基-2-癸烯酸(10-hydroxy-2-decenoic Acid,10-HDA)是蜂王浆中所特有的一种中链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降低血糖、血脂和抗辐射等多种活性功能.利用物理吸附或有机溶剂处理,可以在蜂王浆中有效提取出 10-HDA成分,此外,还可以利用 8-羟基辛醛、1,8-辛二醇等物质,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合成10-HDA.近年来,也出现了使用微生物生产 10-HDA的方式,这种方法因其成本低、污染小的特性,迅速成为了研究热点.通过归纳总结10-HDA的理化性质、生理活性及生产10-HDA的各种方法,简要阐述了不同的生产方式的优缺点,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旨在为10-HDA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10-羟基-2-癸烯酸理化性质生理活性提取方法合成方法

    姜黄素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进展

    王倩薛舟王涛吴敏...
    313-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活性包装可以保护食品免受微生物污染,而食品智能包装可以实时监测食品的新鲜度或质量变化.姜黄素作为姜黄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氧化和屏蔽紫外线等保鲜效果,并且自身可以作为光敏剂在特定波长的照射下产生活性氧破坏细菌细胞膜,起到抗菌的目的;此外,姜黄素还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实时监测和指示食品的腐败变质情况,其在食品活性和智能包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介绍了姜黄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能,深入探讨了姜黄素作为抗菌剂、抗氧化剂、紫外屏蔽剂、光敏剂和酸碱指示剂应用于食品活性和智能包装中的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姜黄素在食品包装中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出建议,以期为姜黄素在未来食品包装中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姜黄素食品包装抗菌抗氧化光敏剂酸碱指示剂

    蓝靛果活性成分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谭卓然覃崇源张靖楠潘于乔...
    324-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靛果(Lonicera caerulea L.)是一种营养物质丰富的寒地特色小浆果,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健康医疗领域.但一直以来,人们对蓝靛果的认知还很有限,缺乏对其营养特征与应用的深入了解.基于此,该文从蓝靛果活性成分、健康与食品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现有研究来看,蓝靛果富含花色苷、黄酮类化合物、酚酸、有机酸、萜类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菌抗炎、抗癌、防辐射、护甲状腺等健康特性,并发现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是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此外,该文对蓝靛果在果汁、果酒、冻干粉、酸奶等食品领域的应用也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重视市场应用的需要,在培育、种植、加工、生理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蓝靛果功能机理研究、食品及功能性产品开发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蓝靛果成分食品健康药用研究进展

    生物酶改善原酿酱油品质的研究进展

    程宇勤崔春冯云子
    334-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酱油是以大豆、小麦和盐为原料,通过多种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中国传统调味品.生物酶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改善酱油滋味、风味的有效手段.酱油的味道、香气和颜色之间的平衡作用赋予酱油独特的风味.在酱油酿造过程中,原料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在多种酶的共同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和糖类.一方面,氨基酸和糖类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酱油饱满的色泽;另一方面,这些酶解产物不仅对酱油的口感有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被多种微生物进一步代谢为各种有机酸和芳香族化合物,从而产生独特的风味和香气.此外,米曲霉是酱油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微生物,其可以产生各种酶用于原料的分解,对酱油的发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重点介绍了酱油酿造过程中关键生物酶的分类、来源及其在酱油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相关的微生物改良技术和酶制剂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为改善原酿酱油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酶制剂酿造酱油菌种筛选品质改善

    畜禽内脏源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活性分析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昱婷牛占占黄玉清宁亚维...
    343-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禽畜内脏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抗炎以及抗衰老等作用,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我国畜禽内脏资源利用率很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利用禽畜副产物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可减少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价值,有助于畜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活性肽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具有降血压、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功效,在食品、医药以及保健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有关生物活性肽的报道主要源于乳制品、植物蛋白等,以畜禽类内脏为原料的研究报道较少,部分研究者对构效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文归纳总结了畜禽类内脏制备生物活性肽的方法,讨论了禽畜内脏来源的降血压肽、抗氧化肽、抗炎肽、抗菌肽的活性及其构效关系,为未来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并对现存的技术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畜禽内脏生物活性肽制备纯化结构鉴定活性分析构效关系

    昆虫及肠道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机制分析

    李清筱
    353-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昆虫及肠道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作用机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考虑降解过程中多因素的影响,提出降解塑料的两种思路:思路一从现有能够降解塑料的昆虫中筛选降解率高的昆虫,从昆虫肠道分离可降解塑料的菌株,富集菌株,制作菌球,配合紫外线、pH、温度、机械粉碎、降解的基质等多因素和能够改变塑料疏水性的物质,提高塑料降解率;思路二利用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凝胶渗透色谱仪等技术,结合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组学,研究昆虫及肠道微生物降解塑料的关键节点和蛋白质,降解时酶的触发机制,昆虫摄食塑料时内分泌调控机制,异源异属的微生物共协降解机制,为昆虫及肠道微生物降解塑料提供研究思路.

    昆虫及肠道微生物降解塑料研究现状作用机制降解思路

    藤茶的食用历史及安全性

    张典典高家东戴彰言张文虎...
    363-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藤茶是近几年我国南部省份兴起的一种特色茶饮植物.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藤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多糖类活性成分,具有消炎抗菌、提高免疫力、保肝护肝、降血糖降血脂等功能,是预防、防治慢性代谢性疾患非常有前景的一种特色植物.该文就藤茶的食用历史与安全性进行了文献综述,同时就其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了系列思路,拟为其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藤茶食用历史安全性产业化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