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蔗糖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安玉兴

双月刊

1005-9695

sugarprc@21cn.com

020-84168724

510316

广州市石榴岗路10号

甘蔗糖业/Journal Sugarcane and Canesuga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糖业协会、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和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共同主办,是国内制糖行业中创刊最早,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甘蔗制糖行业内唯一的全国性的科技期刊,曾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我国糖料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陈常兵胡朝晖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糖料发展相对平稳,但竞争力不强,存在种植面积下降的压力,严重威胁着我国食糖供给安全.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糖料产业现状,提出了糖料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并从提升产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提升行业竞争力、确保国家食糖供给安全等角度阐述了推进糖料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8个推进我国糖料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与途径: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优化优势产区布局,推动形成我国糖料生产南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提高我国食糖有效供给能力;加强糖料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夯实糖料产能;加快推进关键技术提升,大力推广应用糖料新品种和高产高糖绿色轻简生产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深入推进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创新经营方式,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促进糖料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引导服务,提升糖料生产信息化水平;扎实落实相关政策,完善制度设计、加强资金管理、提升项目效益,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

    糖料高质量发展糖料产业糖料生产食糖供给安全

    加快推动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探讨——以广西百色市为例

    贺贵柏向英陶尚琨吴兰芳...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西百色市为例,通过甘蔗主产区进行产业政策调研和访谈,分析百色市甘蔗产业发展现状,提出要紧紧抓住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机遇,并从6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即①要注重制定和实行"订单农业"扶持政策;②要注重制定和执行推广甘蔗良种扶持政策;③要注重制定和执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④要注重制定和实行专业化生产扶持政策;⑤要注重制定和执行推广农业绿色技术扶持政策;⑥要注重创新产业保险与金融扶持政策.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创新政策措施,助推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甘蔗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海南省糖料蔗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落实措施探讨

    李京杨本鹏胡朝晖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是我国传统的糖料蔗主产区,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种植传统,但近年来种植面积大幅下滑,种植效率低、效益低等问题突出,面临着产业退出的风险.本文在分析海南省糖料蔗产业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和提出了加强认识、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工农联盟,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蔗之路,推广良种良法、加强生产管理和突破以机收为重点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措施,巩固和发展海南省糖料蔗产业,实现海南省糖料蔗高质量发展.

    糖料蔗高质量发展海南推进落实措施

    当前甘蔗机械收获阶段人工与AI相结合扣杂方式的探讨

    覃宁卢羿安黄明昌陈永昭...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受疫情影响,甘蔗砍收劳动力流动性受到限制,甘蔗砍收劳动成本上涨,糖厂和蔗农以甘蔗机械化收割需求明显增加,长期以来甘蔗的扣杂政策主要是由糖厂单方面来制定,测杂的程序要求各糖厂不同,主要是以进厂甘蔗或地头收获甘蔗取样测杂为主,随着机收量的增加,测杂的人力、物力成本增加,效率比较低下,同时受取样代表性的影响,测杂的数值常常引发争议,如何找到一种各方都参与,测杂的结果相对信服,且效率较高的测杂方式成为迫切需求,本文从影响机收的主要因素出发,通过对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建立测算模型,并得出预估值,结合AI的相关技术.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预测杂系统与AI机结合的扣杂方式,为解决当前的扣杂方式,协调平衡各方利益,指导蔗农、服务队降低含杂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甘蔗机械化管理制糖企业AI扣杂

    甘蔗节间伸长机理研究进展

    吴建明周慧文陈荣发闫海锋...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重点介绍甘蔗节间伸长的农艺学、细胞学、生理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出以下重要论点:一是阐明了甘蔗节间伸长机制,揭示了节间伸长细胞变化规律;发现了影响节间伸长主要内源激素、相关酶和重要基因,为甘蔗分子定向育种和增产增糖协同提高关键技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基于甘蔗糖分积累规律开发出了具有增糖作用的复合生物型有机叶面肥,并发现该叶面肥通过促进甘蔗上部和中部节间糖分积累而增糖;三基于节间伸长机理集成创新了"赤霉素+面叶肥"为核心的无人机作业体系,解决了甘蔗产量和糖分协同提高的关键难题,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甘蔗节间伸长赤霉素信号传导增产增糖

    广西糖料蔗压榨期机收作业气候适宜性评估及应对气候策略

    匡昭敏欧钊荣黄艳红刘志平...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79~2019年40个压榨期(11月至翌年3月)的无雨日数资料,从时空分布及其气候演变特征2个维度对广西糖料蔗压榨期机收作业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11月至翌年1月广西蔗区平均机收作业适宜(无雨)天数53天,接近三分之二时间适宜机收作业,而2~3月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适宜机收作业;全压榨期机收作业适宜天数最多区域为百色市右江河谷蔗区,达三分之二以上,崇左市等西南部蔗区和北海市等南部蔗区次之,贵港、横县和来宾市的象州以南等广西中部的大部分蔗区再次之,上述蔗区机收作业适宜天数占压榨期总天数的一半以上,而柳州、河池等北部蔗区机收作业适宜天数低于一半.广西蔗区全压榨期机收作业适宜(无雨)天数呈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每10年2.8天,其中1月、2月为上升趋势,11月则呈减少趋势.从而提出了以12月至翌年1月作为广西糖料蔗集中机收时段,把右江河谷、桂西南和桂南蔗区作为机收作业大面积推广优先区域,研发轻便型机器等应对策略.

    糖料蔗榨季机收作业气候适宜性

    2020/21年榨季广西桂西南蔗区甘蔗生产及苗期生长调查报告

    黄海荣匡昭敏刘志平唐仕云...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20/21年榨季广西西南甘蔗苗情生长情况,面上调查包括查看资料,听取各市县糖业主管部门、企业及种植企业和蔗农的情况介绍;数据收集实地调查153个样点,其中新植蔗62个样点,宿根蔗91个样点;统计分析该蔗区甘蔗生产和苗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广西蔗区2020年1~5月平均气温偏高0.1~2.1℃,总降雨量比常年比偏多1~6成.百色、崇左和防城港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比2019/20年榨季分别增加0.97%、3.69%和6.08%,蔗区主栽品种为桂糖42号和柳城05-136,且增幅分别达到7.4%~78.7%和48.6%~116.0%,ROC22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其中扶绥县下降幅度达81.1%.整体而言,桂西南各蔗区甘蔗长势均好于去年同期,其中崇左蔗区甘蔗株高最高,病害发生率最低,田间管理水平较高,甘蔗长势最好,预计2020/21年榨季桂南蔗区甘蔗比2019/20年榨季增产5%~10%左右.但也存在甘蔗生产成本高、主推的自育品种黑穗病严重、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甘蔗品种结构,农机农艺相结合,逐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打造循环种养模式,促进甘蔗产业发展.

    甘蔗苗情品种种植面积

    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甘蔗工艺性状

    陈优强陈骏佳张湘博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厂的产糖率主要由甘蔗的工艺性状决定,甘蔗工艺性状有多个重要的指标.本研究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甘蔗工艺性状综合评估,通过测定瑞丽地区旱地秋植、水田地春植蔗区多个甘蔗品种的6个工艺性状指标,得到甘蔗品种工艺性状的综合评估值,筛选出适合于不同蔗区的品种.本研究还进一步提出相对蔗糖分的概念,即品种灰色关联度与甘蔗蔗糖分之积.相对蔗糖分与糖厂的产糖率直接相关,可作为评估糖厂效益的重要指标.目前已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瑞丽蔗区品种进行优化布局,瑞丽糖厂产糖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甘蔗工艺性状灰色系统理论优良品种相对蔗糖分

    种植密度对甘蔗单芽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徐林吴凯朝邓智年庞天...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不断完善甘蔗单芽种植技术,加快推进甘蔗良种产业化进程,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桂糖4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蔗单芽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各农艺性状指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3处理(5芽/m)种植密度表现最佳,其出苗率、分蘖率和有效茎数与其他处理均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蔗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未达到显著性影响;甘蔗抗倒能力强弱表现为T4>T3>T2>T5>T1>T6;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蔗品质无明显变化规律,但产量和产糖量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T3处理(5芽/m)可获得最佳产量(83.85 t/hm2)和产糖量(13.44 t/hm2).综合分析得出:桂糖49号甘蔗单芽适宜种植密度为5~6芽/m.该结果可为甘蔗单芽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甘蔗种植密度单芽农艺性状产量

    5种杀虫剂对甘蔗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罗志明尹炯李俊邓军...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高效低毒并对甘蔗安全的防治甘蔗蓟马药剂,本文开展了10%氯噻啉WP、20%呋虫胺SC、50%氟啶虫胺腈WG、50%吡蚜酮WG、5%啶虫脒EC对甘蔗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并用已登记防治甘蔗蓟的300 g/L氯虫·噻虫嗪SC药剂作为对照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农药均对甘蔗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甘蔗安全.其中,20%呋虫胺SC、50%氟啶虫胺腈WG和5%啶虫脒EC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0天防效达80%以上,且与300 g/L氯虫·噻虫嗪SC防效间无显著差异,可用于甘蔗蓟马防治;50%吡蚜酮WG、10%氯噻啉WP虽与300 g/L氯虫·噻虫嗪SC防效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其防效亦接近80%,可用作轮换使用农药.

    甘蔗蓟马杀虫剂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