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蔗糖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安玉兴

双月刊

1005-9695

sugarprc@21cn.com

020-84168724

510316

广州市石榴岗路10号

甘蔗糖业/Journal Sugarcane and Canesuga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糖业协会、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和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共同主办,是国内制糖行业中创刊最早,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甘蔗制糖行业内唯一的全国性的科技期刊,曾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 个甘蔗育种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抗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

    刘睿付丹文陈兴龙吴嘉云...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褐锈病是我国蔗区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我国蔗区主栽的一批丰产高糖甘蔗品种因普遍感染褐锈病而面临淘汰,从而影响了蔗糖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如何快速选育抗褐锈病甘蔗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选用 5 个常用甘蔗亲本ROC10、ROC22、Hocp01-564、CP94-1198、粤糖 94-128 为材料,并利用这 5 个亲本构建了 4 个 F1 杂交分离群体.采用与甘蔗抗褐锈病基因Bru1紧密连锁的 2个分子标记,以对 5 个亲本和 4 个分离群体中的Bru1基因位点进行检测,以期了解甘蔗褐锈病抗性遗传情况.我们研究发现杂交后代对褐锈病抗性既非偏感病性分离也非偏抗性分离.本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甘蔗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

    甘蔗Bru1褐锈病

    云南澜沧不同甘蔗品种植期宿根矮化病菌检测分析

    李茅苗鲁宾李婕王晓燕...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严重影响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种传甘蔗病害.摸清不同甘蔗品种植期RSD的感染情况,是科学推广温水脱毒种苗,有效防控RSD的关键.本文对云南澜沧蔗区RSD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法,对田间采集的 124 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73 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 58.87%,其中强阳性样品 42 个,占 33.87%;15 个主栽和主推品种均发病,发病率在 28.57%~100%之间,以云引 58 号、粤糖 82-882 和德蔗 09-84发病最重,发病率和强阳性率均高达 100%,其次是粤糖 93-159 和粤糖 00-236,发病率分别为 90.00%和 87.5%;植期上 1~6 年均不同程度发病,但无明显的规律性差异.本研究检测明确了澜沧蔗区不同品种植期RSD发生状况,为应用推广温水脱毒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了科学依据.

    云南澜沧甘蔗宿根矮化病发生检测

    甘蔗优良品种的黑穗病抗性评价及幼苗生长特性

    张小秋黄冬梅覃艳李秋芳...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黑穗病是我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之一,引起甘蔗产量的严重损失,培育和筛选抗黑穗病品种是防控黑穗病最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人工浸渍法,对 10 个优良甘蔗品种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同时记录甘蔗黑穗病潜伏期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0 个优良品种中高抗品种 3 个,抗病 2 级品种 4 个,中抗品种 2 个,中感品种 1 个,各品种的黑穗病发病潜伏期为 97~158 天.在黑穗病潜伏期内,桂糖 46 号的株高均较小,桂糖 55 号的株高均较大,桂糖 58 号的假茎粗均较大,而ROC22的假茎粗均较小.以上结果为筛选抗黑穗病品种和甘蔗品种合理布局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甘蔗优良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

    甘蔗白叶病植原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张荣跃马永德李婕王晓燕...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简便、快速、特异性的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甘蔗白叶病植原体sec A基因设计特异引物secA-F/secA-R,建立了甘蔗白叶病植原体PCR检测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从含有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甘蔗样品中稳定扩增出目标基因片段,片段长度为 350 bp.本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 50 fg/µL.应用该方法对云南耿马蔗区采集的 7 份甘蔗白叶病样品进行了检测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阳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甘蔗白叶病植原体 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快速检测.

    甘蔗白叶病植原体secA基因PCR检测

    扦插快繁技术在甘蔗健康种苗繁育上的应用研究

    韦爱兰邓宇驰罗霆陈用...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种苗是保持良种的优良种性、减少病虫害发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由于其生产成本高、栽培条件要求严格等问题而导致推广应用缓慢.本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扦插技术应用于甘蔗健康种苗良种繁育的设想,为进一步验证扦插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优势,设置原苗、剪主茎、扦插 3 个处理,研究了扦插技术下甘蔗健康种苗 1 年新植 2 年宿根的表现,综合分析扦插栽培模式的整体效果和收益,为扦插技术在甘蔗健康种苗快速繁育上的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甘蔗健康种苗原苗剪去主茎后分蘖率显著提高,有效茎数显著增加,产量无显著影响;扦插处理的有效茎数显著多于其他处理,由于生长时间短导致新植蔗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各处理宿根产量无显著差异;"剪主茎+扦插"栽培模式的新植产量(66.07 t/hm2)略低于原苗处理(69.89 t/hm2),第 1 年、第 2 年宿根产量与原苗处理互有高低,但差异不大,3 年的总产量(274.05 t/hm2)与原苗处理(277.09 t/hm2)相当.新植时,"剪主茎+扦插"栽培模式可比原苗种植节约生产成本 10505 元/hm2,但产值减少 1987 元/hm2,合计增加收益 8518 元/hm2;综合新植和宿根共 3 年计算,共增加收益 8924 元/hm2.因此,综合判断认为扦插可应用于甘蔗健康种苗快繁.该技术可节省健康种苗的购买生产费用,从而节约甘蔗健康种苗繁育生产成本,增加收益;在采用合理的扦插和栽培技术情况下,甘蔗产量和收益将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技术,对促进甘蔗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良种更新换代具有积极意义.

    甘蔗扦插健康种苗宿根良种快繁

    湛江农垦蔗区应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现状及对策

    郑志坤吴如慧李华燕陈梅珠...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甘蔗螟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与质量.利用赤眼蜂对甘蔗螟虫进行生物防治,能够高效绿色地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基于湛江农垦蔗区近年来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试验数据结果总结分析出蔗区的防治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防治对策和建议,以推进赤眼蜂防治大面积推广示范的工作.

    湛江赤眼蜂甘蔗螟虫现状对策

    四川蔗区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

    王海宇杨毅刘建华孙玉霞...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介绍了四川蔗区病虫害发生及相关情况,然后分析了导致近年来四川蔗区病虫害加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以期助力科学、长期、有效防治四川蔗区病虫害,实现四川甘蔗健康可持续生产,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蔗区病虫害综合防治高质量发展

    西双版纳甘蔗全程机械化农机配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唐秀英谷其岩张永华程斌...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缺少系统的甘蔗全程机械化农机配置经济效益指标评价体系这一问题,通过德尔菲法和专家评价法构建了以农机配备经济效果和农机使用经济效果 2 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包括 2 个一级指标、5 个二级指标、14 个三级指标和 18 个四级指标.根据专家打分情况构造判断矩阵,利用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软件计算,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该指标体系既可以对整套甘蔗全程机械化模式机具进行农机配置经济效益评价,也可以对单个甘蔗生产机具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最后以西双版纳勐海县纽荷兰农机合作社的中联 AC60B 和凯斯 4000 甘蔗收获机为例,应用该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凯斯 4000 甘蔗收获机的经济效益要优于中联 AC60B 甘蔗收获机.评价方法简便易操作,得出结论符合客观实际,对其他地区进行甘蔗全程机械化经济效益评价具有借鉴性和指导意义.

    甘蔗机械化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基于BIM技术的糖厂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探究

    宁方尧雷光鸿郭荣来雷艳萍...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BIM技术将糖厂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数据显示大屏、定位装置、BIM模型数据模块、生产设备状态管理模块、岗位操作人员管理模块、生产问题上报与跟踪处理模块和生产均衡风险分析及预警模块等,形成可视化技术与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项目管理措施为糖厂生产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糖厂智能生产管理BIM技术应用研究

    印度糖业概况

    蓝艳华刘晓苏小洪沈力...
    6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的甘蔗种植和食糖生产历史悠久,产糖量和消费量居世界前列,在全球糖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首先,介绍印度的国家概况,包括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和农业情况;其次,从种植区域分布、育种、植保、农艺,以及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等方面分析甘蔗生产;再次,介绍制糖生产、研究机构和食糖进出口情况,包括糖厂总体概况、产糖量、糖业政策、食糖价格等内容;最后,总结印度对我国食糖生产的启示,并指出双方要在品种选育、制糖生产技术、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以期提高两国糖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全球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甘蔗制糖食糖进出口糖业政策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