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蔗糖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安玉兴

双月刊

1005-9695

sugarprc@21cn.com

020-84168724

510316

广州市石榴岗路10号

甘蔗糖业/Journal Sugarcane and Canesuga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糖业协会、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和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共同主办,是国内制糖行业中创刊最早,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甘蔗制糖行业内唯一的全国性的科技期刊,曾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4作物甘蔗与碳中和的初探

    蓝艳华保国裕安玉兴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介绍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定义、目标和实现路径,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着重阐明C4作物的优点及其与C3作物的区别,指出甘蔗是单位面积固碳量最多为碳中和优选的C4作物之一.概述开发甘蔗的价值,如减少排放CO2并释放O2,实现碳中和、碳汇潜力,实现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及扶贫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今后设想,如选育高产、高糖、高纤维甘蔗品种;研究增加C4作物光合作用的技术;利用C4作物基因改造C3作物;开发生物能源替代石油等,以供相关研究人员探讨作参考.

    甘蔗C4作物碳中和碳达峰碳汇光合作用转基因技术

    国家第14轮甘蔗品种区试湛江站评价

    田夏红刘建荣郑乾坤赵丽宏...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2020年度,在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的组织下,湛江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国家第14轮甘蔗品种区试试验.通过对13个甘蔗新品种1新1宿的田间试验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参试品种在湛江地区表现有明显差异.其中,粤甘53号和桂糖13-386萌芽好,分蘖强,宿根性好,高产高糖,病虫害少,不倒伏,表现最佳.粤甘53号属早熟高糖品种,桂糖13-386属中晚熟高糖品种,均适宜在当地种植推广.

    甘蔗品种区试评价农艺性状蔗茎产量含糖量高产高糖抗病抗逆

    自动脱叶甘蔗新品种桂糖10-2003的选育与区域性表现

    梁强覃彬源吕凤连胡水凤...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我国生产方式和栽培条件,培育适合主要蔗区种植的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基本特性并可自动脱叶的优良甘蔗新品种,为国内蔗糖产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和配套技术支持.以ROC11为母本、粤糖99-6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选育出甘蔗新品种桂糖10-2003(桂糖60号),并于2017~2019年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对该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1年新植2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桂糖10-2003不仅具有植株高大,中大茎,出苗率高,分蘖早且强,生长速度快,成茎率高,自动脱叶,耐瘠耐旱,宿根能力强的性状优势,还具有较强的抗黑穗病、梢腐病能力.桂糖10-2003的平均蔗茎产量为85.9 t/hm2,对照种ROC22的平均蔗茎产量为77.8 t/hm2,比对照种增产8.1 t/hm2,增产幅度10.5%;从11月至翌年3月桂糖10-2003各月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8%、15.5%、15.8%、15.9%、15.9%,对照种ROC22的蔗糖分分别为13.1%、14.8%、14.9%、15.8%、15.3%,分别比对照种增加1.7、0.7、0.9、0.1、0.6个百分点;从11月至翌年3月各月平均纤维分分别为10.9%、11.1%、12.3%、11.9%、13.4%,对照种ROC22的纤维分分别为12.1%、12.4%、12.7%、12.5%、13.3%,分别与对照种相比减少1.2、1.3、0.4、0.6个百分点以及增加了0.1个百分点.桂糖10-2003的性状表现和生产性能在整个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并且符合我国的甘蔗生产方式和栽培条件,适宜在广西、云南各大蔗区进行推广应用.

    甘蔗桂糖10-2003新品种自动脱叶选育

    甘蔗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效果研究

    陈荣发范业赓丘立杭周慧文...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无人机喷施自主研发的新型增产增糖剂对甘蔗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2019年在6个试验点开展试验,以当前广西主栽品种桂糖42号和柳城05-136为试验材料,设置无人机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为处理组(T)、清水喷施为对照组(CK).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喷施增产增糖剂后甘蔗株高、单茎重、产量和节间数较对照分别提高8.32%、8.76%、11.99%和3.25%;无人机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后甘蔗糖分、蔗汁重力纯度比对照分别高了0.78、2.57个百分点(绝对值),蔗汁还原糖分比对照低了0.1个百分点.无人机喷施增产增糖剂后能显著提高甘蔗株高、产量和糖分,降低蔗汁还原糖分和提高蔗汁重力纯度.

    无人机增产增糖剂产量性状甘蔗品质

    基于主成分对9个赣南系列甘蔗种质工艺性状综合评价

    田江赵勇昝逢刚赵培方...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赣南系列甘蔗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工艺品质优良的甘蔗种质作为亲本,为培育早熟、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提供杂交基础.本研究基于大田试验(新植和宿根),在成熟期选择甘蔗锤度、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甘蔗纤维分和甘蔗简纯度等5个重要工艺性状指标进行检测,通过方差和主成分分析,评价9个赣南系列甘蔗种质综合工艺品质,并筛选优良种质作进一步应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9份甘蔗种质间甘蔗锤度、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甘蔗纤维分和甘蔗简纯度5个工艺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在3.27%~16.15%之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赣南01-112主成分得分最高,综合品质最好,依次为赣南89-131、赣南00-8.赣南91-2主成分得分最低,综合品质最差,其次依次为赣南82-660和赣南00-27,其他居中.9个赣南系列种质中赣南01-112最好,11月至翌年5月(新植和1年宿根)平均蔗糖分达到16.24%,甘蔗纤维分为18.67%,甘蔗简纯度为87.71%,可以作为高糖亲本进行甘蔗杂交育种的利用.

    甘蔗种质工艺性状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品质

    云南西盟蔗区土壤大量元素养分状况分析与评价

    陆永武曹敏余静尚文洪...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是影响甘蔗产量和糖分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研究西盟蔗区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聚类状况,提出甘蔗科学种植的养分管理建议.2020年11月采集西盟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蔗区3400 hm2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海拔、品种分布的蔗区土壤混合样品104份,对土壤的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蔗区土壤pH变化范围在4.3~7.1,平均值为5.4,有机质变化范围为8.3~65.6 g/kg,平均值为31.6 g/kg,碱解氮变化范围为53.8~227.6 mg/kg,平均值为128.3 mg/kg,有效磷变化范围为1.2~80.8 mg/kg,平均值为13.92 mg/kg,速效钾变化范围为20~811 mg/kg,平均值为134.5 mg/kg.蔗区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属于较高水平,碱解氮为较高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为一般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勐卡镇、新厂镇、力所乡和澜沧县竹塘乡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性质具有相似性;勐梭镇、翁嘎科乡、中课镇和澜沧县拉巴乡土壤性质具有相似性.通过分析研究蔗区土壤状况,提出甘蔗科学种植的养分管理建议,促进蔗农持续增产增收,对稳定和发展甘蔗种植面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甘蔗养分含量聚类养分管理

    甘蔗不同收获方式作业效果综合分析

    冯健吴传云黄晓斌黄严...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甘蔗不同收获方式作业效果对比试验,分析对比人工收获、切段式联合机收、整秆式带叶带梢机收3种收获方式的作业成本、作业效率、损失率、含杂率等关键指标,为甘蔗机收适宜模式遴选提供了数据支撑.结果表明,甘蔗收获作业效率及作业成本受蔗地条件、种植农艺、人工操作、机器性能等因素影响,尤其糖厂对机收蔗日入厂量的限制严重影响甘蔗机收作业效率.作业效率方面,切段式联合机收最高,人工传统收获最低;作业成本方面,人工传统收获最高,整秆割铺机械收获最低;含杂率方面,整秆割铺机械收获最高,人工传统收获最低.应积极探索能够同时实现整秆、剥叶、去梢去尾的机械化联合收获方式,综合提高甘蔗机收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提升作业质量.

    甘蔗收获机机械化收获人工收获对比试验

    亚硫酸法与碳磷无硫法清净效果比较研究

    李祥陈国伟邓军陈子华...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比较了常规亚硫酸法工艺与碳磷无硫工艺在制糖清净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白砂糖质量情况,结果表明:碳磷无硫工艺清混汁纯度差较亚硫酸法提升了1个百分点,碳磷白砂糖中未检出SO2,混浊度从亚硫酸法的110 MAU降低至49 MAU,高品质糖产率从亚硫酸法的1.63%提升至54.21%,较好地体现了碳磷无硫工艺的技术优势,对提高糖分回收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技改实现亚硫酸工艺向碳磷工艺的转变,不仅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质量效益,还提高了制糖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价值,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甘蔗制糖混合汁无硫澄清清净效果

    制糖澄清工艺pH值对质量和收回的影响初探

    李章国肖金强赵星成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澄清工艺的pH值控制是制糖工艺的核心,直接对产品质量和收回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通过调整制糖澄清工艺的pH值及辅料用量,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在使用高硫、高灰条件下产品质量和收回大幅度提高,白砂糖优一级率、高品质率大幅上升,产糖率提高,废蜜量及废蜜重力纯度降低.生产无形损失减少,收益增加,为公司最终取得的质量目标和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澄清工艺pH值高硫高灰质量和收回

    复配酶制剂提高糖汁纯度的应用研究

    吴鹏宋宵因赵路刘宝龙...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决云南省某糖厂由于蔗汁纯度低给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检测混合汁和糖浆中主要非糖分的含量,确定造成蔗汁纯度低的非糖分种类.通过生物酶降解非糖分,提高蔗汁或糖浆纯度,并优化生物酶的添加点和添加量.蔗汁和糖浆中纤维素、α-葡聚糖、木聚糖、果胶含量较高,是导致物料纯度低的主要原因.现有制糖清净工艺对这4种非糖分的去除率仅为18.71%~35.90%.复配酶制剂的最佳添加点为粗糖浆,添加量为150 mg/L.纤维素、α-葡聚糖、木聚糖、果胶去除率分别达到81.03%、85.87%、79.38%、81.35%,精糖浆与粗糖浆重力纯度差提高0.31%.复配酶制剂在生产线上连续应用30天,甲膏纯度提高0.37%(绝对值),结晶率提高1.24%(绝对值),产糖率提高0.24%(绝对值),废蜜产率降低0.45%(绝对值).应用复配酶制剂可有效降解非糖分,提高精糖浆纯度,提高糖厂效益.

    纯度非糖分复配酶制剂产糖率废蜜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