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蔗糖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安玉兴

双月刊

1005-9695

sugarprc@21cn.com

020-84168724

510316

广州市石榴岗路10号

甘蔗糖业/Journal Sugarcane and Canesuga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糖业协会、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和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共同主办,是国内制糖行业中创刊最早,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甘蔗制糖行业内唯一的全国性的科技期刊,曾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蔗新品种粤糖1575选育及生产特性

    曾巧英吴嘉云齐永文陈勇生...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糖1575是以稳产、宿根性极好的粤糖94-128为母本,以高糖高产的粤糖00-319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获得的甘蔗新品种.该品种种性表现为早中熟,高产高糖,宿根性好,有效茎多,抗黑穗病,抗寒性和耐旱性中等,全生长期生长快,后期尾力足,不早衰,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生产.2018~2021年粤糖1575参加全国甘蔗新品种第14轮联合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1年新植2年宿根在16个试验点的平均蔗茎产量为96.3 t/hm2,比对照ROC22增产6.31%;11月至3月份的平均蔗糖分为14.99%,比对照ROC22增加0.16个百分点(绝对值);平均含糖量为14.85 t/hm2,比对照ROC22增加9.81%.16个试验点中,粤糖1575有11个试验点表现出增产,10个试验点表现出含糖量增加,其中以广西的河池、崇左、来宾、百色、龙州、北海、福建漳州、广东湛江、云南保山等地表现优良.由此可见,粤糖1575具有较高的推广潜力,适宜广西、广东、云南中等或中等以上地力的旱坡地、水旱田种植.该品种于2021年3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甘蔗(2021)440003.

    甘蔗新品种粤糖1575选育

    云南省第16轮甘蔗品种区试德宏点评价

    钱文英李嫒甜赵兴笔张荣荣...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2022年,德宏试验站实施完成云南省第16轮甘蔗品种区试1新2宿试验,参试品种共计11个,以ROC22为对照.对各个品种的产量、糖分和含糖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德蔗13-36的蔗茎产量极显著高于CK;平均甘蔗蔗糖分高于CK且在15%以上的是云蔗10-3148、云蔗11-3898、云蔗12-1220、云蔗12-1185、云蔗13-1139、云瑞13-165;含糖量极显著高于CK的是德蔗13-36,显著高于CK的是云蔗11-3898.

    甘蔗品种区试评价

    不同甘蔗品种单芽段种茎生产性能分析

    吴凯朝徐林庞天何远兰...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不同甘蔗品种单芽段种茎在生产应用中的产量潜能,为甘蔗精量和高效率种植技术推广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宾阳县邹圩镇甘蔗"双高"基地,设置桂糖42号单芽段(A1)、桂糖42号双芽段(A2)、桂糖44号单芽段(B1)、桂糖44号双芽段(B2)、桂糖49号单芽段(C1)、桂糖49号双芽段(C2)、桂糖55号单芽段(D1)和桂糖55号双芽段(D2)共8个处理,分别调查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甘蔗单芽段种茎处理的新植蔗在出苗率、分蘖发生率、分蘖率和单位面积有效茎数上表现出高于双芽段种茎处理,均达到0.01极显著差异水平,且在桂糖44号中表现最为明显,分别提高20.30%、17.74%、58.26%、15.49%;在宿根蔗表现上,单芽段种茎处理的发株数、发株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产量和产糖量高于双芽段种茎处理,桂糖44号单芽段种茎处理的宿根蔗比双芽段种茎处理分别提高15865株/hm2、12.64%、15.39%、13.59%、13.12%.本试验研究结果为甘蔗单芽段种茎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甘蔗单芽段种茎包衣机械精量种植生产性能

    甘蔗居间分生组织腋芽的诱导研究

    廖韦卫韦海球罗晟昇马文清...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并解决甘蔗桂南亚08-186居间腋芽诱导的问题,为其他甘蔗品种提供理论基础;试验使用了MS基本培养基(蔗糖30 g/L+6-BA 0.1mg/L;pH 6.0)作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NAA(吲哚乙酸)和GA3(赤霉素),以找出最佳诱导组合;在培养至15天后,除了处理A1B1外其余均有腋芽冒出,2个处理A2B2、A2B3重复出芽瓶数分别为654和652;通过方差分析获MS+0.1mg/L NAA+0.05mg/L GA以及MS+0.1mg/L NAA+0.01mg/L GA较为理想的诱导桂南亚08-186居间分生组织腋芽培养基.本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NAA配合较高浓度的GA3对桂南亚08-186居间分生组织具有较强的诱导分化作用.NAA可以打破分化居间分生组织的休眠,而GA3辅助促进了腋芽伸长和增高,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打破休眠诱导分化居间分生组织长出腋芽.

    桂南亚08-186居间分生组织腋芽诱导

    螟虫为害甘蔗苗期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熊焰王辉王军王露露...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螟虫为害甘蔗苗期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田间设置4种不同处理,即每丛2芽(Y-Y)、每丛1芽1螟虫蛀芽(Y-M)、每丛1芽(Y)、每丛2螟虫蛀芽(M-M)的蔗苗,然后对不同处理的蔗苗进行分蘖与有效茎数、蔗株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锤度进行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甘蔗苗期受到轻微螟害时(Y-M),其分蘖株数显著低于种苗充足(Y-Y)的分蘖株数,但两者有效茎数、节间量、株高、茎粗、单茎重、产量和锤度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当甘蔗苗期螟虫为害严重时(M-M),其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种苗充足(Y-Y)的指标.当种植的甘蔗苗不足时(Y),其分蘖株数、有效茎数和产量显著低于种苗充足(Y-Y)对应的分蘖株数、有效茎数和产量,但两者节间量、株高、茎粗、单茎重和锤度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与种植的甘蔗苗不足(Y)相比,种植甘蔗苗充足但受到轻微螟害(Y-M)的产量显著多于甘蔗苗不足(Y)的产量,但其他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种不同处理对于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按严重程度:严重螟害>种苗不足>轻微螟害>种苗充足.

    甘蔗苗期螟虫为害缺苗甘蔗生长产量

    3种甘蔗螟虫绿色轻简防控技术模式效益分析

    付建涛孙东磊卢颖林陈立君...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螟虫是为害甘蔗生长的最主要害虫.长期以来,防治甘蔗螟虫主要施用杀虫单、毒死蜱等传统化学农药,致使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喷药次数和用药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为落实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发经济、绿色、轻简、高效的防治技术,提高甘蔗螟虫防治技术水平,本研究开展了常规管理(CK)、药肥+赤眼蜂+化学药剂(试验Ⅰ)、药肥+赤眼蜂(试验Ⅱ)、药肥+赤眼蜂+性诱剂迷向防控(试验Ⅲ)4种模式的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3组处理组苗期枯心率分别为1.45%、1.55%、1.63%,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照组螟虫枯心率为9.28%,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显著.最终调查结果显示,3套处理的虫蛀节率为4.49%~5.64%,常规对照的虫蛀节率为21.38%,为试验处理的3.92~5.10倍,处理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根据每种模式的投入和产出,评估了其经济效益,结果显示3种示范模式净收益为1.24万~1.46万元/hm2,其中试验处理Ⅲ净收益最高,达1.46万元/hm2.根据试验示范的结果,把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无人机技术相融合,初步形成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的"药肥+赤眼蜂+性诱剂无人机迷向防控",必要时辅以化学农药防治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了试验依据.

    甘蔗螟虫绿色防控集成研究

    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害虫防治及生长效果的研究

    赵欢欢孙东磊卢颖林陈立君...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甘蔗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促进甘蔗栽培过程中药肥一体化和农药、化肥双减的实现.本文通过田间筛选试验和大区示范试验测定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主要害虫(螟虫、蓟马、绵蚜)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筛选试验结果显示:3种药肥能够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并对甘蔗前期农艺性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YF-1501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7.11%~99.31%,持效期最长,药后95天防效仍达95.72%;对甘蔗前期农艺性状有较好的影响,药后60天出苗率达78.68%,药后90天分蘖率为160.12%,药后120天株高达149.02 cm.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YF-1501控缓释颗粒剂对甘蔗螟虫药后60和80天的防效分别为75.74%~82.14%、81.84%~88.63%,对甘蔗蓟马药后80天的防效为81.13%~95.65%,对甘蔗绵蚜药后75和180天的防效分别为87.5%~96.75%、86.38%~100%.施用YF-1501控缓释颗粒剂后90天,甘蔗出苗率为64.05%;药后100天甘蔗分蘖率、株高分别为164.25%、149.6 cm.YF-1501控缓释颗粒剂处理后,在甘蔗收获期测定的产量达115.41 t/hm2,锤度为21.91%.噻虫胺与小分子肽制备而成的控缓释药肥能够有效控制甘蔗主要害虫的发生,对甘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药肥甘蔗生长防虫效果

    广西田阳降水量对甘蔗产量影响的多元回归统计评估模型

    周冬梅莫绍宁欧阳兆云杨关文...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田阳1987~2017年甘蔗产量与同期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逐月降水量与甘蔗产量多元回归模型,采用模型回归系数评估逐月降水量胁迫甘蔗产量的利弊,逐月评估值为-6.8~6.65.建立了降水条件胁迫甘蔗生育各发育期利弊的评估系数.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提取胁迫甘蔗产量利弊的关键月份降水量主成分,结果表明4月降水量负胁迫甘蔗产量最大,评估值-7.24,其次为9~10月份,评估值为5.46~6.41,再次为2月份,评估值3.45.逐月降水量、发育期降水量、主成分关键月降水量胁迫甘蔗产量评估模型科学、模型输出生物学意义明显,与当地传统的甘蔗农业生产耕作制吻合.为开发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甘蔗高产稳产栽培,甘蔗种植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田阳降水量胁迫甘蔗产量农业气候评估

    广西甘蔗生产区域比较优势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韦敬楠刘伟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作为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对提高广西甘蔗产业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综合采用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广西2011~2020年甘蔗生产比较优势变动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桂西南和桂中地区甘蔗生产最具比较优势,桂东南甘蔗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明显.交通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及农业机械对区域甘蔗生产优势有显著影响,其中交通条件和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

    甘蔗比较优势空间杜宾模型广西

    甘蔗不同堆放时间对红糖品质的影响

    杨柳王智能杨婷尚试雄...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甘蔗不同堆放时间对红糖的品质的影响,通过在不同堆放时间,对2种甘蔗(柳城03-1137和ROC21)的蔗汁及红糖的蔗糖分、还原糖分、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多酚含量、pH值及红糖水分、色泽、感官评定、硬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ROC21制成的红糖蔗糖分随着堆放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其中0~10天时下降率最高,还原糖分上升较多;在堆放时间5~10天时硬度变化最大,口感由硬变绵柔温润.柳城03-1137较ROC21变化较小,糖分转化慢.2个品种甘蔗汁和红糖游离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多酚含量随着堆放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工厂想要绵柔温润的红糖,需控制其硬度在8000 g以下,蔗糖分80%左右,还原糖分10%以上为宜.在合适的时间,选择糖分转化较快的甘蔗品种优先入榨,且最长堆放时间不超过20天.

    甘蔗红糖硬度还原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