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黄晓春

双月刊

1007-323X

bjb5@163.com

020-38024656;020-85251276

510500

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268号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zhou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体育科学学术期刊。以反映广州体育学院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同时交流和传播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开展并进行学术讨论与争鸣,以广泛的学科涉及面和极强的学术论文实用性促进我国体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育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向度与实践进路

    梁立启陈琦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新质生产力是依托科技创新驱动,通过资源整合、转化和升级,推动体育事业向高科技、高质态、高效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力量.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从高科技、高质态、高效能、绿色可持续四个方面对体育新质生产力内涵进行解析,并从时空维度、结构维度和科技维度构建了体育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向度.立足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认为当前有必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壮大体育产业支撑、加强人才培养保障、重视社会效益引导、坚持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形成体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体育事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罗锡文鲍明晓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其内涵和特征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理解.通过对新质生产力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概念内涵的解析,探讨新质生产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科技创新、产业融合、需求驱动、政策制度和绿色持续等五个方面,展现新质生产力在提升体育竞技性能、丰富体育消费体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分析影响新质生产力形成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包括科研创新不足、产业融合不畅、需求供给不足、制度环境不健全和绿色理念缺乏等,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路径选择,如加强科研创新、促进产业融合、明确需求定位、完善制度环境、倡导绿色发展等策略,旨在为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助力实现体育强国梦想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新质生产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路径选择

    热身活动对电子竞技选手模拟FPS游戏时精细动作技能及神经效率的影响

    段晓晖高永艳陈岩沈培鑫...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电子竞技选手与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一样,需要具有精细动作技能以及神经效率.研究旨在探究热身活动对电子竞技选手精细动作技能和神经效率的影响.方法:招募电子竞技选手 33 人,分别在无热身和热身两种状态下对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时的准确率、反应时间、环数得分,以及前额叶皮层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进行了测量.结果:在热身状态下,电子竞技选手的准确率(无热身=52.40%±10.36%,热身后=66.38%±8.75%)及环数得分(无热身=31±6 分,热身后=46±5 分)均高于无热身状态;反应时间(无热身=453.34±38.29ms,热身后=424.60±34.15ms)短于无热身状态.与此同时,额极区中通道 6(无热身=2.31±2.88 mmol×10-7,热身后=1.12±2.90 mmol×10-7)、通道 11(无热身=-1.84±2.85 mmol×10-7-,热身后=0.59±2.19 mmol×10-7)和通道 12(无热身=1.73±1.88 mmol×10-7,热身后=0.20±2.20 mmol×10-7)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较无热身时显著下降.此外,无热身时环数得分与额极区(通道 6)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显著相关(r=0.372,P=0.033);热身后准确率与额极区(通道 6)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显著相关(r=-0.393,P=0.024),环数得分与额极区(通道 12)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呈显著相关(r=-0.485,P=0.004).结论:热身活动可提高电子竞技选手的精细动作技能,增强前额叶皮层额极区的神经效率;精细动作技能的提高可能与神经效率的改善有关.

    热身活动电子竞技精细动作技能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前额叶皮层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置政策的多源流分析与启示

    李远洋陈家起高奎亭蒋全虎...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置政策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多源流理论为学理支撑,解析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置政策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动力,探究三大源流中的现实桎梏.研究发现:问题识别与问题反馈窗口模糊、精英决策与群众民主失调、党建引领作用与政府职能弱化是缓滞政策之窗启动的重要因素.为加快实现健身设施配置政策的高质量发展,一要深谙问题源流,重视关键问题导向,完善问题反馈窗口;二要把握政策源流,强化民主决策,畅通政策执行机制;三要推进政治源流,发展党建引领作用,突出政府部门主导功能,同时在政策企业家的积极助力下促进三源流耦合,共同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置政策科学化发展.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政策分析多源流理论

    退休人员参与传统体育健身组织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

    徐明胜王佳卉焦玉良高亮...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与传统体育健身组织对退休人员社会融入状况和社会融入感受的影响机制值得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山东省烟台市 544 位退休人员的调查数据发现:参加传统体育健身组织能够提高退休人员的制度性融入状况,包括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对社会制度的信任水平;参加传统体育健身组织也能促进退休人员的非制度性融入状况,包括与家人、朋友和邻居的交往频率以及对社会关系的信任水平;同时,制度性融入状况和非制度性融入状况都会对退休人员的社会融入感受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研究认为,大力发展并积极推动退休人员参与传统体育健身组织,能够提高其制度满意度和制度信任度,增强其关系网络和关系信任度,最终实现社会融入感的提升.

    传统体育健身组织退休人员社会融入度社会融入感公共服务

    美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实基础、经验举措与实践启示

    彭李奥柳鸣毅敬艳孔年欣...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是我国田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也关乎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面对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建设、竞赛体系、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借鉴视角分析美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经验.美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以建立"校园+协会"协同化组织机制,推动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搭建"普及+提高"层级化竞赛体系,为青少年后备人才提供多元晋级平台;实行"业余+职业"融合化训练模式,驱动青少年后备人才能力科学化发展;健全"认证+晋升"衔接化培养体系,聚焦青少年后备人才培育主导力建设.基于此提出我国应以学校体育为组织核心,夯实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基础;以体育赛事为发展媒介,拓宽田径后备人才选拔渠道;以科学系统为训练原则,提升田径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以职业认证为培养路径,增强田径后备人才执教水平.

    体育管理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美国培养经验实践启示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争议判罚的舆论演化及引导研究——以"肖若腾事件"为例

    康益豪王相飞杨海晨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肖若腾事件"为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综合运用文本情感分析和LDA主题挖掘等方法,对其舆论演化进行研究发现,争议判罚舆论的生命周期可被划分为爆发期、减弱期与休眠期,形成"争议判罚-网络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舆论演化逻辑.在不同阶段,舆论的主要议题和情感倾向不同,议题走向为:爆发期(聚焦争议判罚)→减弱期(聚焦国别关系)→休眠期(强调对我国运动员的支持).情感演化逻辑以负向情感为起点,以中性情感消失为终点,折射出双向度的"情感极化".由此,对防范和引导大型国际赛事中争议判罚舆论提出建议:扎实做好赛前准备工作,制定应对突发争议判罚舆论的工作预案;对争议判罚舆论需动态把握且分类引导,尊重并坚守体育自治原则.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争议判罚网络民族主义情感极化舆论建议

    日本课后体育服务"学社融合"的变迁、特征及启示

    肖悦张晓林关清文陈润娟...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深析日本课后体育服务"学社融合"的特点,为我国课后体育服务落实"双减"政策提供有益思路.研究发现:日本课后体育服务"学社融合"的历史变迁可分为"孕育萌芽期""持续发展期"和"成熟稳定期",并从组织、场地和内容等课后体育服务共识性视角上产生了学社人才融合、学社场地融合和学社活动融合等特征,以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三级分权制度保障机制、分级资金共筹支持机制和多维评价监管反馈机制牵动着日本课后体育服务的运行.对我国课后体育服务的经验启示:(1)确保参与主体利益,畅通学社协同的合作渠道;(2)完善服务顶层设计,建立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3)明确服务供给标准,形成多渠道的资助方式;(4)建立服务评价标准,构建PDCA循环评价体系.

    课后体育服务"双减"政策学社融合课后服务日本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新道路

    姚宗耀朱卫东王宇
    7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表现出体育领域现代化的诸多特性,反映出现代化中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继续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武器.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建设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本质,探讨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现实状况.新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道路的抉择与实践过程中需要实现由理念到发展道路的转化.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新道路表现为: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创新发展之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之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开放发展之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共享发展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新道路就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拓展与推进,是建设体育强国,走民族体育独立自主的特色之路.

    新发展理念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道路

    高校优秀运动员培养的演化博弈分析

    陈土发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作为运动员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与发掘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双方的行为逻辑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模拟不同时间序列下的情景,真实动态地分析探究高校运动员与高校教育体系投入(认真)行为的关联影响程度,深入研究寻找双方行为概率的关键性因素.研究表明:高校优秀运动员培养与高校方投入成本、运动员训练投入程度、社会声誉支持等参数有直接关系.结合Matlab仿真分析,高校竞技体育产业化道路、竞赛体制改革等方式有助于优化高校优秀运动员培养机制.

    优秀运动员体制改革模式优化演化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