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陈蔚文

双月刊

1007-3213

gzzyxb@gzucm.edu.cn

020-36585268;36585013

510405

广州市机场路12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中医药综合性、学术类刊物,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主管单位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厅。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包括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22个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收载;是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医药教学、科研、临床的专业人员及国内外中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肾脏病Ⅲ期和Ⅳ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吴沙周静威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DKD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57例DKDⅢ期和Ⅳ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证型分布规律;检测患者24h尿蛋白(24hUTP)、血肌酐(Scr)、尿素氮(UREA)、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分析中医证型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1)DKD不同分期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DKD Ⅲ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58.57%(41/70)]、气阴两虚证[28.57%(20/70)]、阴阳两虚证[10.00%(7/70)]、脾肾气虚证[2.86%(2/70)];DKDⅣ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40.23%(35/87)]、气阴两虚证[29.89%(26/87)]、脾肾气虚证[18.39%(16/87)]、阴阳两虚证[11.49%(10/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的来说均表现出随着疾病进展,DKD患者阴虚燥热证减少,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增加的趋势.(2)DKD不同分期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DKD Ⅲ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54.29%(38/70)]、痰瘀证[27.14%(19/70)]、血瘀证[10.00%(7/70)]、寒湿证[8.57%(6/70)];DKD Ⅳ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44.83%(39/87)]、痰瘀证[35.63%(31/87)]、寒湿证[14.94%(13/87)]、血瘀证[4.60%(4/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关系:DKD脾肾气虚证患者的Scr、UREA水平均明显高于阴虚燥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寒湿证患者的Scr、24hUTP水平均明显高于湿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D Ⅲ期和Ⅳ期患者均以阴虚燥热证为主,并随着疾病进展表现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的发展规律;湿邪和瘀血是DKD的主要致病因素;Scr、UREA、24hUTP与DKD中医证型有关,可用来指导DKD的中医辨证分型.

    糖尿病肾脏病生化指标中医证型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痰瘀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陈玉意李娟娟王洪亮郭绍举...
    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发现与CAG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的血清代谢差异物,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60例CAG患者,其中肝胃气滞证及脾胃虚弱证各30例.收集2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血清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筛选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最后利用KEGG数据库对筛选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物通路分析.[结果]通过比较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血清代谢物,发现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之间N-乙酰基甘氨酸、组胺、O-磷酸丝氨酸、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甲基间酪氨酸等氨基酸衍生物和酪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谷酰胺-赖氨酸、L-天冬酰胺基-L-脯氨酰-L-丝氨酸、L-异亮氨酸-L-异亮氨酸等小肽类物质代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之间存在氨基酸代谢差异,N-乙酰基甘氨酸、甲基间酪氨酸、O-磷酸丝氨酸等代谢物可能是区别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肝胃气滞证脾胃虚弱证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

    1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刘冲宋欢叶海燕王凤婵...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2年7月青岛市中医医院肺病中心监护室收治的1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烟酒嗜好、多重耐药菌、中医四诊等,提取并统计不同菌种耐药菌的病性类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并进行虚实分类.[结果](1)1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中共检出201株多重耐药菌,其中主要病原菌种类为革兰氏阴性菌,占95.52%(192/201),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的4.48%(9/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6.612,P<0.001).革兰氏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23.38%.(2)126例患者共提取证素12种,实证中以痰、热为主,虚证中以阴虚为主.阴虚、血虚、热、痰、饮、湿证素在不同菌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126例患者的中医证素特征可分为单纯实证62例(占49.21%)、单纯虚证1例(占0.79%)、虚实并存证63例(占50.00%).126例患者中,单一证素19例、二证并见41例、三证并见49例、四证并见16例、五证并见1例,出现最高频次的组合为痰+热+阴虚(26次).[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患者的中医证素以虚实并存和单纯实证为主要特征,主要病性类证素为痰、热、阴虚.

    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中医证素阴虚虚实并存单纯实证

    缺铁性贫血孕妇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颖周静文杨烨耀苏丽珊...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孕妇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中医药防治妊娠期IDA提供指导方案.[方法]纳入109例符合条件的妊娠期IDA患者,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中医体质鉴别结果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Fer)、血红蛋白(H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对IDA孕妇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9例IDA孕妇中医体质以偏颇质为主,有60例(55.05%),各体质分布人数和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平和质49例(44.95%)>湿热质13例(11.93%)>阳虚质12例(11.01%)>阴虚质11例(10.09%)>气虚质10例(9.17%)>气郁质 9例(8.26%)>血瘀质3例(2.75%)>痰湿质2例(1.83%).(2)不同体质类型IDA孕妇的Hb和MC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湿热质IDA孕妇的Fer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0.01),湿热质IDA孕妇发生羊水混浊的概率显著高于平和质及其他偏颇体质(P<0.05).[结论]湿热质是IDA孕妇最常见的偏颇体质,其次是阳虚质、阴虚质和气虚质,湿热质可能是IDA孕妇的易感体质,此体质类型IDA孕妇的Fer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而其发生羊水混浊的概率显著高于平和质及其他偏颇体质.

    缺铁性贫血妊娠期中医体质湿热质血清铁蛋白妊娠结局羊水混浊

    海南省特发性性早熟女童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

    王铭许文婷黄靖涵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海南省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童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16例ICPP女童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证候进行频数统计和分级评分,并按阴虚火旺证、气血亏虚证和心肾不交证三大中医证型,探讨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发病年龄方面,216例ICPP女童的发病年龄在4~10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为(7.15±1.06)岁,其中满7岁且不满8岁阶段的ICPP女童发病率最高,为49.54%.(2)中医证型方面,三大证型中,阴虚火旺证的占比最高(147例,占68.06%),其次是气血亏虚证(41例,占18.98%)及心肾不交证(28例,占12.96%).(3)中医证候方面,临床常见证候(频率>25.0%)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怕热盗汗、手足心热、乳房胀痛、性情急躁、脉细数、大便干结、咽干口燥、潮热、多食肥甘、舌红少苔、抑郁、精神乏力、颧红、失眠多梦、舌红苔黄和口苦口干等16种.(4)各证型的年龄分布方面:阴虚火旺证和气血亏虚证均多见于满7岁且不满8岁年龄段的ICPP女童(占58.50%和51.22%),心肾不交证多见于满8岁且不满9岁年龄段的ICPP女童(占89.29%).[结论]阴虚火旺证是海南省ICPP女童占比最高的中医证型.研究性早熟女童的中医证型分布,有助于性早熟女童的早期临床症状观察以及疾病的早期诊断,从而为ICPP女童的临床辨证用药提供线索和依据.

    海南省特发性性早熟女童中医证型阴虚火旺气血亏虚心肾不交

    宣肺通络平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调控的机制研究

    李仙珍朱国清唐丽丽陈贺...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宣肺通络平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22例痰瘀阻肺型AECOP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宣肺通络平喘汤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14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58/61),对照组为77.05%(47/61),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肺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6MWD和CAT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6MW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6MWD的提高作用及对CAT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CD8+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血清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CRP、TNF-α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8%(2/61),对照组为6.56%(4/6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通络平喘汤可有效缓解AECOPD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宣肺通络平喘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瘀阻肺肺功能免疫功能炎症反应

    基于气络学说运用芪归通络口服液联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张怡陈韶兰王美玲黄海闻...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基于气络学说,运用芪归通络口服液(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内制剂,由黄芪、当归、三七、赤芍、牛膝、鸡血藤、丹参、地龙等中药组成)联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气虚血瘀型CF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艾条温和灸神阙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归通络口服液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疲劳量表-14(FS-14)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及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0.00%(24/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FS-14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FS-14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gA、IgG水平以及观察组血清IgM、CO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对血清IgA、IgM、IgG及COR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基于中医气络学说,以正虚络阻为CFS核心病机,运用补虚通络法,采用芪归通络口服液联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CFS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水平,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

    气络学说慢性疲劳综合征气虚血瘀型芪归通络口服液艾灸神阙穴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

    调和营卫法戒断治疗营卫不和型镇静催眠药依赖性失眠的临床疗效

    刘秀芳班文明孙悦倪代梅...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调和营卫法戒断治疗营卫不和型镇静催眠药依赖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营卫不和型镇静催眠药依赖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口服,以每周减25%药量的递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调和营卫法拟定的中药煎剂调和营卫助眠方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药物戒断综合征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睡眠效率值(IUSEV)改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治疗组脱落2例,纳入统计43例;对照组脱落3例,纳入统计42例.(2)IUSEV改善疗效: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7%(38/43),对照组为61.90%(26/42);组间比较(非参数秩和检验),治疗组的IUSEV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PSQI评分情况:治疗后,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各项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除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外,治疗组对PSQI的其余各项评分及总积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评分情况: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总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药物戒断综合征量表评分情况:治疗后,2组患者的药物戒断综合征量表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药物戒断综合征量表总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变化.[结论]调和营卫法戒断治疗营卫不和型镇静催眠药依赖性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戒断综合征发生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调和营卫法戒断治疗调和营卫助眠方镇静催眠药依赖性失眠

    补肾健脾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研究

    潘梓珊李东玲冯敏瑶季兵...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主要由黄芪、淫羊藿、山药、丹参、鹿角胶、沙苑子、制何首乌、黄精、葛根、大黄等中药组成)对脾肾两虚型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疗效及脂联素(adiponectin,ADP)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脾肾两虚型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简称西药组)、中药治疗组(简称中药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中药组给予补肾健脾方治疗,联合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补肾健脾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AD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20/30)、90.00%(27/30)、93.33%(28/30),组间比较,中药组和联合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中药组和联合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幅度均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3)脂代谢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中药组对TC、LDL-C的下降幅度和对HDL-C的升高幅度均不及西药组和联合组(P<0.05或P<0.01).(4)糖代谢方面,治疗后,中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FINS、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西药组患者仅FPG、2hPG、HOMA-I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组间比较,中药组和联合组患者对FPG、2hPG、HbA1c、FINS、HOMA-IR水平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5)脂肪激素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清AD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中药组和联合组患者血清ADP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具有一定的调节脂质代谢作用,在改善脾肾两虚型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升高ADP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补肾健脾方脾肾两虚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联素

    理脾祛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陈钰凤范明马玉婷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理脾祛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虚湿盛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理脾祛湿方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自行退出1例,脱落(因故未按疗程治疗)3例,失访1例;对照组自行退出3例,失访2例.最终2组各有30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IBS-S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和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理脾祛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IBS-D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肠道症状,降低患者肠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虚湿盛理脾祛湿方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