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陈蔚文

双月刊

1007-3213

gzzyxb@gzucm.edu.cn

020-36585268;36585013

510405

广州市机场路12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中医药综合性、学术类刊物,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主管单位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厅。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包括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22个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收载;是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医药教学、科研、临床的专业人员及国内外中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阳虚血瘀证与心功能及血清NT-proBNP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对预后的影响

    高晨李劼冯伟
    1097-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阳虚血瘀证与心功能及血清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将辨证为阳虚血瘀证的1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或气阴两虚证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良好预后组104例和不良预后组56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分钟搏出量(SV)、心排血量(CO)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及LVED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SV、CO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NT-proBNP水平及LVEDD值呈正相关,与LVEF、SV、CO值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患者不良预后组血清NT-proBNP水平及LVEDD值均明显高于良好预后组,LVEF、SV、CO值均低于良好预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清NT-proBNP联合心功能指标对预后不良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高水平、LVEDD高水平均为影响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而LVEF高水平、SV高水平、CO高水平均为保护因素(P<0.05或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阳虚血瘀证与血清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关系密切,且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与患者预后有关.

    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心功能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预后

    非特异性腰痛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其黄韧带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郑周杭张宇陈龙尤冬春...
    1103-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其黄韧带厚度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中医体质类型、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60例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辨别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测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腰椎4/5节段(L4/5)椎间盘水平黄韧带的厚度,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体质类型、BMI、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分级,通过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探讨NLBP患者黄韧带厚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60例NLBP患者黄韧带厚度平均为(2.60±0.72)mm.(2)NLBP患者的中医体质呈4类,其中以血瘀质分布最多,达21例(35.0%),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质19例(31.7%)、痰湿质12例(20.0%)、气虚质8例(13.3%).(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LBP 患者的BMI、性别、中医体质类型、有无糖尿病对黄韧带厚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高血压分级对黄韧带厚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对黄韧带厚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 0.034,t = 6.282,P<0.01),而不同高血压分级对黄韧带厚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BP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血瘀质为主,其黄韧带厚度受年龄影响较为显著,而高血压可能是潜在的黄韧带厚度的影响因素.

    非特异性腰痛(NLBP)黄韧带厚度线性回归模型影响因素中医体质类型血瘀质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的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证型研究

    毕亦飞王桂敏
    1108-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的表现特点.[方法]选取63例RVO患者(12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患者证候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证型,并根据患者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其证型分布规律;再根据证型进行分组,运用OCTA技术对各组患者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探索各证型的OCTA特征.[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63例患者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33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0例,2组患者的性别和患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季节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聚类分析方面:经Ward系统聚类法分析结果显示,聚为4类最契合临床实际,分别对应气滞血瘀型、阴虚阳亢型、痰瘀阻络型和心脾俱虚型等4种证型.(3)中医证型分布方面:63例患者中,气滞血瘀型占比最高,为42.86%(27/63),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瘀阻络型[31.75%(20/63)]、阴虚阳亢型[14.29%(9/63)]、心脾俱虚型[11.10%(7/63)].(4)各证型的OCTA特征方面:与健侧眼比较,气滞血瘀型与痰瘀阻络型RVO患者的患眼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增加(P<0.05);其余证型患眼与健侧眼的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患眼间比较,视网膜血流密度方面,气滞血瘀型RVO患者的患眼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较其他证型降低(P<0.05),痰瘀阻络型又均较阴虚阳亢型和心脾俱虚型降低(P<0.05),而阴虚阳亢型与心脾俱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厚度方面,痰瘀阻络型RVO患者的患眼各层视网膜厚度均较其他证型增加(P<0.05),气滞血瘀型又均较阴虚阳亢型和心脾俱虚型增加(P<0.05),而阴虚阳亢型与心脾俱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RVO患者的患眼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周长(PERIM)、血流(FLOW)及非圆度指数(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与痰瘀阻络型的视网膜血流密度均降低,但气滞血瘀型的血流密度降低更明显;痰瘀阻络型与气滞血瘀型的视网膜厚度均增加,但痰瘀阻络型的视网膜厚度增加更明显;其余证型无明显特异性特征,各证型患者的FAZ、PERIM、FLOW及AI均无明显差别.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聚类分析中医证型气滞血瘀型痰瘀阻络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

    壬寅年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五运六气禀赋相关分析

    王昭倩马湘婷高畅蔡婷婷...
    1116-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壬寅年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患者先天运气禀赋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2022年(壬寅年)在春、秋两个花粉季(即3月5日~5月21日、8月7日~9月23日)就诊的SAR患者共8 918例,对患者的出生日期进行运气分析.[结果]壬寅年SAR患者发病与岁运、司天、主气、运气相合,以及双因素中的岁运—司天、主气—客气关系密切.出生于天干为壬,地支为戌,五运为木运,岁运为岁木太过,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主气为阳明燥金,运气相合为不和之年,患者的发病率增高;双因素中,岁运—司天为岁木太过-太阳寒水,主客相合为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患者的发病率增高.[结论]先天运气因素中,岁运、司天、主气及运气相合等对疾病的发生有影响,出生时运气与发病时的运气因素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壬寅年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先天运气禀赋五运六气发病机制

    活血益气方联合平肝潜阳沐足散对原发性高血压女性患者血脂代谢及心功能的影响

    廖茜珣周凯歌李跃华陈洁...
    1123-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活血益气方(由红花、山楂、丹参、黄芪4种中药组成)联合平肝潜阳沐足散(由钩藤、夏枯草、菊花、金银花和决明子5种中药组成)对原发性高血压女性患者血脂代谢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益气方联合平肝潜阳沐足散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105/110),对照组为84.55%(93/110),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血压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SBP、DBP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血脂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TC、TG、LDL-C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HDL-C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心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F、SV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LVEF、SV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益气方联合平肝潜阳沐足散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女性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血脂代谢水平及心功能.

    活血益气方平肝潜阳沐足散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型血脂代谢心功能

    动静调神综合疗法联合网络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谭天辉郭誉黄杰淋丘江宁...
    1129-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动静调神综合疗法联合网络版认知行为疗法(CCBT-I)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以CCBT-I作为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动静调神综合疗法(由针灸调神和动静调神两部分组成)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70.00%(21/30);组间比较(秩和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睡眠质量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对PSQI评分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焦虑、抑郁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对SAS和SDS评分的下降作用均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调神综合疗法联合CCBT-I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慢性失眠肝郁脾虚动静调神综合疗法网络版认知行为疗法(CCBT-I)睡眠质量焦虑抑郁临床疗效

    中医体质调理对早期无症状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龙艳靖瓛黄帅立付蓉...
    1136-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基于"治未病"理论的中医体质调理对早期无症状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早期无症状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仅予糖尿病的规范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给予相应的中医体质调养方案进行调理,疗程为48周.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体质转化情况、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安全性.[结果](1)干预结束后,试验组有17例患者转化为平和质,而对照组仅有5例患者转化为平和质,2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2组患者的BMI、SBP、DBP、FPG、HbA1c、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2组患者的BMI、SBP、DBP水平以及试验组的HbA1c、TC、TG、LDL-C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的FPG、HDL-C水平则较干预前升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的FPG、HbA1c、TG、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有10例出现DPN临床典型症状,试验组仅有6例出现DPN临床症状.干预前,2组患者的双侧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双侧腓肠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对照组的双侧胫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双侧腓肠神经及腓浅神经SNCV均较干预前减慢(P<0.01),而试验组的以上神经传导速度虽较干预前有轻微上升,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的双侧胫神经MNCV、双侧腓肠神经及腓浅神经SNCV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中医体质调理可以调整早期无症状型DPN患者的失衡体质,同时对患者的糖脂代谢、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双侧腓肠神经及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体质调理治未病糖脂代谢神经传导速度

    肾衰方对脾肾气虚、浊瘀内蕴证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疗效研究

    邓碧祎饶克瑯
    1144-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肾衰方(由姜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竹茹、巴戟天、积雪草、大黄等中药组成)对脾肾气虚、浊瘀内蕴证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0例脾肾气虚、浊瘀内蕴证CKD 3-4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CKD常规西医一体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肾衰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ysC)、血尿酸(UA)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治疗组脱落5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共纳入6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59.38%(19/3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肾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Scr、BUN、CysC、U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eGF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对Scr、BUN、CysC、UA水平的下降作用及对eGFR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如血常规、粪便常规+潜血、肝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方面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肾衰方在治疗脾肾气虚、浊瘀内蕴证CKD 3-4期患者方面疗效确切,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Scr、BUN、CysC、UA水平,提高eGFR水平,改善肾功能,并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减轻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延缓疾病的进展.

    肾衰方慢性肾脏病(CKD)脾肾气虚,浊瘀内蕴证肾功能炎症因子

    中药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观察

    周麟邱思冲李柳宁柴小姝...
    1152-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安全性,探讨ICIs治疗Ⅲ-Ⅳ期NSCLC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肿瘤科确诊为Ⅲ-Ⅳ期NSCLC并接受中药联合ICIs治疗的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相关用药信息以及irAEs发生情况等,并进行不良反应级别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90例NSCLC患者共涉及ICIs单药、ICIs联合化疗、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ICIs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4种治疗方案,其中以ICIs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例数最多(52例,49.1%);共使用8种不同的ICIs药物,其中以替雷利珠单抗占比最高(43例,40.6%).(2)将所有患者分为气虚痰瘀证、痰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热蕴结证5种证型,其中以气虚痰瘀证为最多(80例,88.9%).(3)irAEs总体发生率为38.9%(35/90),其中发生G3及以上irAEs的患者仅占5.6%(5/90).初次发生irAEs的免疫治疗疗程主要集中在1~3程(17例,48.6%).ICIs单药治疗的患者出现G3及以上irAEs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33.3%vs 3.6%).(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的功能状态(performence status,PS)评分为0~1分(OR=8.218,95%CI:1.607-42.023,P = 0.011)和有肾上腺转移(OR=4.497,95%CI:1.237-16.354,P = 0.022)是ICIs治疗Ⅲ-Ⅳ期NSCLC发生irAE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中药有降低ICIs治疗Ⅲ-Ⅳ期NSCLC不良反应的潜在可能;PS评分为0~1分和有肾上腺转移可能是ICIs治疗Ⅲ-Ⅳ期NSCLC发生irAEs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Ⅳ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安全性危险因素

    安肠组方联合磷酸铝凝胶对宫颈癌放疗致放射性肠炎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孙月红何新颖贾大鹏杜强...
    1160-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安肠组方(由仙鹤草、生地榆、茯苓、白头翁、白术、炒白芍等中药组成)联合磷酸铝凝胶对宫颈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性肠炎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78例宫颈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1例和参照组37例.参照组给予磷酸铝凝胶治疗,联合组给予安肠组方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疗程为1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15 d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0.24%(37/41),参照组为70.27%(26/37),组间比较,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2)中医证候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黏液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腹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1).(3)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L-2、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1).(4)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对CD4+、CD4+/CD8+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CD8+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1).(5)肠道菌群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1).[结论]安肠组方联合磷酸铝凝胶对宫颈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平衡肠道菌群,临床疗效显著.

    安肠组方磷酸铝凝胶宫颈癌放疗放射性肠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