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调督理筋针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变化情况,以及腰椎活动度和ERK蛋白、ERK mRNA表达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46/49),对照组为79.59%(39/4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JOA、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β-EP、NPY、5-HT、SP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β-EP、NPY、5-HT、S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IL-6、IL-1β、TNF-α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IL-6、IL-1β、TNF-α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2组患者的ERK蛋白表达、ERK mRNA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ERK蛋白表达、ERK mRNA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4/49),对照组为4.08%(2/4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血清疼痛介质、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腰椎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RK的信号通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