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许文深

季刊

1004-1729

hdxb@hainu.edu.cn

0898-66187920

570228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大学内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海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83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理、工、农、医、体育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自1989年以来,先后6次获得奖励:1989年获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199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三等奖;1997年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本刊将继续坚持办刊宗旨,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报质量,为创办中国名刊而努力奋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带有非强制性低阶项的变指标抛物问题

    李春锦许少鹏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在穿孔域上带有变指数和带有低阶项的非线性抛物方程的重整化解的存在性结果.通过使用截断法,单调算子理论和正则化方法在变指数Sobolev空间的框架下解决了带有一个不具有强制性的低阶项的非线性抛物方程的重整化解的存在性问题.

    重整化解存在性低阶项变指数Sobolev空间

    饱和非线性光学介质中带折射率项的薛定谔方程的数值模拟

    张静娴孙建强杨斯淇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将带折射率项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转化成无限维哈密尔顿系统,证明了方程的质量和能量守恒特性;再利用傅里叶拟谱方法和平均向量场方法离散方程,对离散格式中非积分项采用Boole离散进行线积分近似,得到了离散方程的能量守恒数值格式,同时给出了方程的辛格式;然后以不同振幅的入射双曲正割型光脉冲为初值条件,模拟了保能量格式和辛格式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光孤子的演化过程.最后分析了不同初始光脉冲和参数对光孤子传输的影响和保方程质量和能量守恒特性.

    带折射率项的薛定谔方程光孤子传输哈密尔顿系统平均向量场方法

    不同持水量和氮肥形态对丛枝菌根真菌调节柑橘幼苗生长和氮积累的影响

    李京晨王曙光郭佩佩张丽...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柑橘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室(分生长室与菌丝室)根箱装置,比较了不同水分处理[60%WFPS(Water-filled pore space);80%WFPS]与两种氮肥形态(NH4+;NO3-)下,丛枝菌根真菌(CK:无菌丝无根系;AMF:有菌丝无根系;RAMF:有菌丝有根系)对土壤氮含量、植株生物量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水平、氮肥形态和丛枝菌根真菌均显著影响土壤氮含量、柑橘幼苗生物量及植株氮积累量;与60%田间持水量相比,80%田间持水量的土壤硝态氮和总有效氮含量分别降低了 26.42%和8.28%,柑橘地上部和总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了 20.66%和8.93%,柑橘地上部和总氮积累量分别提高了 13.57%和6.21%;与添加铵态氮相比,添加硝态氮的柑橘地上部和总氮积累量分别提高了 12.59%和5.64%,柑橘地上部和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 15.68%和9.56%;不同水分和氮形态处理下,AMF均能促进柑橘幼苗生长和植株氮积累;与CK处理相比,AMF处理的地上部和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 18.57%和15.06%,而RAMF处理分别提高了 26.60%和25.48%;AMF处理柑橘地上部和总氮积累量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 19.49%和12.88%,RAMF处理分别提高了 23.10%和20.10%.因此,不同水分和氮形态下,丛枝菌根真菌与柑橘根系共生均能促进柑橘幼苗生长,提高氮素积累能力.

    丛枝菌根真菌铵态氮硝态氮土壤水分含量柑橘氮积累

    基于三种水质指数方法的万泉河口健康评价

    罗亦斯王智豪洪李川姚祖兵...
    138-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海南万泉河口的水质变化特征现状,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溶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以及五日生化需氧量为水质指标,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三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万泉河口各个位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多数位点的溶氧量和总氮含量超过中国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中以位于沙美内海最南端的位点和位于河口北侧狭窄河道的位点污染最为严重,总氮和生化需氧量含量超过中国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并且污染程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旱季的污染程度较雨季更高.同单因子评价法与综合污染指数法相比,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较为全面且客观地评价污染物的影响,并能判断主要的污染物类别,可有效地进行水质评价.

    水质评价万泉河口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海南岛东北和西北部自然红树林群落特征比较

    王豪杨小波吕晓波李东海...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明确海南岛东北和西北部自然红树林群落特征的差异,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两地自然红树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物种组成方面,东北部较西北部更为丰富,东北部记录到自然红树植物15科24种,其中真红树10科18种,半红树5科6种;西北部记录到红树植物12科16种,包括真红树7科11种,半红树5科5种.(2)群落类型方面,东北部自然红树林群落类型较西北部更为丰富,东北部调查到16种自然红树林群落类型,西北部仅8种.(3)优势种方面,东北部以木榄(Bruguiera gymnoihiz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等乔木或小乔木为主;西北部则以红海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为主,多为灌木.(4)物种多样性方面,东北部物种多样性较西北部更高.东北部红树林各物种多样性指数范围为:物种丰富度指数R(17~24)、香浓维纳指数H(1.33~1.42)、辛普森指数D(0.66~0.71)、物种均匀度指数 E(0.79~0.87);西北部为:R(8~16)、H(0.31~1.07)、D(0.19~0.57)、E(0.34~0.80).总之,海南岛东北部自然红树林优势种以乔木为主,西北部以灌木为主,东北部红树林的植物组成、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均较西北部丰富.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红树林植物组成群落特征

    桉树林和马占相思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曾润娟杨小波李东海王群...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立,园内部分人工林停止经营并进入次生自然演替状态,使其林下植物较往年更为丰富,亟待研究.通过研究该区域林下植物组成、性状构成以及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马占相思林设置了 60个10m×10m的样方,桉树林设置了 53个10m×10m的样方,详细记录了林下植物的信息,同时采用典范分析分析了桉树林与马占相思林林下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马占相思林下维管束植物共计109科312属530种,桉树林林下维管束植物共计96科302属445种;(2)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分析(CCA),解释率达58%,能够较好地反映林下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中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海拔、平均气温日较差、郁闭度对林下植物群落的影响显著(P<0.05);(3)林下植物多样性受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海拔和郁闭度是影响热带雨林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最显著的生境因子,雨林的高湿高温环境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有负面影响.这一研究结果深化了对马占相思和桉树林林下植物群落的了解,同时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基础.

    热带雨林桉树马占相思人工林林下植被

    基于实际蒸散量修订标准化降水蒸散干旱指数研究

    李伟光侯美亭周海霞张京红...
    16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进SPEI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效果,从水分平衡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修订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MSPEI).该指数通过计算降水与实际蒸散量的差值,并基于最长连续干旱时间对差值进行自适应修正,采用目视检查概率拟合曲线与Kolmogorov-Smirnov检验2种方法选择适宜分布函数,最后进行标准化转换生成干旱指数.干旱指数有效性检验表明:MSPEI能够准确反映不同季节间干湿状态的差异,在湿润比例低于20%的春季,MSPEI均低于-0.5;在反映干旱趋势时,MSPEI与SPEI具有高度一致性;MSPEI与植被指数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相关性,在0.57~0.78之间;在典型干旱过程监测中,MSPEI对旱灾发生、发展和解除过程的描述更符合实际.MSPEI适应于不同气候背景,无需选择时间尺度,即可较准确地反映农业干旱演化过程.

    干旱指数SPEI实际蒸散量MSPEI水分平衡

    基于CatBoost的福州市山火风险评估研究

    于欣江洪林静徐加其...
    174-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植被、地形、气象、人为活动4类共23个山火影响因子为基础,构建特征数据集并基于CatBoost集成学习方法构建了福州市日度山火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表明:2010-2021年福州市山火的发生具有空间聚集性,且山火发生次数存在显著下降趋势;福州市山火的发生受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象、地形及人为活动因子;集成学习方法对福州市山火预测精度普遍较高,CatBoost山火预警模型在概率预测及火点识别等方面均优于目前常用的RF和XGBoost模型,AUC为0.928,基于该模型得出福州市山火风险由其东北、西南部向中心降低,罗源县、连江县、闽清县、永泰县山火风险相对较高,福州市区山火风险相对较低.本研究可实现福州市山火风险等级评估,对福州市开展针对性山火防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山火时空分布影响因子风险评估集成学习

    耦合PLUS-lnVEST模型的南平市土地利用模拟与碳储量评估

    邵尔辉徐伟铭杨慧林馨...
    186-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南平市不同发展导向下土地利用模拟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揭示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和未来演变趋势,通过耦合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分析了 2005-2020年南平市土地利用及碳储量时空演化特征,并从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优先3种情景预测了 2035年土地利用及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2005-2020年南平市林地、草地和耕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水域面积小幅度上升,建设用地面积则增长迅速,是由于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侵占和挤压了大量的城市生态用地所致;南平市碳储量在15年间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累计损失了 1.61 × 106t;在自然发展和耕地保护情景下,2035年南平市的碳储量较2020年预计将分别损失1.50 × 106t和3.62 × 106t;而在生态优先情景下,2035年的区域碳储量较2020年将上升38 825.37 t;造成3种情景碳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而林地和草地等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和耕地更多地转移,是导致碳储量下降的核心因素.开展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可有效缓解碳储量下降问题,提升区域碳储量水平,加快落实双碳目标.

    土地利用模拟多情景模拟碳储量PLUS模型InVEST模型

    新型预制装配式RCS组合框架节点抗震性能

    汤湧泉陈云杨亮董金爽...
    197-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组合框架节点,阐述了其构造形式与工作机理.为研究其力学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该类型的足尺试件,对其施加低周反复荷载,观察加载过程中试件的破坏特性,并分析研究该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应变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状态为梁端破坏,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在整个加载过程中节点域柱间的连接焊缝并未发生屈服,上下预制柱表面的混凝土没有裂缝产生.在实验基础上,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试件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变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节点的承载力及刚度均随着箍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且相较于改变内隔板的厚度,增加箍板厚度能够更有效提高节点的性能.

    装配式结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