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医学院学报
海南医学院
海南医学院学报

海南医学院

刘军保

月刊

1007-1237

hnyxyxb@126.com

0898-66893391

571101

海南省海口市学院路3号

海南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海南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95年,现为月刊,年刊登近600篇省内外医(药)学科研、教育工作者和临床医务人员的医学科研论文。近几年发展迅速,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多项奖励,被11个国际检索数据库和12个国际文摘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中国医学学报频次排名第1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报》影响因子排名第22位,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排名第24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李庄琦薛千蓉练秀霞文欢...
    641-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针对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高良姜素、广藿香酮2种指标性成分的薄层鉴别方法分别为:薄层板为硅胶G薄层板和高效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5∶3)、(5∶1);高良姜素、广藿香酮2种指标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检测方法为:色谱柱为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B)、检测波长:310 nm、梯度洗脱。结果:对于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中高良姜素、广藿香酮2种指标性成分,薄层鉴别主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2种指标性成分的浓度在10。00~1 000。00 μg/mL、10。00~640。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系数分别为R²=0。999 0、R²=0。999 9;精密度RSD分别为 0。63%、0。56%,稳定性RSD分别为 1。82%、0。24%,重复性RSD分别为 1。30%、0。8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3。19%、100。87%(RSD为别为 0。93%、0。4%,n=9);该2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应分别不低于233。71 μg/mL、61。48 μg/mL。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的质量控制,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均符合要求。

    高良姜广藿香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质量标准

    海南中北部地区牛体表蜱种鉴定及蜱携带无形体属病原体情况调查研究

    邓宛心李鲲黄艺彭箬岩...
    649-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海南牛体表蜱虫的种类及蜱携带无形体属病原体的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海南中北部9个县市为样本采集点,从牛体表采集蜱虫样本。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蜱种鉴定,并以16S rRNA、groEL和gltA为靶基因,利用PCR方法检测蜱虫携带无形体属病原体情况。并进一步采用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揭示海南牛体表蜱虫携带的无形体属病原体种间关系。结果:本研究共采集335只蜱虫,包括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44只、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291只。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蜱中存在候选博莱无形体(Candidatus Anaplasma boleense)、边缘无形体(Anaplasma marginale),阳性率分别为0。60%(2/335),0。90%(3/335)。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获得的无形体与已知的无形体同源性较高。结论:海南中北部地区牛体表的优势蜱种为微小扇头蜱,并且蜱虫携带无形体属病原体,本研究为该地区无形体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微小扇头蜱无形体属病原体分子鉴定

    《海南医学院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海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657页

    雷帕霉素对光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师若迪徐晨俞洋
    658-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光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自噬双标mRFP-eGFP-LC3质粒转染进ARPE-19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株,随后随机分为6 h对照组、6 h模型组、6 h雷帕霉素组;12 h对照组、12 h模型组、12 h雷帕霉素组和24 h对照组、24 h模型组、24 h雷帕霉素组。对照组避光培养,模型组受光照刺激;雷帕霉素组加入10 μmol/L雷帕霉素后受光照刺激,光源采用LED冷光灯,在(16 500±500)lx光照强度下照射细胞6、12、24 h。检测转染效率,MTT检测ARPE-19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自噬流变化进行定性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对Beclin1、LC3、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光照6、12、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01);雷帕霉素组经光照后细胞存活率高于模型组(P<0。05)。光照6、12、24 h后模型组红色荧光斑点较对照组逐渐增多,绿色荧光斑点也随之增加,Merge图中从光照12 h开始黄色斑点数量增多明显。雷帕霉素组在光照6、12、24 h时红色荧光斑点较模型组加强,绿色荧光较模型组弱。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模型组胞内见较多的自噬泡,雷帕霉素组细胞见大量聚集分布自噬囊泡。蛋白免疫印迹结果发现光照6、12、24 h后,模型组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 Ⅱ/LC3 Ⅰ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增加,P62蛋白表达较低。而采用雷帕霉素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在光照6 h时Beclin 1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明显、在12、24 h时Beclin 1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LC3 Ⅱ/LC3 Ⅰ的比值均高于模型组;P62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光照可诱导ARPE-19细胞自噬现象的发生,且雷帕霉素能上调其自噬活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损伤雷帕霉素自噬

    miR-454-3p通过靶向STAT3调控CNE-2人鼻咽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胡玉琳农丰靖林世童罗丽霞...
    665-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miR-454-3p和STAT3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miR-454-3p靶向STAT3对鼻咽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6月~8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百色市人民医院的鼻咽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各5例,采用qRT-PCR检测各样本中miR-454-3p与STAT3的表达情况;以未处理的鼻咽癌细胞CNE-2 作为空白对照组(blank group),采用LipofectamineTM 3000 将miR-454-3p mimics、mimics NC(negative control)、miR-454-3p inhibitor、inhibitor NC(negative control)分别转染CNE-2细胞作为miR-454-3p mimics组、mimics NC组、miR-454-3p inhibitor组、inhibitor NC组;利用Targetscan预测miR-454-3p与STAT3的靶向关系并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分别采用qRT-PCR检测转染效率及转染后STAT3的mRNA水平变化;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TAT3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织的miR-454-3p表达量较正常组织降低,而STAT3表达量升高(P<0。001);双荧光素酶实验提示miR-454-3p靶向调控STAT3表达(P<0。001);与空白组和mimics NC组相比,miR-454-3p mimics组的STAT3、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均减弱(P<0。05);与空白组和inhibitor NC组相比,miR-454-3p inhibitor组的STAT3、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均增强(P<0。05)。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miR-454-3p表达下调,而STAT3表达上调,在CNE-2人鼻咽癌细胞中miR-454-3p可以显著降低STAT3的活性,有效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鼻咽癌miR-454-3pSTAT3上皮-间质转化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筛选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铁死亡调控基因

    姜宇朗王铮孙明瑜
    674-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影响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铁死亡调控基因(ferroptosis-related genes,FRGs),并在细胞和组织层面进行验证。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肝癌基因表达矩阵和临床数据集,并从ferrdb数据库获取与铁死亡相关的基因。使用LASSO回归分析,构建风险比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回顾患者1、2、3年生存率,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肝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并对得到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终进行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相关评分。在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下载肝癌预后相关的FRGs的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的免疫组化的结果图。并在正常肝细胞L02和肝癌细胞HepG2,临床获取的6名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qPCR分析比较TOP20基因的表达量。结果:通过分析共得到了42个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差异表达FRGs。通过LASSO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11个FRGs(G6PD、HRAS、SLC1A5等)来构建肝癌患者的风险模型。生存分析发现高风险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较低风险组小,且高风险组的患者的免疫评分显著高于低风险组。肿瘤的分期和本研究发现的风险因素评分可以作为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富集分析发现相关FRGs主要涉及细胞周期、脂质氧化等生物学功能。结论:FRGs能够影响肝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是通过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免疫微环境实现的。

    肝癌生物信息学铁死亡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逍遥丸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

    旷珊珊张耀文赵娜杨艺欣...
    683-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逍遥丸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中小鼠骨结构形态的治疗作用,以及对AGES/RAGE信号转导途径的改变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等数据库搜索逍遥丸药物成分及其成分相关靶点;以"osteoporosis"为关键词,在GeneCards等数据库搜索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点;制作韦恩图,获取交集靶点;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并将富集结果可视化。其次,建立小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CT扫描,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等检测逍遥丸对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验证网络药理学信号通路预测结果。结果:逍遥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核心活性成分有8种,分别为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合并去重后共得到225个靶点基因。其关键靶点主要参与调控AGEs/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 信号通路等。在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逍遥丸能有效提高ALP、COL-1成骨转录因子表达(P<0。05),同时下调 AGEs/RAGE 信号通路关键蛋白rage、IL-6 的表达(P<0。05)。结论:逍遥丸有效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形态学结构,具有抗去卵巢骨质疏松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GES/RAGE信号通路,提高成骨标志基因ALP、COL-1有关。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逍遥丸网络药理学信号通路疏肝解郁

    血肿微创清除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与质量评价

    于苗张丽娜丁薇张根明...
    691-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 2023 年 6 月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结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所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运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总样本量739例。其中,对照组371例,试验组3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血肿微创清除后仅予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联合应用脑血疏口服液能够提高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OR=5。47,95%CI=2。28,13。09,P=0。000 1],在降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MD=-3。42,95%CI=-4。97,-1。87,P<0。000 1]和中国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D=-2。30,95%CI=-3。01,-1。58,P<0。000 01],提高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MD= 1。51,95%CI=1。13,1。89,P<0。000 01]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MD=6。88,95%CI=4。49,9。27,P<0。000 01],降低血清S100蛋白[MD=-0。02,95%CI=-0。03,-0。02,P<0。000 01]和水通道蛋白4水平[MD=-0。02,95%CI=-0。03,-0。01,P=0。002]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安全性方面,所纳研究均无严重不良反应;2项研究报告有恶心、腹胀、腹泻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其余研究未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确切,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意识障碍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脑出血脑血疏口服液微创血肿清除Meta分析

    GSDMD介导的肝细胞焦亡在急性肝衰竭中的致病机制

    关海梅曾阳玲王恬雯谢宝华...
    700-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蛋白质,可以被肝细胞内的炎性因子激活。一旦被激活,GSDMD的N末端域(GSDMD-N)将形成孔道,导致细胞膜破裂和胞浆泄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细胞焦亡是GSDMD介导的最具特征的致炎性裂解细胞死亡模式。最近研究发现,GSDMD被激活可扩大炎症反应,诱导肝细胞焦亡,进而加快急性肝衰竭的进展。本文着重探讨了GSDMD介导的肝细胞焦亡在急性肝衰竭中的致病机制及潜在的治疗靶点,以期为寻找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潜在干预靶点提供新思路。

    GSDMD细胞焦亡急性肝衰竭潜在靶点

    鉴别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辅助检查研究进展

    熊亦璇唐玮婷游咏
    707-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特发性震颤与其临床症状部分相似,早期帕金森病与震颤的鉴别诊断具有挑战性,但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研发的新型分子探针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31碘-间碘苄胍心肌显像等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二者。因此,本文总结影像、经颅超声和电生理等相关检查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生鉴别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能力。

    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分子影像电生理经颅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