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环境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环境与工程
资源环境与工程

刘洪峰

双月刊

1671-1211

zyhjygcbjb@yahoo.com.cn;ree@hbdk.gov.cn

027-83592400

430034

湖北省武汉市古田五路9号

资源环境与工程/Journ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以关注资源、环境与工程,推动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发展为己任的面向基层生产、科研单位的地球科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双月刊)。《资源环境与工程》主要刊登湖北地区地学以及边缘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湖北地学界在省外和国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报导省外、国外学者对湖北地矿业的研究成果。欢迎省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研究、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资源管理与地矿经济、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岩土工程与勘察、矿产开发利用、矿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鄂西走马地区ZK0703孔南华系大塘坡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古气候的指示

    曹文胜吉雪峰李学鹏赵军...
    399-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元古代晚期是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时期,目前可区分出至少2个全球性冰期事件,分别为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系下部的古城组与上部的南沱组地层具有明显的冰碛岩地层特征,对应了两次冰期,两者之间的大塘坡组具有间冰期沉积的地层特征.通过对鄂西走马地区ZK0703孔岩心大塘坡组泥质岩样品主量、微量元素的研究,探讨大塘坡间冰期的古气候演变过程,发现Sturtian冰期结束后,气候的回暖并非是突然出现,而是在主冰期结束之后尚存在短暂的小冰期.钻孔样品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值)从大塘坡组底部的67.07降为59.62,指示着短暂的寒冷事件,该段样品中存在冰积角砾岩夹层也与短暂的寒冷事件相对应,大塘坡组中部样品CIA值持续上升并稳定在75左右,反映气候稳定在相对温暖的状态.

    大塘坡组地球化学特征古气候CIAZK0703鄂西走马地区

    鄂东北金家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控制因素与矿化模式讨论

    周晓宁范川李江力孙腾...
    406-41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家沟钨矿床是鄂东北地区近年新发现的白钨矿产地之一,矿(化)体呈似层状、 透镜状和脉状,产出于矽卡岩及NNE向断裂破碎带中,矿化类型有层控矽卡岩型和构造控制的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通过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大别岩群内大理岩与钨成矿关系密切,层控矽卡岩型钨矿(化)体的定位受横冲复式背斜与硅钙界面的控制,NNE向断裂破碎带则控制石英脉型与蚀变碎裂岩型钨矿(化)体的产出,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物源与热源.白钨矿矿化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具有上部为石英脉型与蚀变碎裂岩型、下部为层控矽卡岩型的特征,并据此构建"下层上脉"的立体矿化模式.

    白钨矿控矿因素矿化模式层控矽卡岩金家沟

    红星地区建南区块吴家坪组优质页岩特征及水平井靶窗优选

    肖雄何柳黄明立
    412-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星地区建南区块位于四川盆地川东高陡褶皱带石柱复向斜带,是二叠系页岩气勘探有利区.以HY1、HY2两口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内邻井的测录井资料,对吴家坪组二段(以下简称吴二段)页岩的小层划分、页岩平面展布、页岩品质及含气性、可压性及靶窗优选开展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建南区块吴二段发育深水陆棚相暗色富有机质页岩,纵向上可划分为5个小层,平面上具有南薄北厚的展布特征.吴二段页岩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孔隙度、高含气量、高脆性矿物的地质特征,其中③小层具有厚度大、页岩品质优、含气性好、非均质性弱及破裂压力小等"地质+工程"甜点特征,确定其为水平井靶窗层段.HY1HF井实钻及试气结果表明,水平段穿行③小层的井段全烃平均超18%,测井解释Ι类页岩气层占比达98%,具有较高产气贡献率.研究成果为红星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实现效益开发奠定了基础.

    页岩气优质页岩水平井靶窗吴家坪组红星地区

    南秦岭七岔沟锑矿点流体包裹体和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刘文文刘圣鑫周鼎朱金...
    420-426,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秦岭郧西地区发育一系列锑矿床(点).以七岔沟锑矿点为例,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流体包裹体和原位硫同位素分析,浅析其成因.七岔沟锑矿点的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脆性断裂破碎带中,矿石矿物为辉锑矿,其成矿主要经历石英—黄铁矿—闪锌矿阶段、石英—闪锌矿—辉锑矿阶段(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3个成矿阶段.该矿点主成矿阶段的石英流体包裹体以富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成矿流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70~310℃,盐度集中于1.0%~5.6%NaCleq,推测成矿深度为5.5~7.5 km,表明其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浅成流体体系.该矿点主成矿阶段的硫化物原位δ34 S为7.4‰~10.4‰,与耀岭河组地层δ34 S相似,暗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成矿流体对耀岭河组岩石的萃取.综合分析认为,七岔沟锑矿点具造山型矿床特征,成因类型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

    锑矿流体包裹体原位硫同位素浅成中低温热液型南秦岭

    长江沿岸带某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浅析

    刘万亮胡元平丁余辉朱晛亭...
    427-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长江沿岸带某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259件表层样和39件深层样,分析8种重金属元素(As、Hg、Cr、Ni、Cd、Cu、Pb、Zn)的含量,探讨重金属在水平方向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浅析重金属来源.研究表明,表层土壤中As、Hg、Cr、Ni、Cd、Cu、Pb、Zn含量分别为3.36~61.2、0.01~1.14、11.6~460、4.35~57.6、0.03~1.58、6.29~156、11.6~183、19.6~775μg/g,背景值分别为10.61、0.06、72.97、29.77、0.25、30.08、27.26、82.39μg/g.研究区土壤局部存在显著重金属污染,超标重金属主要为Hg、Cd、Pb、Zn、Cu.土壤中重金属在水平方向上有向长江迁移、汇聚的趋势,在垂向上有向下迁移、累积的趋势,并在地表以下0.5~1.0 m深度范围内富集.研究区污染源主要为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其迁移规律与区内地层岩性和地下水环境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沿岸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重金属土壤空间分布特征污染源长江沿岸带

    黄冈市露天矿山复绿难点及方法建议

    田宇邹浩王章琼冷晗...
    434-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冈市矿产资源丰富,有各类矿山485处,其中露天矿山占矿山总数的85%.因矿产开采和土地资源被占用等因素造成露天矿山植被遭到破坏,矿山复绿存在种植基质稀缺、环境条件差等难点.综合分析黄冈地区生态修复工程7种常用的复绿技术,总结不同技术的优缺点,结合该地区露天矿山的特点,根据边坡类型、边坡坡度和边坡高度对复绿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借鉴黄冈地区露天矿山修复成功的案例和研究成果,总结相关配套技术,如给排水、种植基质配置及复绿植物选择,可指导黄冈地区露天矿山复绿工作,进而为其他地区露天矿山复绿提供参考.

    复绿方法露天矿山复绿难点黄冈市

    某废弃露天采石场生态修复方案研究

    张朝杨涛沈铭李喜...
    440-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废弃露天采石场位于城市主干道旁侧,存在较大的生态安全隐患,亟需开展生态修复治理.以该采石场为例,分析其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开展采坑边坡稳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该采石场的地质环境现状及生态修复要求,提出"削(清)方与筑台反压+锚杆植生墙+挡土墙+截(排)水沟+生态绿化+监测"的生态修复方案.经工程实施与监测,认为该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生态修复目的.筑台反压、锚杆植生墙相结合的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绿化模式可为同类矿山生态修复所借鉴.

    生态修复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废弃采石场

    宝鸡某冶炼厂和尾矿库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富集特征

    赫晓云
    447-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宝鸡某铅锌冶炼厂和尾矿库场地的土壤与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采集优势植物及根际土壤样品,分析Cu、Pb、Zn、Cr、Cd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与环境风险指数法评估研究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采用转运系数及富集系数法分析区内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程度地受到Cu、Pb、Zn、Cr、Cd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Pb、Zn、Cu污染.研究区生长旺盛的草本植物对Cu、Pb、Zn、Cr、Cd的富集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雪里蕻是Cd的超富集植物和Pb、Zn、Cu的潜在高富集植物.

    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富集污染评价

    黄梅县婆婆寨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钟石玉徐浩汤旋胡太平...
    453-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梅县婆婆寨岩体属于南大别地体南缘广泛出露的花岗岩体之一,迄今研究较为薄弱.为查明该岩体成岩时代,探讨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婆婆寨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并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婆婆寨岩体遭受了强烈的韧—脆性变形,主要岩性为碎裂岩化正长花岗岩.岩石中锆石为自形—半自形双锥长柱状,一般发育较完好清晰的振荡环带,显示岩浆成因锆石特征.婆婆寨岩体的锆石206 Pb/238 U年龄为(792.7±5.9)~(780.1±5.5)Ma,属于青白口纪侵入岩.婆婆寨岩体主微量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Rb、Zr、Hf、U、Th,亏损Ba、Nb、Sr、P、Ti、Cr、N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且轻稀土较重稀土分异明显,显示较强烈的铕负异常.婆婆寨岩体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是桐柏—大别微陆块和扬子板块碰撞造山运动结束之后初始拉张阶段的产物.

    婆婆寨岩体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大地构造环境黄梅县

    贵州省长岗向斜地区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其利用前景

    吴志强钱招军唐代学
    463-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遵义—仁怀长岗向斜地区煤炭资源量大,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煤层气的系统评价工作比较薄弱,开发利用率较低.为全面分析、评价该区煤层气资源状况,在区内已有井田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填图、钻探水工环地质调查、工程测量、物探测井、样品采集及测试等方法手段,总结区内煤层煤质、围岩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等地质特征,并对区内煤层气的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煤层气赋存的主控因素为煤层的封闭条件、埋深、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②煤层气含量普遍较高,瓦斯风化带以下,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大,煤层气含量也相应增加;③煤层气潜在资源量总量为57.28×108 m3,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向斜南段为煤储层有利区,可作为区内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首选靶区.

    煤层气赋存特征主控因素煤储层开发利用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