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环境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环境与工程
资源环境与工程

刘洪峰

双月刊

1671-1211

zyhjygcbjb@yahoo.com.cn;ree@hbdk.gov.cn

027-83592400

430034

湖北省武汉市古田五路9号

资源环境与工程/Journ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以关注资源、环境与工程,推动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发展为己任的面向基层生产、科研单位的地球科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双月刊)。《资源环境与工程》主要刊登湖北地区地学以及边缘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湖北地学界在省外和国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报导省外、国外学者对湖北地矿业的研究成果。欢迎省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研究、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资源管理与地矿经济、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岩土工程与勘察、矿产开发利用、矿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鄂西恩施地区中—上二叠统界线黏土岩成因及其Nb-REE含矿性研究

    张友军雷福斌李明龙黄强...
    529-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子北缘中—上二叠统界线处的王坡层黏土岩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密切相关,但其成因仍存在争议.近期云贵川上二叠统底部黏土岩中均发现了与峨眉山玄武岩风化有关的Nb、REE等稀有金属矿床,而扬子北缘王坡层黏土岩的含矿性研究还较薄弱.以鄂西恩施地区王坡层黏土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因,并对其稀有金属找矿潜力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王坡层黏土岩具有低Al2O3/TiO2比值(4.04~8.21)、较高的烧失量(LOI=7.24%~11.71%)、极高的化学蚀变指数(CIA=87.99~97.31)和较低的成分变异指数(ICV=0.36~0.87),而且镜下可见大量基性火山物质和气孔构造,长石亦无磨圆,推测其主要为强烈风化条件下峨眉山玄武岩近源堆积产物.黏土岩中Nb含量介于108~326 μg/g,平均值187.67 μg/g;Ta含量介于6.15~17.7 μg/g,平均值10.74 μg/g;∑REE介于298.6~1 123.5 μg/g,平均值623.79 μg/g,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Zr、Nb、Ta等元素异常富集,个别样品Eu和Ce显示正异常,表明黏土岩可能存在碱性火山灰的混入,Nb、REE等稀有元素在母岩风化沉积和成岩过程中经强烈蚀变而富集.本研究对完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成矿系统具有一定意义.

    中—上二叠统界线黏土岩NbREE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恩施

    武汉市金水闸地区碳酸盐岩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翁茂芝郭盼吴波罗华...
    539-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武汉市金水闸地区碳酸盐岩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①大埔组中主要发育泥晶—亮晶白云岩,黄龙组—下窑组中泥晶颗粒灰岩占主导;②大埔组—下窑组碳酸盐岩中具低Ti、Al和Mn/Sr比值(<3),相对贫Cu、Zn、Ga、Fe、V、Ni、Zr、Th等元素,具有低稀土总量(∑REE为1.64×10 -6~13.58×10 -6)、总体较平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以及不同程度的La、Ce负异常和Eu正异常,反映研究区晚古生界碳酸盐岩样品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和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较为有限;③结合Sr/Ba、Sr/Ca、Ce/La、V/Cr、U/Th、V/(V+Ni)等元素比值特征,认为研究区碳酸盐岩沉积水体总体表现为氧化环境,自中二叠世茅口组开始,呈现水体变浅、盐度增大的趋势.

    碳酸盐岩地球化学沉积环境晚古生界金水闸地区武汉市

    湖北省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与研究展望

    吴奎崔亚圣刘辉杨良哲...
    553-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三叠世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之后重要的生态系统复苏期,同时期湖北省沉积了大量的海相大冶组和嘉陵江组地层,其中保存了许多世界罕见的古生物化石,包括黄石地区的裂齿鱼以及南漳—远安地区的海生爬行动物群等,是理解复苏过程的重要研究窗口之一.作为古、中生代之交最重要的标准化石,牙形石可以为高分辨率生物地层对比提供依据.对前人在湖北省进行的早三叠世牙形石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为该省下三叠统的详细年代地层划分提供生物依据.当前,湖北省下三叠统可以建立16个牙形石带,根据这些牙形石带,将湖北省下三叠统各亚阶(格里斯巴赫亚阶、迪纳尔亚阶、史密斯亚阶、史帕斯亚阶)的底界均限定在大冶组.这也表明以白云岩、角砾岩、灰岩为主体的嘉陵江组主要沉积于早三叠世史帕斯亚期.相较之下,嘉陵江组厚度往往比大冶组更大,但其内部牙形石带的研究成果却近乎匮乏,因此未来也需加强对湖北地区嘉陵江组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的研究.

    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湖北

    鄂西南地区黏土型锂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

    杜文洋李一鸣周豹范川...
    562-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西南地区大面积分布泥岩、泥质白云岩以及煤矿、铝土矿、高岭土矿、耐火黏土矿等,是寻找黏土型锂矿的有利目标区.在圈定鄂西南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锂异常基础上,基于近期找矿工作成果,重点分析中二叠统梁山组、寒武系第三统覃家庙组、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三个层位的锂矿化特征,探讨该区锂资源找矿前景.鄂西南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锂异常在空间分布、规模、强度上与梁山组、覃家庙组、嘉陵江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梁山组富锂岩性主要为中—上部的炭质泥岩,一般产于潮坪沼泽亚相和潮坪砂泥坪亚相,目前已在该层位圈定锂矿体并发现多处找矿线索,显示该层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覃家庙组富锂岩性主要为底部和顶部的泥质白云岩,其形成于局限台地相,泥质白云岩中锂含量相对较低,显示该层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覃家庙组风化层的锂含量较原生泥质白云岩提高2~5倍,覃家庙组分布区的洼地、阶地平台等风化层较厚地带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嘉陵江组富锂的膏岩层发育不稳定,而富锂的溶蚀角砾白云岩和含溶蚀角砾泥质白云岩中锂含量不均匀,因此该层位的找矿潜力相对有限.建议继续加强鄂西南地区梁山组、覃家庙组、嘉陵江组的锂资源调查评价和科研工作.

    黏土型锂矿梁山组覃家庙组嘉陵江组找矿前景鄂西南

    鄂西宜昌地区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罗凡王亿许露露周向辉...
    572-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鄂西宜昌地区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对该区长地1 井(CD1)、聂地1井(ND1)、秭地1井(ZD1)和秭地2井(ZD2)的牛蹄塘组一段泥页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介于66.56~298.20 μg/g,均值为129.96 μg/g;轻稀土元素总量(∑LREE)介于69.08~260.62 μg/g,均值为115.03 μg/g;重稀土元素总量(∑HREE)介于9.60~37.58 μg/g,均值为14.93 μg/g;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介于5.93~10.21,均值为7.71,表明该区牛蹄塘组泥页岩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且分异不明显.牛蹄塘组泥页岩δEu值为0.65~2.49,均值为0.98,样品以Eu负异常为主,部分样品表现为Eu正异常;Ce有轻微的负异常.据REE特征、∑REE-(La/Yb)N和(La/Yb)N-(Ce/Yb)N图解显示,鄂西宜昌地区牛蹄塘组暗色泥页岩的物质来源为正常海相沉积碎屑与热水活动带来的洋壳物质的混合.据Eu异常特征和(Eu/Sm)N-(Sm/Yb)N图解表明,该区海底热水活动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CD1井受海底热水活动影响较大.由稀土元素指标显示,牛蹄塘组泥页岩沉积时期总体上处于还原环境,部分时期处于弱氧化环境,区内沉积速率缓慢,整体差异性不大,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牛蹄塘组稀土元素物源特征热水沉积沉积环境鄂西地区

    黄陵背斜北缘沉积盖层中热液脉状重晶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周舟聂开红卢金祥雷雳...
    580-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西黄陵背斜北缘的沉积盖层区广泛发育重晶石、铅锌、金等热液型矿产,但对于脉状重晶石矿的研究较薄弱.选取该区蚂蟥冲重晶石矿点、六冲坪金矿点(含重晶石),在成矿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展主微量元素、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脉状重晶石的成因.研究表明,重晶石主要呈脉状赋存于沉积盖层中的陡倾断裂破碎带和裂隙带中;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演化形成的中低温(148~310℃)、低盐度(2.07%~16.89%NaCleq)流体,成矿深度较浅(0.43~1.26 km),Ba、S可能主要来源于流体对寒武系地层等盖层岩石的溶滤萃取.该区脉状重晶石属赋存于碳酸盐岩盖层中的中低温热液型重晶石.

    重晶石黄陵背斜北缘元素地球化学S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矿床成因

    鄂西地区氯化钠型岩溶热储地热资源成因模式研究

    王辛叶疆范威江越潇...
    58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西地区氯化钠型岩溶热储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其形成与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关系密切.为进一步研究其成因模式,在区域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水化学微量元素、氢氧硫同位素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鄂西地区氯化钠型岩溶热储地热资源成因模式.研究表明,鄂西地区岩溶地热系统的热储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碳酸盐岩裂隙岩溶系统是区内地下热水的主要储存与运移场所;热源主要为自然梯度增温;盖层主要为志留系的(含)泥质岩类;碳酸盐岩深大断裂及裂隙岩溶为区内地下热水的导水通道,岩溶发育程度主要受NE、NW向断裂的控制;高含量的氯化钠地热流体来源于覃家庙组的泥质白云岩,含有石盐和石膏假晶.地下水在径流中穿过了该地层,因而形成了高含量的氯化钠水.

    氯化钠型地热流体地热系统岩溶热储水文地球化学鄂西地区

    健康地质调查研究进展及其评价方法

    居字龙胡尚军陈思尹猛...
    594-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地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7年提出的新时期地质工作的新方向,尚未形成成熟的健康地质调查与评价规范.通过全面收集健康地质相关的文献、媒体报道及规范,采用对比、借鉴、总结等工作手段,明确健康地质的定义、研究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成果及应用方向.健康地质是指查明区域地质环境中岩石、土壤、水、大气、生物多介质的有益或有害元素含量水平、组合特征、生态效应,结合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评价地质环境对人体健康、宜居性的影响程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功能健康、岩体稳定性和空气健康三个方面.其评价方法为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多层次目标分析.其评价成果包括健康地质等级评价和健康地质专题评价,可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评估规划、生态修复评估、绿色健康农业发展等方面.此研究可为后续项目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为其他学者提供参考.

    健康地质研究进展评价方法综述

    基于自动机器学习的全球尺度滑坡灾害易发性预测

    王毅陈曦唐贵希方志策...
    604-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机器学习的滑坡灾害易发性预测模型由于其固有缺陷,难以获得更为可靠的评价结果.自动机器学习作为新兴的智能学习方法,拥有自动选择特征、模型和参数的优良性能,并最大程度减少模型选择和训练成本,因此在滑坡灾害易发性预测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为了深入研究该技术在全球尺度滑坡灾害易发性预测中的可行性,利用Auto-PyTorch自动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全球尺度滑坡易发性预测处理框架,并与经典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和朴素贝叶斯(NB)模型进行性能对比.在此基础上,以全球60°N-60°S纬度范围作为研究区,进行全球尺度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机器学习方法,基于自动机器学习的滑坡易发性分析能够获得性能更鲁棒、精度更优越的预测结果,可以为全球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滑坡易发性预测全球尺度自动机器学习灾害评估与管理

    基于稀疏表达重构误差模型的小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

    孙晨昊郑逸榛李俊斌霍姝涵...
    614-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滑坡灾害易发性研究在滑坡灾害风险管理与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滑坡灾害发育较多的三峡库区万州区部分区域为研究区,基于指标因素状态分级和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选取高程、坡度、坡向等10项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以128个滑坡灾害点为样本数据,在深入分析和讨论当下机器学习模型在小范围区域易发性评价的不足与局限后,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达重构误差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通过重构误差来衡量某一像元与滑坡特征模式的相似程度,借此进行滑坡易发性的评价,并采取快速聚类法对所得到的易发性结果进行分级.再从统计分析、ROC曲线、制图结果等方面对该模型同常用的信息量模型以及机器学习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稀疏表达重构误差模型的AUC高达0.834 3,OA和Kappa系数为78.1%和0.562,均优于信息量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稳定性较好,制图结果与实际更为吻合,具有良好的滑坡预测性能.

    滑坡易发性评价机器学习稀疏表达快速聚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