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环境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环境与工程
资源环境与工程

刘洪峰

双月刊

1671-1211

zyhjygcbjb@yahoo.com.cn;ree@hbdk.gov.cn

027-83592400

430034

湖北省武汉市古田五路9号

资源环境与工程/Journ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以关注资源、环境与工程,推动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发展为己任的面向基层生产、科研单位的地球科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双月刊)。《资源环境与工程》主要刊登湖北地区地学以及边缘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湖北地学界在省外和国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报导省外、国外学者对湖北地矿业的研究成果。欢迎省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研究、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资源管理与地矿经济、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岩土工程与勘察、矿产开发利用、矿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牙形石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崔亚圣吴奎王伟余浩宇...
    727-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是地球发展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发生了自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国内外地质研究的热点领域.牙形石作为该时期主要的标准化石,是开展地层对比及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研究的重要依据.近来通过测量牙形石磷灰石的氧同位素,发现来自不同古地理环境下的不同剖面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均发生了约2‰~3‰的快速负漂移现象,且发生的时间和规模相似;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水温度的迅速升高,即在短时间内(<20 ka)出现了可达8~10℃的升温;此外,气温的上升基本与生物大灭绝界线保持一致,表明快速升温对二叠纪末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崩溃具有重要贡献作用.

    二叠纪—三叠纪牙形石氧同位素海水温度气候变暖

    鄂西王家坝一带白垩系含锗岩系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向萌吕登陈松林卢金祥...
    734-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昌王家坝一带的白垩系地层中发育锗矿化.以该区含锗岩系为研究对象,解析其地层结构、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浅析锗富集特征与找矿潜力,为该区部署进一步锗矿勘查工作提供依据.研究表明,锗矿主要赋存于白垩系下统五龙组二段第二岩性层灰绿色薄—中层状含沥青泥质粉砂岩中,含锗沥青主要呈条带状、叶片状顺岩层产出.五龙组属冲积扇相扇中亚相辫状水道微相和漫溢微相沉积,构成至少4个辫状水道—漫溢微相沉积旋回,其中五龙组二段第二岩性层属漫溢微相,先后经历了洪泛沉积和暴露沉积环境,在走向上呈透镜状产出.宜昌斜坡地带含锗岩系出露完整、延伸稳定、规模较大,且含沥青岩石选冶工艺简单,因此区域上具备良好的锗矿找矿潜力.建议加强五龙组二段沉积微相研究,以漫溢微相浅水沉积部位为主要找矿方向.

    锗矿含锗沥青五龙组沉积相冲积扇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以鄂东南陶港地区为例

    张小波孙四权黄景孟周豹...
    741-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矿产勘查领域已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隐伏的斑岩型铜矿床找矿勘查效果显著,为矽卡岩型等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查应用效果.为此,选择鄂东南陶港地区开展短波红外光谱的系统测量,拟在勘查工作早期寻找出蚀变矿物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系统变化的规律,进而约束热液、矿化中心,指导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本次在陶港地区共识别出5种蚀变矿物,按出现频率由多至少依次为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白云母、阳起石.研究发现,钻孔由浅至深,绿泥石由镁绿泥石逐渐变为铁镁绿泥石,且绿泥石Fe-OH特征吸收峰位值(Pos2250)显示出从低值变为高值的趋势,绿泥石Mg-OH特征吸收峰位值(Pos2335)显示出从高值变为低值的趋势,提出绿泥石高的Fe-OH吸收峰位值区及低的Mg-OH吸收峰位值区,对矿化蚀变带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蚀变矿物矿产勘查鄂东南地区

    宜昌市旅游景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风险管控对策

    胡胜华黄维许汇源艾东...
    749-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昌市旅游资源丰富,然而景区内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为减轻地质灾害对旅游景区的威胁,宜昌市开展了37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及评价工作.通过野外调查、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手段,查清宜昌市旅游景区18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规模及发育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价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订风险管控措施.研究表明,宜昌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为主,崩塌166处,占比89.7%;规模以小型为主,一般为10~300 m3,占比97.8%;时间多发生于汛期(5—9月);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丘陵和低山峡谷地貌单元,沿水系呈带状分布,坡度较陡;地层岩性主要分布于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地层分布区,易发岩组主要为灯影组、石龙洞组、三游洞组、南津关组和牯牛潭组;景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总体较为容易,整体为地质灾害低风险区,占宜昌市旅游景区总面积的91%.结合景区地质灾害特点,通过机构设置、宣传培训、工程治理、监测预警、应急演练等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风险管控,可降低甚至消除地质灾害对游客及工作人员的威胁,保障游客游览安全.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宜昌市旅游景区

    已有支挡工程滑坡的稳定性及治理效果评价——以雅安市万古滑坡为例

    朱志明马玉杰林国庆郭孟周...
    758-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古滑坡共发生过3次滑动,并进行了3次治理,其稳定性评价及治理对策对冰水堆积物滑坡具有借鉴意义.基于滑坡原有支挡工程的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一种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已有支挡工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的方法,并结合ABAQUS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和治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万古滑坡在原地形条件下处于不稳定和欠稳定状态,经过滑动后整体稳定性有所增加,但仍处于欠稳定和基本稳定状态;分段采用"抗滑桩+挡土板+冠梁+排水"的治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根据滑坡原有支挡工程的变形破坏特征,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原有支挡工程的抗滑作用,可以计算出相对准确的支挡工程抗力.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强度折减分析,可以有效计算已有支挡工程滑坡的稳定性,并可以结合极限平衡法共同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依据,防止设计过于保守而造成浪费.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极限平衡法强度折减法稳定性分析抗滑桩

    负碳技术中地质碳汇的贡献及湖北工作路径建议

    田野万翔高婕妤居字龙...
    76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标,在实现碳中和愿景过程中,负碳技术将发挥关键作用.对负碳技术中地质碳汇的作用和潜力进行梳理,并以湖北省为例,提出该省地质碳汇工作路径建议.地质碳汇主要包括土壤碳汇、岩溶碳汇和矿物碳汇等类型,具有固碳潜力大、经济成本低、工程可实现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湖北省应结合省情,在土壤碳汇、岩溶碳汇、矿物碳汇方面加强工作部署,开展区域土壤碳库调查、土壤碳汇功能修复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调查与开发利用、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调查、地质碳封存资源潜力评价、固废资源的碳封存利用等工作.湖北省地质碳汇资源潜力巨大,有必要更好地发挥地质碳汇作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碳中和负碳技术地质碳汇土壤碳汇岩溶碳汇矿物碳汇

    武汉市典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汤逊湖为例

    刘力张雅李朋冯江...
    773-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开展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从水环境、 表层沉积物、生物、景观和社会5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体系,运用遥感信息提取、实地采样、数据统计和问卷调查等手段,对武汉市典型湖泊湿地汤逊湖湿地开展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汤逊湖湿地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指数为4.64,健康等级为中等.汤逊湖湖水总氮、总磷超标严重,湖区西南部及东北部湖汊存在水体多环芳烃中等致癌风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很强潜在生态风险和多环芳烃中等生态风险,生物多样性较低,上述评价指标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健康评价评价体系汤逊湖

    白潭湖表层沉积物氮磷污染评价及其释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项文霞陈金国李钊刘明昊...
    782-786,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潭湖是鄂东地区典型的城市湖泊,水体已遭受污染.在白潭湖全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氮、磷含量,采用有机氮指数和总磷污染指数评价表层沉积物氮、磷污染状况,并研究代表性环境因素(温度、pH、溶解氧浓度)对表层沉积物中氮、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潭湖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为1030~3580 mg/kg,总磷含量为813~1920 mg/kg;有机氮指数显示表层沉积物的氮污染等级为Ⅳ级(污染),总磷污染指数显示表层沉积物磷污染等级为4级(重度污染);在高温、缺氧、碱性或酸性条件下,表层沉积物中氮、磷释放强度显著增强.研究成果可为更加合理地控制湖泊内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表层沉积物氮污染磷污染释放强度白潭湖

    长江中游南岸某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何身焱刘波王水华李红梅...
    787-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长江中游南岸某工业园区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在园区共采集33组表层土壤样,通过测定土壤中As、Hg、Cu、Pb、Cd、Ni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ArcGIS的空间插值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正定因子矩阵分析法研究土壤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土壤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①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园区企业投产前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背景值,但低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②重金属含量整体上为西北部高,向东南部呈递减趋势;③样品地累积指数整体上较低,大部分样品无污染或轻污染,仅个别地区达到中—重污染,污染程度依次为Cd>As>Pb>Ni>Cu>Hg;④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82.69~585.41,平均为157.07,整体上处于中度生态风险.

    长江中游南岸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

    基于实例数据库的深基坑工程信息化实践

    李光诚邵勇帅红岩
    795-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一个工程实例所包含的九大方面信息,即工程项目概况、 工程地质信息、 水文地质信息、 基坑周边环境情况、基坑支护方案、地下水控制信息、监测信息、环境影响历史信息及支护效果整体评价和项目关联资料等入手,通过设定足够的参数(>300项)来描述一个工程实例,形成深基坑工程实例信息化标准.开发一套基于工程实例数据库的武汉地区深基坑工程的数据管理及查询应用系统,用于管理深基坑工程相关数据并基于MapGIS服务器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图层数据发布,系统功能包括数据管理与维护、深基坑工程实例"一张图"和系统配置.通过对入库的工程实例信息进行统计,可分析评价支护方案和降水措施的有效性,为其它类似条件下基坑支护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深基坑工程实例数据库Map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