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地震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地震科学
华北地震科学

孙佩卿

季刊

1003-1375

he3g@eq-he.ac.cn

0311-85814313

050022

石家庄市槐中路262号

华北地震科学/Journal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报导、交流地震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季刊,主要刊登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观测、考察、理论和科研成果、问题讨论、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论文,以及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状况的介绍和评论性文章。主要栏目有地震科技论文、综述、学术论文、短文、科技简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地震烈度速报ShakeMap的建筑物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研制

    董建辉朱祥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破坏性地震后迫切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1 h)快速科学地给出建筑物震害分布及直接经济损失预估的现实需求,以南北地震带已有公里格网建筑、经济等数据为依托,结合地震台网产出的自动速报结果和地震烈度速报图件ShakeMap,研制了一套基于公里格网经济承载体数据和ArcGIS软件的自动化震后建筑物灾害快速评估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对于M7.0 左右地震,该系统可在震后 15 分钟内产出灾区建筑物分布图、建筑物破坏状态图(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毁坏)和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分布,为快速、精准预估灾区建筑物震害和经济损失提供基础资料和科技支撑.

    建筑物震害公里格网ShakeMap直接经济损失

    欢迎订阅《华北地震科学》

    8页

    主余震对重力坝损伤特性影响

    徐乐意黄海斌郁怀光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主余序列对重力坝损伤特性的影响,依托某拟建重力坝,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根据规范反应谱拟合了 30 条人造主余震作为地震动输入,以损伤耗能为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主余震对大坝上部、坝踵以及大坝整体的损伤累积破坏的影响.研究表明:余震更易加深大坝上部的损伤破坏程度,其中使大坝上部的损伤程度增加了 15.8%,使大坝坝踵的损伤程度增加了 6.9%,使大坝整体的损伤程度增加了 9.3%;大坝在主余震作用下,有明显的二次破坏现象,在大坝的抗震设计中应重视主余震对结构产生的破坏效应.

    重力坝主余震塑性损伤损伤耗能

    《华北地震科学》征稿简则

    13页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以雄安新区为例

    王虹宇张合
    14-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充分调研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实际,对成果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进行设计和研究,确定数据库构架、服务内容和形式,基于此建设雄安新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管理系统,系统构建合理的总体框架、数据库构成和创新内容,展示系统功能和社会服务相关内容,为地震管理部门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快速便捷的查询服务与决策支持,从而实现对雄安新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数据的有效综合管理.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管理系统

    邢台地区钻孔三维层序-构造可视化建模

    李姜孟立朋李津津李铁纯...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收集邢台地区已有的钻孔资料,结合浅层地震勘探成果、深部探测成果及部分石油物探资料,采用三维可视化Petrel建模软件,解决了建模中复杂地质现象的难题,精细地表达了研究区域的地质现象,建立了邢台地区第四系三维模型,详细分析了邢台地区第四系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邢台地区的南部中央部位为一大型隆起区,直径达 5 km左右;区域内新近系和第四系为连续沉积,无明显分界线;地层整体上呈现东厚西薄的特征,在邢台东断裂的西部新近系较薄或基本缺失;Q1、Q2、Q3 地层相对较厚,达到 60~150 m厚度,其地层南部的中央位置缺失,直径范围达 3~5 km左右;R地层主要分布在邢台东断裂以东的区域.

    构造建模第四系分布特征地震危险性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地震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

    郑尔宗张以晨徐毓蔓
    25-2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震灾后应急物资配送的路线规划问题,在充分考虑地震灾害建筑物倒塌而导致路径中断的情况下,构建了震灾后的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模型,该模型以最短距离为目标,同时考虑了因建筑物倒塌导致路径中断的风险,使模型更加符合地震应急救援的场景需求;为提高模型求解能力,引入丝滑度函数和建筑物倒塌函数构造了改进遗传算法,并选取案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规划最短路径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开中断的路段,因此所提出的模型可以为应急物资配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遗传算法地震

    融合微博数据的地震辅助决策系统

    杨云帆简季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浪微博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网络爬虫技术对数据进行抓取,通过地理编码确定受灾区的时空分布情况,基于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微博数据的可用性,结合遥感数据构建辅助决策分析模型,实现了融合微博数据的系统平台;为验证系统的实用性,以 2022 年芦山MS6.1 地震为例,利用微博数据空间分布特征、交通、地形地貌等数据,对灾后救援力量分配、安置点选址和路径规划进行分析,为地震灾害救援以及后续的灾后重建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撑.

    微博数据地震应急辅助决策芦山MS6.1地震微博数据质量评价系统设计

    高校防震减灾教育课程效果定量分析——以内蒙古大学为例

    宝音图徐茂臣宝音德力格尔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内蒙古大学通识选修课——"地震灾害与防灾教育"为例,对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和未选该课程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了一系列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防震避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开课前有明显提升,而未选该课程的大多数学生不具备基本的防震避险常识;参与问卷调查的极大多数大学生均渴望学习防震避险知识.具备相关知识的大学生群体,可以带动整个家庭防灾意识的提升,进而助力社区防灾,是实现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最有效途径.

    高等院校防震减灾课程问卷调查课程设置灾害防御

    探索讲授式与探究式在地震科普讲座中的整合运用

    李霞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教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比较地震科普讲座中讲授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探索二者整合运用的具体流程及实际操作方法,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显示,在地震科普讲座中讲授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整合运用,既能准确、系统、全面地向受众科普防震减灾知识,提升讲座效率,又能让受众主动参与探索、主动思考、自行构建概念,获得更透彻、更牢固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讲授者从头到尾满堂灌,无法形成高效率互动的问题.

    地震科普讲座讲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