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药杂志
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解放军医药杂志

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赵会懂

月刊

2095-140X

jfjyyzz@126.com

0311-87978599

050082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98号

解放军医药杂志/Journal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TPCD
查看更多>>为适应军队医学期刊发展的需要,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华北国防医药》于2011年第一期始更名为《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年期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在保持原有学术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卫生工作视点和重点进行编辑策划和栏目调整,设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预防医学、临床经验、药学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病理与临床、影像医学、医院管理、信息管理与应用、护理园地、医学心理学、病例报告等栏目,适合各级各类医务人员投稿和阅读。本刊先后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数据库6个国内主要文献数据库收录,被中国药学文摘期刊列为固定收录对象。2003年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5年入选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连续三届获得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期刊奖。欢迎新老读者和作者继续给本刊赐稿和支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皮穿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卵圆孔未闭中的应用

    文雅刘韦华郑小叶谢晴...
    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卵圆孔未闭(PF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0年3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诊断为单纯PFO 114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右心声学造影对PFO患者进行筛查,然后给予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未成年患者常规选择8 mm封堵器,成年患者常规选择10 mm封堵器,卵圆窝菲薄或合并膨出瘤时选用12 mm或14 mm封堵器.结果 114例PFO中,有10例在3个心动周期内右向左分流30~50个微气泡,术中数字血管造影可见微小孔,但加硬导丝不能顺利通过,未继续进行手术,手术治疗失败.其余104例在3个心动周期内右向左分流>50个微气泡或呈左心腔浑浊状态,全部封堵成功.封堵成功者术后1个月常规超声探查示,封堵器形态、位置均正常,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或封堵器相关血栓事件;复查cTTE显示,仅17例可见右向左分流,分流量较少,微气泡<10个.结论 通过cTTE选择经皮穿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PFO时,建议选择3个心动周期内右向左分流>50个微气泡的患者.选用合适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FO患者安全有效.

    卵圆孔,未闭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右向左分流诊断

    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成功率、心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王红马晓峰许萍高琴...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成功率、心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以环肺静脉隔离治疗,观察组予以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消融成功率、左心房最大面积(LAA)、左心房最大容积(LAV)、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峰值流速(VA)、左心房射血力(LA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2组X线下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AA、LAV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VA、LAF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LAA、LA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A、LA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成功率高,可改善心功能,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隔离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消融成功率心房功能,左并发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PCI术前ALD、VEGF、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近期预后的关系

    汤祥瑞程德均王科程郭宏毅...
    8-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醛固酮(AL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19年9月—2021年9月收诊的155例STEMI纳入研究,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A组(8~40分,n=56)、B组(41~64分,n=51)、C组(>64分,n=48),3组发病12 h内进行PCI术,对比3组术前ALD、VEGF、hs-CRP水平,并根据术后3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组,观察MACE组和非MACE组术前ALD、VEGF、hs-CRP水平,以及分析上述因子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术前ALD、hs-CRP水平呈升高趋势,术前VEGF水平逐渐降低,其中C组术前ALD、hs-CRP水平最高,术前VEGF水平最低(P<0.05).术后随访3个月,非MACE组合并糖尿病者比例、发病至PCI治疗时间及术前ALD水平、hs-CRP水平均短于或低于MACE组,术前VEGF水平高于MACE组(P<0.01).发病至PCI治疗时间间隔长、合并糖尿病、ALD高水平、hs-CRP高水平及VEGF低水平是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前ALD和hs-CRP高水平及VEGF低水平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警惕术后3个月内不良血管事件发生,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近期预后.

    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醛固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预后

    心肌声学造影评估心肌灌注状态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PCI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侯海文郗汇聪韩晓娟金仁波...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心肌灌注状态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拟行PCI术的AMI10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MCE参数[平台期峰值强度(A)、曲线斜率(β)、心肌血流量(A·β)、灌注计分指数(PSI)],以及研究组PCI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MCE参数和心功能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E参数对AMI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AMI患者MCE参数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A、β 和A·β 均低于对照组,PSI高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β、A·β及PSI联合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诊断(P<0.05).PCI术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A、β、A·β及LVFS、LVEF均高于PCI术前,PSI低于PCI术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A、β和A·β均与LVFS、LVEF呈正相关,PSI与LVFS、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 MCE参数能评估AMI患者心肌灌注状态,与AMI患者心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可用于AMI诊断及PCI术后疗效评估.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肌声学造影心肌灌注诊断价值相关性

    血清IMA、NFL、Occludi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及高压氧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高晓玲田齐高继英刘熙鹏...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神经丝轻链蛋白(NFL)、闭合蛋白(Occludi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及高压氧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AIS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IMA、NFL、Occludin水平,评价血清IMA、NFL、Occlu-din水平对AIS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疗效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血清IMA、NFL、Occludin水平,分析AIS患者高压氧疗效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评价该模型对疗效不良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IMA、NFL、Occlud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MA、NFL、Occludin联合诊断AI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血清IMA、NFL、Occludin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均为AIS患者高压氧疗效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列线图模型预测AIS患者高压氧疗效不良相关因素的一致性指数为0.809(95%CI:0.674,0.827),该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4,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AIS患者高压氧疗效不良发生与实际情况相关性较好,平均绝对误差为0.1.结论 AIS患者血清IMA、NFL、Occludin水平明显升高,基于三者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AIS患者高压氧疗效不良,临床通过检测其水平,可用于疾病诊断及疗效预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卒中高压氧缺血修饰白蛋白神经丝轻链蛋白闭合蛋白诊断疗效预测

    ALL患儿CCCG-ALL 2015方案化疗后早期微小残留病与预后的关系

    李芝帆王君兰张格温卓宇...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ALL 2015方案化疗后早期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ALL患儿10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CCG-ALL 2015方案化疗,记录化疗后早期MRD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3个月,3组在第15、33天MRD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90天,3组间MRD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102例3年总生存率为90.20%,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3.3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危险度分层高危、白细胞计数>50×109/L、33 d MRD≥1%、90 d MRD≥0.1%是影响ALL患儿3年OS及E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LL患儿在应用CCCG-ALL2015方案化疗后对MRD进行动态监测十分关键,33 d及90 d MRD水平是提示预后的敏感指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微小残留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吡咯啉-5-羧酸盐还原酶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廖薇薇温必盛蔡仁颂傅祥炜...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吡咯啉-5-羧酸盐还原酶2(PYCR2)蛋白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CRC组织180例和镜检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50例.检测CRC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YCR2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PYCR2蛋白表达水平CRC患者临床特征和生存率.结果 CRC组织中PYCR2蛋白高表达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1).不同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CRC患者PYCR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YCR2蛋白高表达的CRC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PYCR2蛋白低表达者(P<0.05,P<0.01).结论 PYCR2蛋白在CR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CRC发生发展相关,PYCR2蛋白高表达的CRC患者生存率低于高表达者.

    结直肠肿瘤吡咯啉-5-羧酸盐还原酶2生存率肿瘤浸润

    基于血清CEA、SCCA联合多模态MRI构建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nomograms模型效能分析

    李亚玲刘研李燕由霈...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联合多模态MRI构建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nomograms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宫颈癌3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多模态MR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构建并绘制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nomograms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nomograms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发生组肌层浸润深度≥1/2、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患者比例及CEA、SCCA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1);发生组ADC低于未发生组,Ktrans、Kep高于未发生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层浸润深度≥1/2、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CEA、SCCA、ADC、Ktrans、Kep是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绘制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nomograms模型图,显示C-index为0.965(95%CI:0.937,0.982),曲线下面积为0.965,且校准曲线贴近标准曲线,提示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及预测效能均较好.结论 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CEA、SCCA、ADC、Ktrans、Kep与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基于以上各因素构建的nomograms模型呈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早期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提供参考,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促进远期预后的改善.

    宫颈肿瘤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多模态MRInomograms模型诊断价值

    Bcl-Ⅰ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复发的关系

    石晓岚赵龙刘翠翠王静...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Bcl-Ⅰ基因多态性对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小儿哮喘80例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儿童8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后行糖皮质激素治疗.2组均行Bcl-Ⅰ基因多态性检测.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行3个月随访,依据患儿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59例与复发组21例.收集观察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Bcl-Ⅰ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Bcl-Ⅰ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检出率差异.影响复发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Bcl-Ⅰ基因多态性为GG基因型检出率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1).年龄≤6岁、过敏原暴露、合并鼻窦炎、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严重程度为重度、Bcl-Ⅰ基因多态性为GG是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哮喘患儿Bcl-Ⅰ基因多态性为GG基因型检出率高,且GG基因型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哮喘儿童糖皮质激素复发Bcl-Ⅰ影响因素分析

    血流Adler分级、C-TIRADS分级及血流形态分级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先红朱琳杨来志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流Adler分级、C-TIRADS分级及血流形态分级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2年3月就诊的甲状腺结节165例(179个结节)的临床资料,经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明确为恶性结节61个,良性结节118个.比较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超声图像特征及C-TIRADS分级、血流Ad-ler分级、血流形态分级差异,并评估上述3种分级模式及其联合模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结节边界模糊、纵横比≥1、微钙化、低回声特征多于良性结节,囊性变特征则少于良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C-TIRADS分级、血流Ad-ler分级及血流形态分级均高于良性结节(P<0.01).以C-TIRADS分级4C~5级、血流Adler分级2~3级、血流形态分级Ⅲ~Ⅳ型作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单一诊断价值均不高,但3项联合诊断价值较高,Kappa系数为0.492.结论 血流Adler分级结合血流形态分级及C-TIRADS分级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Adler分级C-TIRADS分级血流形态分级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