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张奋勤

月刊

1671-0975

430205@163.com

027-81973959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查看更多>>《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一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成为我校教学、科研的主要阵地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本刊主要刊登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哲学、语言与文学、史学、法学、文化、教育学等学科的论文。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及从事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智化时代中国情境下的会计研究——数智会计的发展路径探索

    李贺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时代的中国情境下,会计研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研究从技术、制度、人才、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对数智会计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索.运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数智会计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受到技术、制度与法规、人才、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技术方面,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云计算是关键因素,其中数据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较高.制度与法规方面,监管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在人才方面,领导力与变革管理的作用较为显著.经济环境中,投资支持是决定性的因素,而社会文化中,数字化接受度对数智会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数智会计技术创新区块链技术数据技术灰色关联模型

    主导产业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王黛凌晓凡孙阿凡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国民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中国2020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在测算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基础上,依据赫希曼基准筛选出主导产业,运用就业弹性和产业就业偏离度分析了中国主导产业的就业效应.结果显示:第一,中国主导产业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高级化态势明显;第二,中国主导产业的就业弹性大多小于零,就业拉动效应尚不明显,仅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增长;第三,样本期内,各主导产业的产业就业偏离度的绝对值都处于上升状态,除制造业外,各主导产业的产业就业偏离度的实际值大多小于零,劳动生产率较低,吸纳就业能力较弱.因此建议:一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人岗精准匹配";二是增强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更多就业增长点.

    主导产业就业弹性产业就业偏离度

    基于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社会制造研究:以美创平台为例

    王发明朱美娟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制造业逐渐呈现出服务化、社会化的特征,生产组织的运作模式也逐渐在重塑,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式生产制造模式——社会制造正在逐渐发挥其对制造业发展的巨大影响.目前,国内外有关基于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社会制造理论研究尚不充分,系统的研究方法也未形成,但这种生产制造模式已逐渐被认可并广泛应用.本研究系统深入地剖析了这种网络化生产制造模式的整体架构、运行逻辑、核心技能、运作过程等,并以美创平台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学界进一步开展社会制造实现工业4.0后的物联网服务实用性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开放式创新平台社会制造网络众包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户外运动发展困境及推广策略研究

    孙辉李鸿宜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推广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数智素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户外运动场景,增强学习体验;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利用数字化技术强化高校户外运动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由此,推进高校户外运动的健康发展.

    数字化高校户外运动策略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实践创新与优化路径研究——以江苏"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为例

    彭乐颖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近年来各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举措多样,这对于我国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各地基层社区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优势,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积极创新探索出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该模式在江苏省基层社会治理中所形成的数字赋能、结构赋能、组织赋能三重基本模式架构以及存在的现实制约,提炼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构想,转变治理理念实现资源的高效联动,提升数字赋能水平并加强队伍建设,以此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与现代化,为我国新时期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供本土实践基础.

    基层治理网格化社会治理数字治理

    马克思经济正义视角下的金融算法风险及其治理研究

    侯可欣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资本主义形态的全新出场,金融算法是金融大数据时代数据膨胀下信息处理的必然选择,俨然已成为资本积累和价值剥削的新工具.资本通过算法工具对金融数据的提取和应用已经成为经济事实,而这至少存在着三重潜在危机.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在于扬弃私有制,具有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变革性意义,能够对金融算法内含的资本控制和价值剥削的本质加以揭示,是治理金融算法风险的必由之路.技术与数据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权力结构,它具有不透明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其实质是资本权力体现的新表达,是资本意志对金融算法的规训和运动布展.基于此,从价值归旨、科技手段和多元协同三个维度全面规制金融算法应用过程中所隐含的资本权力无序扩张,进而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具有科技金融助力金融强国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金融算法风险治理资本权力经济正义

    论知识产权信托在安徽省文化产业融资中的适用

    何承斌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产业作为安徽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知识产权信托的方式能够有效为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引来源头"活水",使"知本"变"资本".在实务过程中存在相应法律制度不完善、价值评估体系不合理、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让知识产权成为助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工具.对于安徽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信托模式,采取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模式较为恰当.

    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信托融资模式

    碳普惠信用法律性质初探

    王萧魏旭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落实"双碳"目标,碳普惠制度在已有碳排放交易基础上,形成了面向微观主体低碳生活和消费的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充分发挥了社会层面微观主体降碳减排的补充作用.依据自愿性原则微观主体所产生的碳普惠信用作为碳普惠制度激励与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性质的基本理论研究与现实发展需要存在相对滞后的困境.在碳普惠信用理论化与实践化特征外延下,由于对准物权、环境权、行政补贴等法律属性设置所产生的不周严性,因而从单方允诺制度着手,将其法律性质构造为债权更具理论与实践适切性.

    碳排放信用法律性质债权单方允诺

    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制困境与纾解路径研究

    文艳汪蕾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全球数字经济中金融领域合作与发展的重要纽带.鉴于个人金融数据的特性,我国发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逐步在健全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框架.但现行规制仍面临缺乏专项的保护立法,法律保护体系不完善以及与国际规则衔接性不足等困境,限制了我国在跨境金融数据流动的发展与国际合作.对此我国应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原则,从加速推进专项法律的制定工作、提升法律体系的完备性、深化与国际规则的衔接等方面寻求纾解路径,为个人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提供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案,促进个人金融跨境数据安全、合规和高效地流动,加快完善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体系.

    个人金融数据数据跨境流动法律规制规制困境

    人工智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意蕴、主要问题及实践进路——以荆楚文化为例

    韩露李敏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将人工智能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相融合,是对文化传播理念的又一次更新,是对技术创新应用于传统文化传播的迫切需求的有力回应.人工智能赋能传统文化传播,不仅有助于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场域,还将极大地增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效力.荆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当前,在人工智能与荆楚文化传播相融合的实践进程中,一系列智能技术与智能产品的广泛应用,给荆楚文化传播带来加速发展的无限可能;但同时,智能技术的革新与智能环境的建构致使荆楚文化在传播中遭遇到信息失"度"、信息污染、信息茧房等问题的困扰.鉴于此,应从优化智能供给、加大创新驱动、活用资源与技术等方面,不断优化人工智能赋能荆楚文化传播的举措,更好地为荆楚文化传播提质增效.

    人工智能荆楚文化传播问题实践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