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张奋勤

月刊

1671-0975

430205@163.com

027-81973959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查看更多>>《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一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成为我校教学、科研的主要阵地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本刊主要刊登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哲学、语言与文学、史学、法学、文化、教育学等学科的论文。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及从事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反思与构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多重审视及价值意蕴

    王能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性作为考察现代社会的一个思维方式,不是与传统的断裂,而是传统不断的流变过程,作为"主体化"的资本支配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构成现代性的主体.通过对抽象的理性、资本以及异化的批判,马克思建构自身通往现代性的理论道路——共产主义,勾画未来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全面自由而解放的社会.然而,马克思在批判现代性本身还是批判走向现代性的道路的问题上似乎出现了模糊的态度,这便使得当今学界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出现不同的阐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性问题日益凸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也日益成为学界聚焦的主题,新时代的中国如何构建现代性社会,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要从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中汲取相关经验,立足现代性实践的价值关怀,构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道路.

    现代性主体化资本价值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关于应对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

    韩露刘雨薇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国际社会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此次疫情不仅对于党和政府是一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检验,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也是一次难得且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课.在这堂实践课中,广大民众表现出了一些孤立化、片面化、静态的思维方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疫情发生后国家和公众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反应,并试图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新冠疫情马克思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李永庆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社区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的必然选择,更有助于农村社区价值共识的培育.但是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必须从明确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主体,完善农村宣传队伍;创新农村社区教育宣传形式,发挥乡规民约作用;完善农村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注重农村社区实践活动,提升活动组织能力;挖掘农村社区优秀文化,加强农村邻里文化建设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进行路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路径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究竟是什么?

    朱珍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生产领域中的具体化.我国一些企业将"利润"作为唯一的生产目的,甚至为了利润,不惜频频践踏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因此,不能再避讳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亟需从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上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直接目的是精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本目的更抽象、更宏观、更长远,直接目的更具体、更微观、更现实.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贯穿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全过程.然而,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面临着结构性失业、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违反人类伦理等挑战,应完善分配制度并创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共赢的体制机制,并从教育、法律、财政、行政、劳动者自身等方面作出耦合性的安排,引领企业按照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进行合理、合法、规范生产.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美好生活科技向善共赢发展

    民法总则实施后事业单位改革与法定机构理论研究

    员珂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施行,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经归为《民法典》中的总则内容的一部分,现如今就是要求审判人员以及相关机关如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实践与社会生活之中理解与适用.法人制度是民法总则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项内容,且其在民法总则中已经出现较多的新构思与亮点,主要是赋予法人明确的分类,并明确了法人的体系与功能,虽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法人制度的复杂与争议,但是可以预见,民法总则施行后,法人制度的诸多规范将显现应有的规制性,这就为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了导向,本文将以民法总则颁布之后法人制度的适用为角度,同时以法定机构理论为参照,并对比新加坡与英国的法定机构模式,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以及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法定机构法人

    脱贫区域成效巩固的对策研究——以恩施州鹤峰县芦坪村为例

    刘思源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农村贫困人口将摆脱绝对贫困,"难啃"的贫困区域也将脱贫摘帽.然而,对于刚摆脱绝对贫困的区域来讲,自然环境、人力资本存量与质量、产销路径等方面都较为脆弱,其发展具有不稳定性,返贫现象时有可能.基于对现脱贫退出区域——湖北省恩施州芦坪村四年跟踪调研,以致贫原因为切入点,重点围绕自然环境、贫困户能力、产销发展、政府等等多重维度,结合国内外返贫治理经验、共享发展理念等内容,对巩固脱贫成效、优化帮扶方式,以及提高扶贫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精准扶贫返贫成效巩固

    理性的困境与重塑

    滕松艳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性做为人类哲学思维和创造性活动的本原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资本逻辑的内在张力引发了工具理性的极端高扬和价值理性的日渐式微,理性内蕴的困境日益呈现.交往理性的出场尽管凸显了理性的双重维度,而对语用学的坚持与语义学的限制,却未能使理性摆脱自身的困境.为此,推崇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为一体的现代理性必然成为重塑理性的重要选择.

    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交往理性现代理性

    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大逻辑——基于"消灭私有制"的文本解读

    茹佳梦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基于对"消灭私有制"的理解来阐释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对"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予以回应可以更好地追根溯源,有力回应.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消灭私有制"的条件性,历史逻辑在于其发展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应然性,实践逻辑则在于助推我国实现总体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消灭私有制新时代民营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历程与争鸣

    潘璐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入分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并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实现机制.回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从初步形成、改革完善到进一步深化的过程,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问题研究;第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研究;第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研究;第四,缩小收入差距与共享发展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对生产方式与分配方式关系等政治经济学基础范畴和理论的研究与对话,以扩大研究共识;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实现机制的优化路径研究,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是学术界需要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五"时期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培育的前景、困境与路径选择

    张芳邹俊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光伏产业重要的战略转型机遇期."十四五"时期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看好,从市场、技术、产业政策、示范效应、商业模式等方面来看,光伏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加大,其中在成本下降空间、市场推广措施、政府补贴政策等方面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培育中也会面临困境.最后,在"十四五"时期光伏产业国内市场培育的路径中,要侧重采用"度电补贴"、降低交易成本、推广分布式发电项目、建立光伏云平台、产业智能化转型等多路径来打开国内市场.

    光伏产业市场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