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赵宗更

季刊

1673-9477

journal-2@hebeu.edu.cn

0310-8579122

056038

河北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宗旨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奉行“双百”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刊辟有:理论探讨、学术研究、素质教育、高教改革、高校管理、经济管理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我国民法典居住权制度的功能与改进

    何建国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住权制度是我国民法典中新增的一项制度,回应了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我国民法典所确立的居住权制度具有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重视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体现住宅所有权人意志的财产保障等价值功能.在肯定居住权制度的价值功能时,应当看到这种制度存在设立类型单一、客体范围不明晰、权利义务有待明确、消灭事由不完整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居住权制度立法的相对保守,以及居住权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功能扩张.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有必要进一步改进我国民法典居住权制度的内容,以期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功能.

    民法典居住权特定人群法定居住权

    我国数据安全风险治理中DPIA的应用与完善

    高润青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据安全风险治理中,DPIA的制度定位为事前数据风险评估和数据控制者的自我规制者.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规定了DPIA,其在数据安全风险治理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事前预防修正和事后救济、自我规制降低治理成本和技术治理补足法律治理等方面.随着智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DPIA在数据安全风险治理中的应用困境也日益显现,表现为应用场域泛化可能、自我规制软化倾向与事前预防和事后归责失联等三方面.鉴于此,文章以建构开放型DPIA程序为视角,提出根据风险程度精确应用场域、保证评估全流程的开放透明、构建内外兼容的协同治理、衔接事前预防和事后归责等四方面的举措.

    数据安全DPIA程序风险治理

    文化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雄安新区城市精神的理论构架

    姜汪维吕竹雯棋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立雄安新区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因而其城市精神不仅要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形象的标识,而且要转化为激励市民投身城市建设的内驱动力.我国的文化治理理念具有本土性、人民性、系统性和高效性的特质,与建塑雄安新区城市精神的要求内在契合,并因此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为立足本土性以打造中华传统城市风范,突出人民性以坚持人民城市的价值导向,坚持系统性以贯彻新发展理念,追求高效性以契合高质量发展目标.基于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视域,雄安新区城市精神可以概括为四重维度和八个要素的理论构架,即崇徳尚义、雄健笃实的历史文脉基因,安定团结、上善若水的人民主体精神,和谐共融、绿色智慧的城市发展理念,包容并蓄、创新卓越的现代化城市品牌形象.

    文化治理现代化城市精神雄安新区

    基于RMP分析的河北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张宁艾欣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作为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可发挥其多元价值,契合游客观光放松的需求,满足游客物质、精神双层需求.因而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弘扬农耕文化、激活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文章运用RMP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维度分析了河北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概况、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市场及产品,并针对该省目前的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河北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路径.

    农业文化遗产文旅融合河北省RMP分析

    基于目标达成的应用型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研究

    何丽丽周小利郭雅欣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材料力学是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校技术基础课程的学时不断缩减,而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却逐年提高.材料力学课程的理论性相对较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前期的知识储备差异性较大,并且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兼顾社会和行业需求,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并以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达到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难度较大.因此,文章首先对材料力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设计,然后从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竞赛资源双重融入,以及优化考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应用型材料力学教学实施.教学成果分析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明显提升,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显著进步,达到了良好的育人目标和教学效果.

    材料力学目标达成应用型案例法工程实践

    南侨机工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李枫马晨颖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重视对课程思政资源的选择,是高效高质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问题的关键之一.南侨机工精神作为重要的红色爱国文化,其内涵包括了精诚合作的"团结"意识、堪当重任的"必胜"斗志和舍身忘我的"奉献"情怀.通过深入研究和多方面开发利用,将南侨机工精神作为宝贵资源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人才培养,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文章建议借助"课堂+""VR+""互联网+"的多元化路径,将南侨机工精神与各学科专业相融合,助力达成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性格塑造和职业精神引导,实现当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

    南侨机工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高校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刘新霞曾素李冰燕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主张立德树人,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调查发现外语教学课程思政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缺乏开展思政教育的主动性、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学生对本民族文化重视不够等.因此提出增强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动性,深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师资队伍等具体措施,完善教学及评价体系为其提供有力保障,旨在为确保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为高校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创新路径,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文科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