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余敏辉

双月刊

2095-0683

xuebao2261@sohu.com

0561-3802261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东山路100号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做到学术性、导向性、专题性、师范性、地方性的统一,繁荣学术理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服务。它对我国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语言以及高等师范教育等进行理论探讨,为校内外优秀社会科学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的"五一"纪念宣传研究

    张保军孙建猛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五一"纪念所承载的政治功能日益凸显,因而在规格上也随之逐渐提高,形成了部署更为具体、形式更为多样的总体格局.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自然也担负了"五一"纪念宣传的重任.在话语上,《人民日报》运用了革命叙事,以社会主义阵营团结、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和任务为聚焦点;在策略上,采取了大众视角,以介绍盛况、树立典型、刊载竞赛为切入点.《人民日报》的持续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党群互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培养群众革命意识、引导群众从事生产.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五一"纪念宣传

    版权声明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83页

    基于术语修辞的科学传播与新闻话语实践

    代璐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传播与新闻话语融合研究具有时代性,术语修辞是二者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蕴涵科学传播使命及功能的术语修辞在新闻话语语境分布中具有普遍性,存在方式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术语修辞在新闻话语中的表层功能主要有指称、定义、解释、修辞建构、审美等,深层功能以科学传播为主.在语义认知上,术语修辞语义认知和理解需建立在传播者、传播媒介及受众三者联动的基础之上,以"基本义"和"附加义"双向结合,才能扩大语境效应.在传播模式上,术语有三种传播模式与路径:语域内分支领域间传播、跨域传播及语域交叉渗透,三者在新闻话语实践中均有体现.以科学传播为视角的新闻话语实践研究,彰显大众传媒新闻话语的"活性"与传播力,利于公众理解科学,推动科学传播.

    科学传播新闻话语术语修辞

    现代文学场域中冰心姐弟的文学实践

    赵慧芳许舒婷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冰心与弟弟冰仲、冰叔、冰季虽然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不同,文学史地位也明显高下有别,但因其文学实践关系密切,可以将之视为现代文学场的一组行动者.他们在文体选择、作品内容、情感投射与读者定位等方面,均形成深切呼应.冰心以高度契合"五四"文学场域占位需求的方式,获得令人瞩目的场域资本和位置;冰仲、冰叔模仿冰心,但均未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冰季更具文学自觉,有意形成与姐姐的区隔,不仅拒绝"繁星春水体",尽力避开母爱、童心而写爱情,并以先出版文集后刊发单篇作品的方式成功登场.他们都是文学场"空间结构""关系结构"的重要一环.立足文学场考察冰心姐弟的文学实践,可为深化冰心研究提供新的解析视角.

    冰心姐弟文学实践文学场区隔占位

    陆游自咏诗自我身份的多维建构

    文晓华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游一生创作了198首自咏诗,他是自白居易首次大量创作自咏诗以来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陆游的自咏诗从三个维度构建了自己的多重身份.为官多年,陆游一直居于权力边缘,难以实现政治理想,内心充满了愤懑与痛苦;投身田园,陆游从不甘心到陶醉其中,感受到作为一名远离官场的退士的自由与悠闲;陆游更是一位文人,他沉浸在书籍之中,将诗文书籍视作毕生的精神渊薮.多重身份转变中的纠结与无奈,实质上是古代士人"士不遇"文化的深层体现.

    陆游自咏诗官员退士文人

    微博多模态气候语篇的意义建构——以世界自然基金会官方微博为例

    唐军孟婷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微博超话社区作为网络热点话题的汇集地,充分体现大众对这一话题的关注.选取2022年9月21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官方微博发布的"气候行动周,倒计时1天"话题为研究语料,基于Halliday元功能理论和Kress&van Leeuwen视觉语法理论,探讨语料中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分别实现意义与并构意义的方式.研究发现:在该多模态气候语篇的意义建构中,文字和图像模态通过互补下的强化-突出和强化-扩充关系、非互补下的交叠-冗余和内包-整体与部分关系共同构建该语篇的意义,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改善地球生态环境是人类义不容辞的使命,从而唤醒并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气候变化多模态元功能理论视觉语法意义建构

    梅启照《明史约》史学价值献疑

    崔壮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梅启照承顾锡畴著、陈弘谋增订《纲鉴正史约》之绪余,以《御撰资治通鉴三编》为笔削底本,辑成《明史约》一书.该书将《三编》内容大量删削,或有合并条目、点窜文字、补充史事之处,但无一定之例,记时、叙事颇为随意,大政要事多所遗失,所补又多不当,整体呈现前详后略之畸态.总之,梅启照所辑之书,采撰、考证无精核之功,叙事、议论无自得之见,只可称为粗劣荒疏之史抄,难语为独断专家之著作,可谓为"简而寡要".至于梅氏自诩"读是书者,先由约以及博,更由博而返约,则于明代十六朝治乱盛衰之故,洞见垣一方人矣",则殊难相符.

    梅启照《明史约》史学价值

    挚虞《决疑要注》考论与佚文拾遗

    吴冬莉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决疑要注》的编纂与《新礼》相关,具体成书应在挚虞任太常卿时,后首次出现于南北朝史注中,至明清多次被类书、政书征引,其书应亡佚于宋元之际,明初始有辑本,至民国张鹏一《挚太常遗书》蒐罗较为完备,但存在众多异文,缺乏考辨,如"汉武凿昆明池""辛缮""父卒继母还前亲子家"等条目并非全出自该书.《决疑要注》以五礼体系为框架,对凶礼尤为重视,制礼兼取郑王、参考汉魏故事,又强调变通,表现出极强的现实性与融合性,是魏晋时期礼制崩坏、今古文经学发展的时代产物.

    《决疑要注》挚虞魏晋礼学五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