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进路研究

    崔榕田晓梦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业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民族地区旅游业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包括:如何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为破解这些难题,民族地区旅游业应当着重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挖掘、中华文化符号运用以及中华文化共同性话语提炼等方面的工作,进而实现以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

    民族地区旅游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逻辑进路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进民族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进路

    罗柳宁江涛
    11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契合了中国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布局要求,是推动民族地区与西部地区同步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族工作部署,是推动民族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动力.文章首先辨析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背景,并从自然资源、地缘区位及国家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优势.研究发现,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升了民族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厚植了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能力、扩大了民族地区内需能力、深化了民族地区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进而加快了民族地区新发展格局生成.鉴于此,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索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民族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进路:一是贯彻科技创新战略,建设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底色,推进民族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民族地区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发展;四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新发展格局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

    王凯刘美伦
    12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的相互赋能、协调共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2010-2022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厘清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地理探测器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呈动态增长趋势,二者均表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经历了由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的演变过程,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领先、中部塌陷、西部追赶"的发展格局;影响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的核心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劳动力供给度,次级因素为基础设施发展,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耦合协调发展的解释力度大于单因素的解释力度.

    新质生产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

    职普融通主要模式的域外境鉴与中国建构

    匡瑛刘晓萍
    13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观全球,职普融通是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普遍趋势.为了全面深入理解和分析各国职普融通做法,需立足各国国情,通过构建多维分析框架,梳理、总结、凝练各国职普融通的基本模式及其背后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得出,职普融通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典型模式:德国和日本的职普互"通"、美国的职普互"融"和丹麦的职普互"通"互"融"兼顾.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职业启蒙教育是职普融通有效开展的前提,职普互"通"需要明确的路径设计与制度支持,职普互"融"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两类教育的有机融合与循序渐进.基于此,立足中国特定的经济、社会、教育因素,从内外部因素出发分析了中国职普融通的背景以及面临的两大矛盾:专深型人才培养需求与晚分流的冲突;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难以兼顾.面向未来,中国的职普融通之路包括:一是需要理顺职普关系,立足协调发展,系统推进职普融通;二是搭建双向立交,完善纵横体系,服务个体生涯发展;三是打破部门利益,出台综合制度,健全落地运行保障.

    职普融通主要模式域外镜鉴中国建构

    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

    郝天聪石伟平
    15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是新时期中国比较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中国特色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紧扣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立场前提、分析框架和价值旨归三大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关键环节.在立场前提方面,比较职业教育研究长期受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影响,导致缺乏本土意识,要重申中国立场,立足于职业教育本土化实践来提出研究问题,将解决本土问题作为比较研究的重要目标,积极应用指向理论创新的因果推论研究范式.在分析框架方面,传统民族国家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分析框架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国天下体系分析框架具有运用整体思维、无外思维和关系思维的比较优势.在价值旨归方面,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存在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认识误区,要将构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作为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新使命,突破职业教育异文化与本文化的二元认识分野,揭示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制度背后蕴含的关于美好社会的文化想象.

    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中国立场命运共同体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愿景、挑战及对策

    朱红梅张耀蕾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的浪潮正深刻重塑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阅读习惯.各种数智化技术的层出不穷和广泛应用,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了新的范式.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迈入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当致力于构建高效便捷、个性精准、开放共享及沉浸互动的服务体系,积极应对思维理念转型、软硬件智慧化升级、信息孤岛、隐私泄露和数据侵权等问题,以高效能的数智化服务能力,更好适应数智时代的新要求.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