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陈楚明

双月刊

2097-065X

hbnjh-mag@263.net

027-88031182 59750769

430068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Journal Digital Agriculture and Intelligent Agricutural Machiner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机械自动化作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

    李然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机械自动化作业的类型、特点和能耗状况,提出了高效节能动力系统研发、智能精准作业技术应用、绿色材料利用等3项关键技术手段,以实现农机节能减排。基于此,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农业机械自动化作业节能减排综合策略:全周期视角下的节能减排策略设计;农业机械化作业模式革新与能效提升路径;依托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机制以实现农机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可为减轻农业机械作业的环境压力,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参考。

    农机自动化节能减排精准作业绿色材料技术创新

    农业机械拖拉机内燃机的保养与维修措施

    刘应方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机械应用频次的逐渐增加,给农业生产效率带来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农业机械频繁使用造成的机械设备问题也日益凸显。拖拉机内燃机作为常用的农业机械,其本身复杂的内部结构体系、严格的使用标准等都给其日常的保养和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结合拖拉机内燃机内部构造可能发生的常见故障问题等,提出针对不同故障及不同结构体系的保养和维修措施。

    农业机械拖拉机内燃机保养维修措施

    常德市环境保护型农业土肥管理技术应用探讨

    田芳万伟娟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常德市积极践行环境保护型农业发展要求,引入了土肥管理技术,但受到技术水平、管理理念等因素限制,在生产实践中土肥管理技术的应用不够合理与深入。结合常德市实际情况,阐述了当前土肥管理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环境保护型土肥管理技术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探讨了环境保护型土肥管理技术的应用路径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科学应用土肥管理技术,推动常德市环境保护型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土肥管理技术

    既有农村住宅附加阳光间节能改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郑训臻张瑞腾姜海川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冬季寒冷地区农居的热舒适性已刻不容缓。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以既有农村住宅的附加阳光间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对发表年度、高频主题词、文献来源进行了统计,对既有农宅的附加阳光间的形式、研究方法、使用软件、优化方案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推动附加阳关间节能改造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进程,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农村住宅附加阳光间节能改造发展趋势

    园林植物配置及其在园林绿化实践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王金兰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于园林植物配置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了配置的关键要素、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同时,强调了合理的植物配置对于提升城市美感、生态效益及持久性的必要性。研究指出,植物的选择过于单一、缺乏层次与多样性、美学和生态平衡失衡是普遍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提出科学选种、层次搭配、均衡美学与生态学原则及强化养护管理的策略。结果显示,这些改进措施能有效提升园林植物配置的应用水平,促进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植物配置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园林养护管理

    雷电灾害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以闽北地区为例

    李霖李冬梅孙蔡亮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闽北区域雷电活动明显增加,强烈的雷击对本地区土壤理化性质、森林生态系统、农田设施、作物产量及质量安全等均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此情况,应建立土壤与森林生态要素的监测预警系统,采取科学防控措施,发展先进的快速检测与治理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以有效降低雷害风险,保护本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加大科研力度,持续开展雷电生态环境效应与防护技术创新研究,以减轻日益增多的雷电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害,实现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雷电灾害生态环境效应防灾减灾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徐长征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厌氧发酵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通过科学施用有机肥,可以防止土壤养分累积和污染地下水。然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完善管理制度来解决。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策略,包括推广厌氧发酵技术、完善资源化生产工艺、制定有机肥施用标准以及加强泄露监测和防治体系建设。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同时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保护

    基于物候差异的奇台县冬小麦遥感判识

    石玉李聪陈爱京曹孟磊...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准确获取大尺度范围内的冬小麦种植面积,以Sentinel-2卫星为数据源,利用冬小麦特殊的生长发育特征,通过监督分类方法,对奇台县冬小麦进行信息提取。选择研究区2022年冬小麦拔节期、收割期的卫星遥感影像,对冬小麦的种植区域及面积进行提取,并使用航拍影像数据作为基准数据对局部区域进行面积和空间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使用Sentinel-2卫星数据对冬小麦种植斑块面积提取的平均精度在90%左右,拔节期的提取精度略高。

    冬小麦判识卫星数据物候差异

    龙南市近30年降水天气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邱昌福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91-2023年龙南市逐月降水量、降水日数及暴雨日数资料,选择一元线性回归法和滑动平均法对龙南市降水天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几点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991-2023年龙南市多年降水量平均值为1 513。8 mm,线性变化倾向率为-10。944 mm/10年,变化趋势并不显著;龙南市年内各月都有可能出现降水,尤以3-6月份最为集中占年降水量的74。9%;龙南市多年降水日数整体以显著的下降趋势为主,且2002年前是降水多发期,之后则是降水偏少期;龙南市平均每年暴雨日数为4。8 d,线性变化倾向率为-0。16 d/10年,下降趋势并不显著,年内暴雨主要出现在每年的3-7月份,占年暴雨日数的81。3%,尤以4-6月份最为集中;降水天气出现时可引起农田内涝、土壤质量下降、引发洪涝灾害等问题,需及时应对。

    降水天气变化特征农业影响龙南市

    雷电灾害对兴安盟设施农业的影响及防雷减灾对策

    马丁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雷电灾害对兴安盟设施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雷减灾对策,以保障设施农业的稳定运行,促进兴安盟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首先运用文献综述法对设施农业和雷电灾害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研究现状。然后实地考察兴安盟地区的设施农业情况和雷电灾害发生情况,收集现场数据。结果表明:雷电灾害对兴安盟设施农业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作物受损、设施设备损坏等方面,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采取综合的防雷减灾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兴安盟地区设施农业对雷电灾害的抵御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运行,推动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

    雷电灾害设施农业防雷减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