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刘大群

双月刊

1000-1573

xuebao@hebau.edu.cn

0312-7521323,7521322

071001

河北保定市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在1905年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的《北直农话报》的基础上,几经更名演进而来的,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学报和科技期刊。旨在反映农业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本刊为全国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已被CA、AJ、ZR、CABI等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和国内许多权威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多年来连续获得省内外多项奖励,是河北省优秀期刊、华北地区优秀科技期刊和全国优秀高校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麦抗吸浆虫主效QTL功能标记的开发

    王玲耿妙苗田嘉豪刘桂茹...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为提高抗麦红吸浆虫的选择效率和实现抗虫性与其它性状的聚合,本研究在前期定位基础上,对抗虫主效QTL(QSm.hbau-4A)3.4 Mb的候选目标区间内的序列差异进行开发和标记设计,并检测了标记在不同遗传背景材料间的检测效率.结果表明:在目标区间内存在371个SSR位点和3处插入缺失(InDe1),据此开发出5个多态性标记.这些标记在由近等基因系构建的F2单株间的分型结果与相应品系的抗虫性符合程度约为90%左右.其中,标记Xcg116在检测到具有4AL抗虫主效位点QSm.hbau-4A的可能性超过80%(80%~88.89%);In1在不同抗性品种中的平均检测效率为67%左右(67.39%~70.97%).研究认为Xcg116和In1这2个标记可用于对携带QSm.hbau-4A位点的小麦种质资源进行吸浆虫抗性筛选.

    小麦麦红吸浆虫SSR标记InDe1标记标记开发

    小麦主推品种'百农207'和'百旱207'表型比较与分子标记分析

    徐鑫付庆云袁嘉微孙京京...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农207'是目前黄淮南部麦区及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本试验利用表型、品质性状及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的SSR和STS分子标记对'百农207'及其系选品种'百旱207'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百农207'的株高(70.33 cm)显著低于'百旱207'(79.17 cm);'百农207'的穗粒数(49.88粒)、可育小穗数(21.50个)和总小穗数(23.67个)均高于'百旱207',但后者的千粒重(44.48 g)高于前者(37.24 g);'百农207'的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出粉率及硬度指数均显著高于'百旱207'.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485对引物中仅有62(12.8%)对在'百农207'和'百旱207'间存在差异,其中基因组SSR、EST-SSR和STS引物分别有46、3和13对.2个品种在D基因组的多态引物比例最高(21.3%),A和B基因组的多态引物比例基本一致(分别为11.5%和11.4%).进一步分析它们在7个部分同源群及染色体水平的遗传差异,发现二者在第1、3和5部分同源群多态引物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6.0%、16.3%和16.9%,而二者在7D染色体的遗传差异最大,多态引物比例达到50.0%.'百农207'和'百旱207'差异的染色体位点可能与品种具有的优良特性密切相关.

    百农207百旱207农艺品质分子标记

    外源儿茶素浸种对盐胁迫下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

    王志博许策田颐瑾张建东...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茶素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可促进植物在逆境下的生长发育,减缓逆境胁迫造成的损伤.为探究儿茶素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高粱'河农16'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利用儿茶素浸种处理(儿茶素浓度50 μmol/L),对非盐胁迫和盐胁迫下(NaCl浓度100 mmol/L)高粱种子萌发以及形态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儿茶素处理可显著提高盐胁迫环境下高粱幼苗的芽长、根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芽长、根长、芽鲜重、芽干重、根鲜重、根干重、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呈正相关,而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认为,外源儿茶素通过促进高粱幼苗芽长和根长的发育,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来缓解盐胁迫对高粱幼苗产生的伤害,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了高粱幼苗的耐盐性.

    儿茶素高粱盐胁迫形态特征耐盐性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花生籽仁主要品质指标定量模型的研究

    赵星孟小莽范文萱李玉荣...
    25-3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花生籽仁粗蛋白、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利用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分别测定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酸、亚油酸的相对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花生籽仁主要品质指标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对花生籽仁粗蛋白、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的决定系数分为0.927 0、0.964 7、0.9915、0.991 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70 2、0.563 1、1.667 1、1.404 0.经外部验证,独立测试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60 8、0.946 0、0.960 5、0.949 2.该模型对花生籽仁粗蛋白、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的预测准确,可实现花生籽仁主要品质指标的快速、无损测定,提升高品质花生新品种的育种效率.

    花生近红外粗蛋白粗脂肪油酸

    水钾复合处理对越夏基质培黄瓜秧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宁刘颖张振兴徐琎...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设施农业中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种类之一,同时也是耗水量较大的蔬菜作物,世界范围的干旱问题日趋严重,水分的缺失使得大量的肥料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植株会出现各种缺肥症状.合理的水肥供应是作物高产高效的生产基础.本试验研究了 3种灌溉下限(W60:基质田间持水量的60%;W70:基质田间持水量的70%;W80:基质田间持水量的80%)和3种施钾量(K0:0 mmol/L;K4:4 mmol/L;K8:8 mmol/L)对夏季高温期温室内种植的黄瓜营养生长期的生长发育、叶片光合特性、植株根系指标和植株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70K8处理更好的促进了黄瓜的生长,使其株高、茎粗、叶片数、节间长度和叶面积生长指标显著的增加.W70K8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为最高.W70K8处理的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8.36 μmol/(m2·s).W70K8处理显著促进了黄瓜的根系活力,根系活力为88.24 μg TTF/(g·h).综上,W70K8处理可以提高基质栽培黄瓜营养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各项生长指标,促进黄瓜生长发育.试验表明,在夏季设施基质栽培黄瓜营养生长期的适宜水钾耦合模式为:灌溉下限为基质田间持水量的70%,施钾浓度为8 mmol/L.

    黄瓜水钾互作生长光合作用

    基于代谢组学的'海尔特兹'红树莓果实中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李明张瑞杰闫会景齐国辉...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针对'海尔特兹'红树莓4个不同时期果实中17种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含量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尔特兹'红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脱氧胞苷酸、5-甲基脱氧胞苷、玉米素核苷、N-[(5-羟基-2-吡啶基)甲基]腺苷、反式玉米素-O-葡萄糖苷核糖苷、1-甲基腺苷、鸟苷、2-苯基氨基腺苷、1,7-二甲基鸟苷和胞苷2',3'-环磷酸的含量在青果时期最高;UDP-4-脱氢-6-脱氧-D-葡萄糖和dTDP-D-葡萄糖的含量在黄果时期最高;尿苷二磷酸葡萄糖、8-羟基鸟苷、胞苷的含量在红果时期最高;1-甲基肌苷和脂酰腺苷酸的含量在深红果时期最高.本研究阐明了17种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在'海尔特兹'红树莓在果实发育中的含量变化规律,为后期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红树莓果实发育核苷核苷酸核苷酸类似物

    三倍体芍药品种染色体制片优化和核型分析

    孙榕泽宋焕芝蒋珈琦于晓南...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三倍体芍药品种染色体制片方法,本研究以三倍体芍药品种'Fairy Princess'新生长的白色根尖为材料,通过常规染色体制片法,获得预处理试剂和预处理时间对芍药染色体制片影响的结果,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三倍体芍药最佳预处理试剂为0.002 mol/L 8-羟基喹啉溶液,最佳预处理时间为12~36 h;'Fairy Princess'核型公式为2n=3x=15=10m+2sm+3st.核型分类为2A型.研究结果为三倍体芍药应用提供染色体信息,为野外取材长时间保存提供依据.

    芍药预处理制片优化核型分析

    8个品种硫华菊表型多样性研究

    孙桂芳杨建伟赵艺璇刘冬云...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8个品种硫华菊的物候期、生长动态及23个表型性状为指标,进行物种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究其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硫华菊不同品种的物候期存在明显差异;各品种生长过程遵循'S'曲线;通过对其22个数量性状进行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可知,硫华菊各品种表型差异主要表现在花色、株高、冠幅、着花量、每果实结籽数、主茎直径等性状;聚类分析将硫华菊分为3个大类:'里玛拉''优雅'为1类,此类株高、冠幅相对较小,花梗短且花色接近;'波利多尔''GC56'为1类,这类植物株高相对较高,冠幅较大,且花梗偏长;其余4个品种为1类.总之,研究表明硫华菊各品种具有广泛的变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硫华菊表型性状变异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玉米大斑病菌效应因子StSse19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分析及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

    杨俊芳尹贵波周启慧刘玉卫...
    66-7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大斑病是由玉米大斑病菌引起的玉米叶部真菌性病害.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对病菌侵染玉米的转录组分析发现,效应因子StSse19为重要的致病因子,但对其结构及功能尚不清晰.本研究以野生型菌株01-23的cDNA为模版,克隆StSse19并对其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合对病菌侵染玉米的RNA-Seq数据分析明确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而利用qRT-PCR技术证实其表达模式;构建StSse19的融合表达载体pET28a-StSse19,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IPTG诱导表达该目的基因,通过SDS-PAGE技术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StSse19的CDS序列由330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09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无同源蛋白,表明其为大斑病菌的特异效应蛋白;对StSse19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侵染玉米24 h的表达量显著提高,72 h表达量下降,推测该基因参与病菌的侵染过程;将StSse19在原核系统中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大小为28 kD,用Ni柱层析法结合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获得了纯化的目的蛋白.该研究明确了 StSse19基因的结构特征及表达模式、获得了 StSse19在原核体系中的表达蛋白,为深入揭示其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玉米大斑病菌效应因子StSse19原核表达qRT-PCR

    桃树叶部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药剂田间防效评价

    孙新康刘君盈苑士涛王海燕...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桃树叶部黑斑病是河北省桃树主要的叶部病害之一,致病病原菌种类较多,且与桃穿孔病早期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因此,明确河北省桃树叶部病害的致病病原菌有利于针对性地防治桃树叶部病害.本研究采集河北省桃树主要种植区典型的桃树病叶,分离纯化获得致病病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EF-1α、Alt-al和RPB2多基因联合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病原菌种类,分离获得39株菌株,明确引起河北省桃树叶部黑斑病的致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然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桃树叶部黑斑病致病菌的毒力,发现43%戊唑醇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17.661 mg/L;生物药剂16%多抗霉素、80%乙蒜素,EC50值分别为61.613和87.518 mg/L.基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对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检测,43%戊唑醇对桃黑斑病田间防效为76.86%,生物药剂16%多抗霉素和80%乙蒜素田间防效分别为70.13%和64.93%.本研究筛选出了对防治链格孢菌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药剂,其中生物药剂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指导桃产业生产实践、构建不同商业桃园的绿色防控体系提供了依据.

    桃树叶部黑斑病病原鉴定致病性生物药剂田间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