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喻大昭

半月刊

0439-8114

hbnykxzz@126.com

027-87389334

430064

武汉市武昌南湖瑶苑2号

湖北农业科学/Journal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97~2004年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该刊以为科研、生产和“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特色,面向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报道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栏目有:专论、生物技术、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农业工程、检测分析、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垄作和覆膜下盐碱地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变化

    梁新书张凯廉晓娟王艳...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河北省黄骅市中度盐碱土区布置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田间试验,共设平播(对照)、平播覆膜、垄作及垄作覆膜4个处理,研究垄作和覆膜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播方式相比,平播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垄作处理能显著改变土壤水盐分布,特别是大豆生长中后期降雨量开始减少后,垄作定植沟会产生叠加集雨效果,显著提高大豆生长中期0~20 cm和20~40 cm土壤含水量,减缓作物生长后期向表层返盐进程,有效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对保障大豆植株生长和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可增产27。2%;垄作覆膜处理效果与垄作处理类似,覆膜措施影响不显著。垄作技术可以作为滨海盐碱地夏播大豆种植的农耕措施。

    盐碱地大豆[Glycinemax(L.)Merr.]垄作覆膜水盐运移产量

    微量元素在油菜种子引发中的调控作用及实用性

    邓凤玲李春生顾建伟
    5-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子活力以增强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的抗逆性,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对不同微量元素组合间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油菜种子活力提升效果最佳的元素组合,并进一步验证了该组合对不同油菜品种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e(5。0 mg/L)、B(5。0 mg/L)、Zn(100。0 mg/L)、Mo(1。0 mg/L)对油菜种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微量元素配比组合为Se(6。7 mg/L)+B(7。5 mg/L)+Zn(82。3 mg/L)+Mo(4。6 mg/L),在此配比组合处理下,幼苗期可溶性蛋白质的累积量提高且幼苗的抗逆性也有明显增强;不同品种中的应用试验证明该配比组合处理可显著提高其单株产量(P<0。05)。

    油菜(BrassicanapusL.)种子引发种子活力微量元素产量

    基于GTWR模型的安徽省气候对水稻生产力影响的时空分布规律

    曹浩然孟梅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气温和降水量作为气候变化的2个因素,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0年气温、降水量及水稻产量数据,使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气温与降水量2个因素对水稻产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0年,安徽省各市水稻年平均产量在时间上出现持续波动的现象,在空间上也存在特定的集聚现象;安徽省西北部地区气温、降水量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蚌埠市正相关关系最为显著;在安徽省所有城市中,淮南市和六安市的水稻产量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最为明显,而淮北市水稻产量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该地区其他因素对水稻产量具有更深影响。

    温度降水量水稻产量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安徽省

    硅基叶面阻控剂对水稻的控镉效应

    康兵顾祝禹皮杰黄博阳...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轻度Cd污染区域开展大田试验,探索不同用量的硅基叶面阻控剂对土壤有效Cd、水稻(Oryza sativa L。)不同器官Cd含量及Cd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阻控剂不能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但能调控Cd在水稻器官中的转运与富集,与不施叶面阻控剂对照相比,水稻根、茎、叶与稻米中Cd含量分别降低13。06%~27。03%、17。39%~36。96%、14。89%~42。55%、11。11%~32。83%,水稻对Cd的富集从高到低依次为根、茎、叶、稻米。水稻植株中Cd从根到茎(TF根-茎)、茎到叶(TF茎-叶)、叶到稻米(TF叶-稻米)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36~0。42、0。47~0。53、0。42~0。50,其中根到茎的转运系数最低,且随叶面阻控剂用量的增加其转运系数逐渐降低。施用一定量的叶面阻控剂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水稻产量,从经济成本和降镉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用量为4 500 mL/hm2时,成本低廉且效果较佳。

    硅基叶面阻控剂水稻(OryzasativaL.)污染土壤转运系数产量控镉效应

    1980-2020年延河甘谷驿流域土壤侵蚀评价与驱动因子分析

    陈方磊王计平程复谢海燕...
    27-3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日降雨量、DEM、土壤类型、泥沙含量及多期NDVI等数据,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国家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近41年延河甘谷驿流域土壤侵蚀动态与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0-2020年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平均侵蚀模数分别为6 746。30、5 740。28、6 389。56、5 450。46、5 480。56 t/(km2·年)。1980-2000年研究区整体侵蚀强度逐渐增强,强烈及以上等级侵蚀面积占比逐渐增加,表现为"增蚀升级"的特点;2000年后研究区内土壤侵蚀强度开始降低,强烈及以上等级的侵蚀面积减少,总体表现为"减蚀降级"的特点。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随着坡度的升高而加剧,同时发现海拔1 000~1 200m和1 200~1 400 m是研究区内侵蚀发生的主要高程带。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因子解释力最为突出,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大面积的耕地向林草地转换是使得研究区2000年后土壤侵蚀强度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土壤侵蚀各影响因子的协同作用明显强于单一因子的影响。

    土壤侵蚀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地理探测器驱动因子延河甘谷驿流域

    环塔里木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及空间分异机制

    王梦杰胡江玲张赛赛
    35-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环塔里木经济带1990年、2005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变化,并在地理探测器工具的支撑下探究环塔里木经济带ESV的空间分异机制。结果表明,1990-2020年,研究区草地、水域和林地面积均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增加;从外围山地向中部盆地,ESV存在明显的波动式递减现象;ESV冷热点呈"外部呈环状热点散布、内部呈片状冷点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环塔里木经济带ESV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未利用地占比、气象因子和高程,各因素间交互作用表现为增强关系,自然因素的解释力高于社会经济因素。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环塔里木经济带

    艾丁湖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多样性及抗辐射特征初探

    张怡洋刘阳阮迪张璐...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新疆艾丁湖地区中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的多样性及抗辐射相关特征,以去除盐组分的R2A为基础培养基,在NaCl浓度为50~300 g/L范围内对艾丁湖地区湖边滩涂沉积物和湖周盐碱地中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经16S rRNA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共得到80株好氧嗜盐细菌。湖周盐碱地的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数量显著高于湖边滩涂沉积物,物种丰富度也显著高于湖边滩涂沉积物;其中,中度嗜盐菌不仅数量多且多样性丰富。分离所得的好氧嗜盐细菌隶属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的22个属;其中,厚壁菌门(70。00%)是优势菌门,Bacillus(45。00%)是优势菌属。此外,还分离得到19株高度嗜盐的潜在新种。分离所得的80株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中有34株在100 J/m2 的UVC辐照后存活率(SR)大于10%,属于Bacillus的嗜盐-抗辐射细菌占25。00%;分离自100 g/L NaCl的Streptomyces sp。ALP-8和Streptomyces sp。ASS-29的抗辐射能力最强,SR分别为67。23%和65。73%;极端嗜盐细菌Staphylococcus sp。ASS-5(分离自 300 g/L NaCl)、Sediminibacillus sp。ALP-17(分离自 250 g/L NaCl)和Kocuria sp。ASS-27(分离自250 g/L NaCl)的SR也在50%以上。

    可培养细菌嗜盐细菌多样性抗辐射艾丁湖

    微塑料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旺望张乐蔡慧田智全...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是尺寸小于 5mm的塑料颗粒,在土壤中数量多且持久性强,引发了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微塑料会通过根部或叶片进入作物体内,会对作物不同生长阶段产生影响。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微塑料进入作物体内的途径及作物体内微塑料的检测方法,并探讨了不同微塑料对作物发芽率、生物量、光合作用、氧化应激系统、营养物质、基因表达等的影响,发现微塑料对作物的影响因微塑料特性、作物种类和环境因素而异。在某些试验条件下,微塑料对作物没有影响或有积极影响。然而,更多研究表明,微塑料抑制作物生长,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并且微塑料可以通过食物链向上富集,影响人类健康。

    微塑料作物迁移富集食物链风险

    基于AHP法的黄金百香果气候品质评估

    朱冬梅王加义朱祯子李丽容...
    60-6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清福建省武平县黄金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的气候品质特征,利用武平县2012-2021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查阅文献和专家经验法明确影响黄金百香果品质的气象关键期和关键因子,构建品质气候适宜度指标和气象灾害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加权集成法建立黄金百香果气候品质评估模型,得出气候品质评估指数,划分气候品质等级并开展评估,最后将黄金百香果气候品质指数与果实实际品质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影响武平县黄金百香果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采摘前30d的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温差、采前60d的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和高温。从武平县3个不同采摘阶段的黄金百香果气候品质指数来看,9月上旬各乡镇采摘的黄金百香果气候品质指数均在2。0以上,产出的百香果品质最高,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摘的品质次之。不同年份黄金百香果的平均气候品质指数为2。1~2。7,其中2014年最高。近10年武平县黄金百香果优和特优等级比例高达94。4%,其中特优等级比例达35。2%,尤以象洞镇表现最好。

    黄金百香果(PassifloraedulisSims)气候品质气候适宜性气象灾害AHP

    1980-2020年郑州大都市区"三生"功能演化特征及其优化路径

    贾琦尹泽凯张超玉刘毅洁...
    66-7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聚焦郑州大都市区1980-2020年"三生"功能的演化特征,以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为依据,采用GIS空间探索性分析法测度郑州大都市区"三生"功能特征,并分类提出优化调控策略。结果表明,郑州大都市区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持续下降,以郑州主城区为中心的生活功能则快速扩张;都市区生产功能持续东移,生活功能不断聚集在各地市建成区周边,生态功能集中在西部山区和黄河沿线,呈分散和破碎化趋势;郑州大都市区"三生"功能综合水平较高区域多位于由荥阳—新郑—中牟围合而成的区域,且不断向核心区域集聚,指标呈提升趋势。遵循提升复合型功能用地占比,适当扩大生活功能用地,集约利用生产功能用地并加强产城融合功能,科学布局"三生"功能的数量占比等原则,提出了"三生"功能在空间分配上的均衡性布局策略,以期促进郑州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三生"功能综合功能水平优化路径郑州大都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