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喻大昭

半月刊

0439-8114

hbnykxzz@126.com

027-87389334

430064

武汉市武昌南湖瑶苑2号

湖北农业科学/Journal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97~2004年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该刊以为科研、生产和“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特色,面向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报道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栏目有:专论、生物技术、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农业工程、检测分析、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子粒镉低积累型甜糯玉米材料的筛选

    李淑君付忠军祁志云袁亮...
    1-5,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在不同土壤镉(Cd)浓度胁迫下子粒Cd低积累型的甜糯玉米(Zea mays L。)材料,以45份甜糯玉米材料为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2个土壤添加外源Cd处理,即C1(1。3 mg/kg)和C2(3。2 mg/kg),以不额外添加Cd为对照(CK),对甜糯玉米材料子粒Cd的积累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糯玉米子粒Cd含量随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材料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Cd浓度下,所有甜糯玉米材料子粒Cd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聚类分析发现,有15份材料在不同Cd浓度下均表现出子粒低积累特性,其中S18、S29、S30、S36和S44这5份材料子粒的Cd含量在不同处理下均小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0。1 mg/kg,说明这5份材料可作为子粒Cd低积累型亲本材料,为甜糯玉米Cd安全品种的培育提供种质资源。

    甜糯玉米(ZeamaysL.)子粒镉积累外源镉富集系数Cd低积累型材料

    基于GGE双标图的绿豆品种郑绿20号的丰产稳定性分析

    王保勤李君霞周秋峰黄长志...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绿20号在2019年河南省绿豆[Vigna radiate(L。)R。Wilczek]新品种鉴定试验中,田间性状表现优良、抗性好、产量高,4个参试点均比对照郑绿8号增产。为了进一步考察郑绿20号的丰产稳产性,采用GGE双标图分析2019年河南省绿豆新品种鉴定试验参试品种的农艺及产量性状,并对绿豆品种9个性状进行变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郑绿20号的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株高、主茎节数变异系数在试验点中变异程度较大;主茎节数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产量与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荚长、荚粒数呈正相关。丰产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郑绿20号为适宜推广的兼具丰产性和稳定性的绿豆新品种。

    绿豆[Vignaradiate(L.)R.Wilczek]郑绿20号相关性GGE双标图丰产性稳产性

    CO2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基于气候箱控制性试验的Meta分析

    朱金瑞邹婧汝赵国庆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1985-2020年21篇与气候箱控制性试验有关的文献,利用Meta分析法研究CO2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气候箱的控制下CO2浓度升高对水分利用效率有正面影响,增加的比例为20%,对碳积累和蒸散发分别有正面和负面的效应,影响的效应分别为34%和-4%,但都存在显著的异质性(P<0。05)。研究还发现,CO2浓度升高对WUE的影响效应与对碳积累的影响效应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对蒸散发的影响效应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CO2浓度升高对WUE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物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对大豆和番茄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对小麦的影响效应(P<0。05)。此外,CO2浓度升高对WUE的影响效应与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相对含水量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其中与光照强度有负相关关系,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正相关关系;而与CO2富集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CO2浓度升高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Meta分析气候箱环境因子

    茶叶生物转硒研究进展

    李泉陈仪刘莉郑威...
    21-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生物转硒方式提高茶叶中的硒含量,对于中国茶叶产业提质增效、改善人类对硒"隐性饥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壤和茶叶中硒的含量及形态、有关硒的技术标准、茶叶生物转硒技术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已有文献;概况了茶叶的人工增硒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施硒肥、叶面喷施硒肥、应用纳米硒技术、利用微生物富硒、采用转基因富硒技术等;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展望与思考,未来需要在利用数量性状位点等研究方法探索茶树对硒的吸收、转化和积累机制,探索制备纳米硒的新方法,加强富硒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茶叶富硒标准生物转硒研究进展

    1985-2020年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关系

    马青青景海涛刘琪王磊...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85-2020年太行山区土地利用数据,对太行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合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对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85-2020年太行山区的优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变,1985年的优势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2020年优势土地利用类型转为耕地、草地和林地;1985-2020年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共计减少190。57亿元,其中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543。67亿元;在空间分布上,太行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太行山区中部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四周边缘低海拔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较低;太行山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总值的灰色关联度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未利用地>湿地>水体,其中林地、耕地和草地与生态系统服务总值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84、0。83和0。82,远大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林地、耕地和草地的影响较大。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提高研究区耕地质量并加强森林保育工作,构建优良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灰色关联分析太行山区

    武陵山片区生态宜居水平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分析

    邓明蓉贺碧湖张和利朱深海...
    36-47,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武陵山片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建设水平、生态发展水平、社会服务与保障、居民生活和文化环境4个方面选取了22项指标构建武陵山片区生态宜居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和TOPSIS模型,结合ArcGIS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2013-2021年武陵山片区生态宜居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规律,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剖析其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3-2021年,武陵山片区生态宜居水平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其中,恩施州、黔江区和铜仁市的生态宜居水平呈上升趋势,怀化市、湘西州的生态宜居水平随时间呈"V"形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张家界市生态宜居水平持续下降;区域生态宜居水平在东部和中南部呈下降趋势,高生态宜居水平集中区由2013年的东部转移至2021年的西北部。从障碍因子分析上来看,武陵山片区生态宜居水平的一级指标障碍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建设水平、居民生活和文化环境、社会服务与保障、生态发展水平;5个主要障碍因子分别为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每万人学校数、每万人公路里程、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生态宜居熵权TOPSIS模型ArcGIS障碍因子武陵山片区

    施用铁基生物炭后镉污染稻田土壤有效镉及有机碳的变化

    李婷婷郑富海张俊辉俞月凤...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镉污染稻田减污固碳的现实需求,以铁基生物炭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采集了土壤和水稻子粒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效镉含量、有机碳含量与子粒镉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铁基生物炭降低了稻田土壤有效镉含量,降幅为11。98%~28。71%;铁基生物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为3。66%~12。88%;铁基生物炭降低了水稻子粒镉含量,降幅为4。16%~63。58%。土壤有效镉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水稻子粒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铁基生物炭有利于实现镉污染稻田降镉固碳。

    铁基生物炭稻田土壤土壤有效镉水稻子粒镉有机碳

    西凉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周大量李柏霖曾强胡红娟...
    53-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凉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其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氮、磷元素及有机质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西凉湖沉积物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Cu、Zn、As、Hg污染情况在空间分布上相似,少数点位Cd、Ni、Hg元素达中度或重度污染,归因于养殖饲料和交通运输。西凉湖沉积物中氮、磷元素污染评价结果显示,磷元素污染情况相对较轻,80%的点位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氮元素污染情况严重,所有点位均达重度污染;氮、磷元素的综合评价中所有点位均达重度污染。有机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点位有机污染指数均大于0。50,达重度污染水平。结合氮、磷元素的评价结果,将外源污染归因于西凉湖曾经过度发展渔业造成的营养输入。

    西凉湖沉积物重金属营养元素有机质分布特征污染评价

    稗草对酰胺类除草剂抗药性水平的测定及对乙草胺的抗药性生理生化机制

    贾燕罗彦铮张添翼张林...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盆栽法测定了成都平原水稻稗草种群对4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抗药性水平,以及3个代表性稗草种群对乙草胺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成都平原稻区供试稗草种群对乙草胺均达中抗水平,抗性指数(RI)分别为12。37~16。46和16。15~21。86;对异丙甲草胺处于低抗或中抗水平,RI分别为9。41~10。44和9。69~10。98;对丁草胺处于低抗水平,RI分别为3。74~4。59和4。55~5。16;对苯噻酰草胺处于敏感或低抗水平,RI分别为2。45~3。79和2。73~3。98。在乙草胺胁迫下,抗性稗草种群与敏感种群实际光量子产额、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生化指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抗性稗草的损伤明显低于敏感型稗草。因此,成都平原稻区供试稗草种群对常见酰胺类除草剂仍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GSTs活性提高是稗草对乙草胺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

    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酰胺类除草剂抗药性生理生化机制

    陕西省核桃黑斑病新病原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雷琼林鑫王文俊屈佳楠...
    67-7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离田间红仁核桃(Juglans regia'Robert Livermore')病叶上的黑斑病病原细菌,通过科赫氏试验明确致病菌,并通过病原菌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从红仁核桃的田间核桃病叶中分离到23株菌落形态一致的细菌菌株,从中随机选取菌株进行科赫氏回接试验能引起红仁核桃叶片发病,通过生理生化表型试验,结合基于16S rDNA、gyrB、rpoD基因序列的多位点序列分析,将该病原鉴定为扁桃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mygdali)。随后对12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的6种药剂对该病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四霉素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50。353 4 μg/mL,其他药剂抑菌效果表现为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菌酮>噻唑锌>氢氧化铜。

    红仁核桃(Juglansregia'RobertLivermore')核桃黑斑病扁桃假单胞菌(Pseudomonasamygdali)新病原室内药剂筛选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