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翟思成

双月刊

1008-5912

xb417@163.com

0311-87251620 87251609

050031

河北省石家庄市槐中路417号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bei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返乡青年嵌入村务治理:逻辑、风险与政策保障

    高建设张扬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一重要指示突显了青年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返乡青年具有年龄、知识等方面的优势,给老龄化严重的乡村治理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人力资源.对返乡青年的关注不能仅局限于就业创业方面,帮助其嵌入乡村生活并积极参与村务治理,让其在乡村治理中留得下、待得住、干得好,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同样意义重大.通过文献综述、质性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乡土情感、就业创业、优化干部结构、文化传承等维度梳理了返乡青年嵌入村务治理的内在逻辑,从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能力、道德和融入难度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返乡青年嵌入村务治理的风险,并从价值宣传、能力培训、强化问责、加强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返乡青年嵌入村务治理的政策保障机制建设路径.

    返乡青年乡村治理村干部监督问责基层组织建设

    互联网时代青年生育观念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的理论视角

    王春凯刘璟贤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诸多影响青年育龄群体生育观念的因素中,网络媒体和大众传媒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互动仪式链的知识体系下,以当代Z世代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和线下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考察互联网对青年群体生育观念影响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传播媒体在影响青年群体生育观念的过程中,存在着一条"发现—再思考"的逻辑链条,并依托于"网络回音室"等机制,实现固化观念的再生产和传播,最终不同个体在互动仪式的各个环节中接受网络媒体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逐步重塑了其生育观念.

    互联网生育观念网络媒体传播互动仪式链Z世代青年

    从算法依赖到合理利用: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的算法茧房与破茧之径

    程富吴亦繁袁庚申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茧房阻碍了青少年的多元化阅读,危害到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算法茧房按不同层面可以分为信息茧房、认知茧房和社交茧房,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信息茧房使青少年获取信息单一化、碎片化、浅俗化,认知茧房主要会削弱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社交茧房会造成青少年与现实疏远和脱节.逐利至上的商业运营是滋生源头,相互影响的社交网络在强化偏好,用户兴趣和认知偏差是重要动因.为破解算法茧房,提出用户层面要增强信息素养、开展混合比阅读;平台层面要优化算法推荐系统,提供给用户更多自主选择权;"家校社"层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引导,开展学校数字阅读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帮助提高青少年数字化阅读能力和水平.

    数字化阅读算法依赖信息茧房认知茧房社交茧房信息素养媒介素养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党内法规制度效能提升研究

    马树颜李惠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作为未来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新征程上,必须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党内法规制度"作为一种政党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权威机关所制定的"专门规章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的一种内部正式规范",最能体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的制度优势.当前,要把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价值旨归,以政党治理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方略,以彰显中国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目标.

    国家治理现代化党内法规制度治理效能

    基层数字形式主义的表征、生成及治理

    孙璐杨侯再宣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在数字治理过程中出现了数字形式主义.数字形式主义表现形式多样,特征鲜明.基层数字形式主义的基本表征为,重视数字形式忽视工作效果、强调留痕漠视效率、热衷技术应用轻视人文关怀.科层制给予的压力、目标考核的推动、晋升激励的驱使、问责机制不健全的助涨,构成了基层数字形式主义的生成机理.有效解治基层数字形式主义,需要调正基层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加强数字化顶层设计消解数字贫困、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基层数字治理、健全容错机制提升基层干部数字执行力.

    基层数字形式主义数字治理数字政府

    社会治理转型对慈善组织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残疾人基金会的实证分析

    黄宝莹王爽
    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转型是我国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要机遇.在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过程中,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目标的善治导向、治理方式的制度化成为有利于慈善组织发展的积极因素.本研究基于残疾人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检验了社会治理转型对慈善组织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社会治理转型对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政府治理能力与慈善组织发展质量具有协同性,政府资源供给和制度支持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并且制度支持的中介效应强于政府资源供给.因此,政府要着力构筑慈善组织治理的新格局,强化对慈善组织的资源和制度支撑.

    社会治理转型慈善组织慈善事业公共服务残疾人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公益托管项目中的多主体角色研究——基于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曹迪梁奥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利多元主义重视多元主体责任,强调分权与参与,促进福利服务效益最大化.政府购买服务下的公益托管项目由多元主体参与,基于该视角,其中,政府是服务的购买者、社区是服务平台的提供者、社工机构是服务的承接者、市场是服务资源的供给者.这些多主体之间的关系需要建构,服务承接者社工机构与政府、社区、市场建构成三对强关联主体关系,社工机构在多主体中居于核心地位.为避免多元主体角色出现偏差,服务购买者需分权与角色定位,服务协助者需厘清权力界限,服务资源提供者需正确参与,服务承接者需发挥自主性.

    福利多元主义公益托管多主体角色政府购买服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高校思政课的美育渗透论析

    谌章明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实施美育渗透的重要阵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化高校思政课的美育渗透,是高校思政课的应有之义.在此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与价值主要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之美、人际关系的和谐仁爱之美、处事态度的中庸适度之美、政治伦理的民本思想之美、义利关系的公义胜私欲之美等.作为德育之载体的高校思政课与美育在方式、目标、效果和意义上的自然契合,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在可能性与可行性方面亦具美育渗透的积极条件与充分基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美、艺术美、思想美、气节美、自然美,渗透式地让大学生感悟中华美育精神,达致高校思政课的更佳功效.

    高校思政课美育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育精神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情怀培养策略研究

    张立坤黄天娥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对外汉语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文化教学不足的问题.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和对教师访问,探究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不足问题及其原因.在把中国文化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时,教师要考虑中国文化的全面性和层次性.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还要注意提升自我的跨文化意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从而让学生在汉语学习体验中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培养中国情怀.

    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方法

    "大思政"视阈下构建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多维评价体系的路径研究

    李萌周岩吴艳萍马骎...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育和体育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两项重要内容.随着学科融合、大思政以及课程思政的不断提出,高职体育教育教学也需要与德育有机融合,在"大思政"视阈下对高职体育教育教学的多维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为开展有效的体育教育教学评价提供全面支持.从体育知识技能、体能、整体健康发展、意志品质和思想教育五个维度出发,从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入手,构建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多维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能够为高职体育教育教学评价提供方向指导,从多维度促进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开展,从而持续促进高职体育教育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

    大思政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多维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