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农业科技
中南农业科技

邵华斌

月刊

hbxm87389001@163.com;hbxm@chinajournal.net.cn

027-87389001

430064

武汉武昌南湖瑶苑1号

中南农业科技/Journal South-Cent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80年,重点报道本省畜牧兽医战线上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刊物面向生产、面向市场、面向基层、面向养殖场家,突出实用,及时反映畜牧生产成绩、问题、措施及对策。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全省畜牧兽医科研、生产和教学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乡村互助伦理建构的意义、思路及措施

    马之凡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乡村互助伦理的建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互助型社会支持氛围,促进农民的组织化和乡村社会治理的完善,通过隐性契约的强化促进乡村经济和谐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探讨新时代乡村互助伦理建构的基本思路,提出通过培育乡村民众的互助发展观念、互利共赢观念、互助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素养,构建新时代乡村互助伦理的观念体系;通过加强村民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强化乡村自治组织的互助凝聚作用和"乡情"型精英权威的带头作用,政府在乡村互助互信机制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构建乡村内部互助的信任与凝聚机制;通过克服乡村内部"差序格局"的不良影响,形成村村互助、养老互助的组织化互助模式,创建符合乡村特色的新时代互助伦理体系,构建人情互助与组织化互助相结合的新型互助模式的具体措施.

    乡村互助伦理构建意义思路措施新型互助模式新时代

    晏阳初乡村治理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张明依朱卓越叶林茂
    184-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晏阳初是20世纪20、30年代乡村治理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根据平民教育运动的经验提出了以民族再造为目标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对乡村进行改造,其方法呈现出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特征.中国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的建设处于关键时期,"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显得尤为重要,实现乡村的改革与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通过对晏阳初乡村治理思想主要内容的梳理,总结晏阳初乡村治理的经验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启示.

    乡村治理晏阳初思想当代价值启示

    耕地"非粮化"法律规制的局限与完善对策

    董雨瑞
    188-19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场所,通过法律规制耕地"非粮化"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国家战略在制度安排上的现实需求.在结合耕地"非粮化"情况及成因的基础上禀明定义,详列其政策、法律规制的情况,通过运用归纳分析等方法,厘清国家政策、法律对规制耕地"非粮化"行为的规定及脉络,进而分析耕地"非粮化"在法律规制过程中存在诸多政策、法律的局限.分别从立法、司法、执法的不同视角给出规制耕地"非粮化"法律对策和思考,以期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耕地"非粮化"法律规制体系.

    耕地"非粮化"法律规制土地法治耕地用途局限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主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程超朱波
    19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主体意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关键作用,体现在提高农民的自主能力、调动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发展意识,促进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中国农民主体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实践基础,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演变进程,其主要内容也不断与时俱进.中共十八大以来,农民主体意识基本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化,但依然存在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生态环保意识不足、经济创新意识缺乏和教育知识水平薄弱等问题.新时代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农民主体意识进行培育,将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有机融入农民主体意识培育过程,不断增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作用.

    农民主体意识乡村振兴五个振兴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分析——以㵲阳河风景名胜区为例

    赵勤师静李磊蒲应春...
    200-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背景下,以贵州省㵲阳河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开展调研,分析总结在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内在原因,提出统筹谋划总规修编、有序推进条例修订、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开发利用与宣传推广、强化惠民举措的实施,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路径,为贵州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国土空间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㵲阳河风景名胜区

    高校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活化城市工业遗址为例

    徐畅王德彩李凡谷香香...
    205-207,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析工业遗址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生态价值的基础上,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理论指导,阐述"工业遗址活化"融入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对园林类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提出融合"工业遗址活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以期为高校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园林类专业工业遗址活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等院校

    生态文明背景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

    谭丽凤粟海军杨妙丹杨再玺...
    208-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而通过思政引领,立德树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主要途径.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尤为重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是森林保护、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深入挖掘生态文明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探索实现思政教学的有效转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态文明建设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课程生态文明思政建设课程思政体系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建议

    农梦玲梁琼月韦燕燕李桂芳...
    212-2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时代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职业化转型改革背景,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对农业资源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及其普遍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整合、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拓宽考核形式和增补开放大型仪器设备等方面提出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建议.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质量提升

    基于创新性工程化应用人才培养的科研平台和专业教研室联动机制构建与实践——以新建本科院校宜宾学院食品类专业为例

    杨丽冯瑞章王松刘燕...
    215-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性工程化是新工科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针对传统工科专业学生实训与创新脱节、行业接触不多、参与管理过程不足、经济性分析训练偏少等问题,通过培养方案课程工程化、科研平台工程化、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等举措,将高校工程技术类科研平台纳入工科专业学生创新性工程素养培养的实训教学-创新应用体系.探索一套适合高等院校工程技术类科研平台服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性工程素养培养的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改革机制,旨在为推广应用提供示范,为迎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支撑.

    创新性工程化应用型科研平台专业教研室联动机制宜宾学院食品类专业

    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动物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探索

    杨艺张俊杰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的身体形态、器官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态、行为进化以及与人类相关的各类生命活动的科学.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提升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法(PBL)和团队协作的教学法(TBL),并结合线上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构建科学完整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动物生物学实验多元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