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农业科技
中南农业科技

邵华斌

月刊

hbxm87389001@163.com;hbxm@chinajournal.net.cn

027-87389001

430064

武汉武昌南湖瑶苑1号

中南农业科技/Journal South-Cent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80年,重点报道本省畜牧兽医战线上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刊物面向生产、面向市场、面向基层、面向养殖场家,突出实用,及时反映畜牧生产成绩、问题、措施及对策。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全省畜牧兽医科研、生产和教学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文明建设的问题和实践

    尹莉樊洁
    225-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讨农业高职院校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农业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路径和策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文化战线作用,以培养更多具有乡村建设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的人才,助力乡村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高职院校乡村文明建设问题实践

    中国油菜产业发展、机械化应用情况及展望

    陈建军张潇予张泽通张璐...
    229-232,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中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形势,介绍了油菜油用、观赏、菜用、蜜用、饲用、肥用等功能,分享了油菜机械化应用情况,基于油菜多功能利用模式,从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政策保护、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油菜多功能利用、提高产业效益方面提出建议,加大油菜产业发展力度,扩大生产面积,增加油料作物供给能力;因地制宜,加大油菜多功能利用开发;运用功能叠加模式,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油菜全程机械化应用,提升油菜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油菜产业产业发展机械化应用多功能利用模式展望

    太子参连作障碍形成机理及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卜建超郑生文应佳檬林玉洪...
    23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子参是常用中药,连作障碍一直是影响太子参发展的因素.从外在原因及内在因素综述了太子参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分析了休耕、土壤灭菌法、施用微生物菌肥和合理轮作对缓解太子参连作障碍的应用,并对太子参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以期为太子参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太子参连作障碍形成机理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中南农业科技》征稿

    《中南农业科技》编辑部
    237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荔枝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李景顺刘美陈嘉升孟亚男...
    238-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荔枝目标检测任务和荔枝目标分割模型两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荔枝识别技术在开花率估算与产量预估、采摘识别与定位、果实与主茎分割3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归纳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荔枝目标检测技术和分割技术的常见方法和应用,同时指出深度学习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荔枝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加大复杂环境下精准识别技术研究、提高轻量化模型检测速度、利用小规模数据集模型和弱监督模型进行训练,以实现实时准确识别.

    荔枝识别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研究进展

    六堡茶香气成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杨桂强李吉生莫璋红吴玉钧...
    247-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六堡茶香气成分提取及检测方法以及香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分析探讨了六堡茶香气研究的难点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提升六堡茶的加工品质提供思路.

    六堡茶香气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赤霉病不同药剂防治田间效果的对比

    魏遵龙柴爽张平万龙...
    250-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北省南漳县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赤霉病的防控药剂,采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48%氰烯·戊唑醇、45%戊唑·咪鲜胺、30%醚菌·氟环唑、5×108 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20%井冈·枯芽菌共7种药剂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和30%醚菌·氟环唑病指防效较好,分别为88.05%和81.39%,其中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处理的实际小麦产量为7 353.75 kg/hm2.考虑到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组合的防治成本,可以在南漳县优先推广30%醚菌·氟环唑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

    小麦(TriticumaestivumL.)赤霉病药剂防治田间效果

    白花菜地方品种永红1号的选育

    吴富梅李舒吴洲张安明...
    253-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红1号是从湖北省安陆市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地方品种中通过单株选择培育的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强,早熟,播种17d左右可采收,株高50 cm左右,裂叶,苗期叶色为嫩绿紫红色,采收时主薹紫红色,有刺;每公顷产量17 250~18 750 kg.适宜在湖北省孝感市、荆门市、武汉市、荆州市、随州市、黄冈市等地或气候和土壤类似的地方保护地栽培或露地栽培.

    白花菜(CleomegynandraL.)地方品种永红1号选育

    不同栽培方式对四个水稻品种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张郅昊卢其强甘强陈霞...
    256-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比分析机械插秧、旱育软盘抛栽(机抛)、飞机直播和人工直播4种栽培方式水稻(Oryza sativa L.)的产量、投入及效率,为湖北省荆州市水稻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明显影响,其中人工直播方式在产量和效益上表现最优,而机械插秧和旱育软盘抛栽由于成本较高,产量优势不明显.飞机直播虽然作业效率高,但产量和效益较人工直播有所下降.

    水稻(OryzasativaL.)品种栽培方式产量效益

    不同处理方案对新疆褐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效果的影响

    陈幻喜刘建明李涛杨光维...
    259-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新疆褐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效果,降低新疆褐牛的妊娠成本和提升饲养效率,选用孕酮阴道栓(CIDR)、氯前列醇钠(PG)、戈那瑞林(GnRH)、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GS)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HRH-A3),设计了2种新疆褐牛同期发情-定数输精方案,分别为GnRH+PG+GnRH+AI+LHRH-A3(方案I)、CIDR+PMGS+PG+AI+LHRH-A3(方案Ⅱ),在冬季和夏季对新疆褐牛进行同期发情-定时输精处理,并统计新疆褐牛的同期发情率和妊娠率.结果表明,方案Ⅰ、方案Ⅱ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68.75%、90.91%,妊娠率分别为59.38%、84.85%;2种新疆褐牛同期发情-定数输精方案均获得较高的同期发情率和妊娠率,其中,方案Ⅱ效果更佳,季节因素对新疆褐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冬季效果要优于夏季,但差异不明显.在相同饲养管理环境下,方案Ⅱ效果稳定,发情率、妊娠率高,操作简便,更适合在新疆褐牛中推广应用.

    新疆褐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发情率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