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冶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冶金
河北冶金

褚建东

月刊

1006-5008

hbyj@chinajournal.net.cn

0311-87930065 85671316

050031

河北省石家庄市跃进路167号

河北冶金/Journal Hebei Metallur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转炉炼钢用球团复合结合剂的开发

    姚增远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钢厂除尘灰等二次资源进行绿色、循环再利用,根据转炉炼钢工艺要求,需将炼钢除尘灰等二次资源配加适量造渣材料制成转炉炼钢用冷固球团.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结合剂制备球团,冷固球团强度约100 N、粉面率在20%以上,强度低,粉面率高,使用过程中利用效率较低.通过对结合剂机理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可以在复合剂中配加大量有机物的前提下,加入适量分散剂,提高其使用效果;并确定在工业淀粉50%、钠盐25%、硅微粉25%的配比下,固定混合料、结合剂添加比例不变,复合结合剂的成球效果最好.工业试验证明,结合剂添加比例1.5a%、搅拌时间210 s/缸、压球机压力4~8 MPa、辊坯线速度0.35~0.45 m/s时,制备的复合结合剂用于炼钢用球团,冷固球团的初始强度提高到200 N以上,最终强度达到800 N以上,粉面率降低至5%以下,可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提高使用效率.

    转炉复合结合剂冷固球团搅拌时间压球工艺强度

    连铸机末端重压下对高建Z向钢铸坯质量的影响

    栾文林刘志远贾永杏王重君...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铸坯内部中心偏析、板材探伤合格率(80%以下)低的问题,河钢集团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在280 mm×1 800 mm断面板坯连铸机10#、11#扇形段位置实施了重压下技术,总压下量达到24 mm,在生产高建Z向钢时,铸坯致密度提高,中心偏析明显改善,铸坯晶粒尺寸随着压下量的提高显著细化.利用低倍、金相组织分析,以及铸坯碳偏析指数、致密度和真密度等实验,分析了重压下对连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下量的增加,铸坯中心偏析与疏松逐步改善,低倍C级品率由原来的85%提高至98%;连铸坯断面组织也发生晶粒的细化,有明显的细化晶粒效果;当铸坯中心偏析为C级1.0时,中心碳偏析指数均可有效控制在1.10以内;铸坯的真密度整体提升,重压下工艺下铸坯中心位置真密度提升0.17%;C级≤0.5级比例≥98%;铸坯中心偏析C级率(≤0.5级比例)综合比例达92.9%.重压下技术应用后,高建Z向钢铸坯晶粒尺寸随着压下量的提高显著细化,中心偏析得到明显改善.

    板坯连铸机重压下工艺低倍照片金相组织碳偏析指数致密度真密度

    超低碳钢RH高效脱碳工艺优化

    刘泳李素芳王鑫张彩东...
    72-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IF钢过程中RH精炼周期较长的问题,研究了强制脱碳吹氧时机及脱碳终点时机对冶炼时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吹氧时机提前至碳氧反应剧烈阶段,吹氧开始时间由真空循环260 s提前至180 s,脱碳时间从943 s降至860 s,提高了脱碳速率,缩短了脱碳周期.脱碳终点处,CO+CO2含量在0.8%~2.0%之间时,RH精炼废气中CO+CO2含量与钢水中碳含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碳含量随CO+CO2含量的降低而减小.在保证终点碳含量小于15 ppm的内控条件下,CO+CO2含量由0.8%~0.9%增至1.35%~1.40%时,脱碳周期由860 s降至803 s.通过优化强制脱碳吹氧时机及脱碳终点时机,RH循环脱碳时长由943 s降至803 s,缩短140 s.经过编程移植,开发的脱碳时间智能化模型与RH炉自身所带的激光废气分析仪相结合使用,有效缓解了 RH脱碳过剩,提高了脱碳效率,同时为实现自动控制脱碳打下基础.

    超低碳钢吹氧脱碳CO+CO2精炼周期

    45钢水口结瘤原因及控制

    李文博郝丽董诗朋周胜刚...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 45钢生产过程中中间包水口结瘤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利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及EDX荧光分析技术监测了钢液波动情况及水口结瘤物的成分.结果表明:高熔点Al2O3非金属夹杂物和钙处理过程形成的CaS在中间包浸入式水口内壁聚集是水口结瘤的原因.减少Al2O3的产生量,同时防止过量的[Ca]与[S]形成CaS是解决水口结瘤的根本措施.通过将钢水成品钙含量控制在6 × 10-6~10×10-6;LF过程渣料配比二元碱度控制在3.5~5范围,做到硫含量可控,同时硫合金化前置到VD真空前;将LF离站铝含量控制在≤0.015%;VD真空后减少合金化种类,铝合金化后进行钙处理,间隔时间设定为3~5 min;钢水过热度控制在25~35 ℃等工艺措施改善了 45钢的可浇性,实现了整浇次稳定生产,中间包水口结瘤问题随之解决.

    45钢含硫含铝钢中间包水口结瘤夹杂物钙处理

    高炉放散煤气治理技术

    李永军冯燕波马广霄祁四清...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了高炉均压放散煤气和休风放散煤气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高炉均压放散煤气干法回收技术自2014年起逐步在京津冀地区率先获得推广应用至今,经过多次迭代更新,最终形成了"三级除尘+高效引射+智能控制"的引射法均压煤气干法全回收技术,该技术成熟可靠,已在国内多数高炉上获得成功应用.对于高炉休风放散煤气治理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当前的主流技术路线是利用现有煤气净化设施,通过在调压阀组区域并联引射器,对高炉休风末期、炉顶放散阀开启前的炉内低压煤气强制回收进入管网,可实现休风煤气全量回收,达到应收尽收,在休风结束时,高炉炉顶放散阀开启前,炉顶压力可降至0~1 kPa.但该技术仅适用于长期休风和短期休风,不适用于降料线休风和事故紧急休风.鉴于高炉休风过程的煤气回收操作是一项危险性作业,对休风放散煤气的治理还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谨慎选择.选择技术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节能环保、投资、运行维护成本对高炉生产的影响以及系统是否能安全可靠运行等多方面的因素,采用性价比高的技术实现钢铁企业的长期绿色发展.

    高炉放散煤气回收均排压高炉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