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

狄岩

半月刊

1002-7386

hb85882942@126.com

0311-85989639,8598963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医药/Journal Hebe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办刊方针,坚持科学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Betatrophin、Fetuin A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王晓梅周爱红孙建玲牟晓斐...
    2565-2568,2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胎球蛋白A(Fetuin A)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前瞻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28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干预,且干预至分娩.检测、对比GDM患者确诊当天、分娩前的血清Betatrophin、Fetuin A水平;记录GDM患者的妊娠结局,将患者依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组和良好组,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情况,分析确诊当天血清Betatrophin、Fetuin A水平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GDM患者分娩前的血清Betatrophin、Fetuin A水平均低于确诊当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的280例GDM患者中,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68例,发生率24.29%;不良组的血清Betatrophin、Fetuin A水平均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患者确诊当天的血清Betatrophin和Fetuin A水平高是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GDM患者确诊当天的血清Betatrophin、Fetuin A水平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的线下面积(AUC)均>0.70,预测价值较理想,且以联合预测的价值最好.结论 血清Betatrophin、Fetuin A水平在GDM患者中存在异常变化,治疗后可见明显下降,且血清Betatrophin、Fetuin A水平能够对GDM患者妊娠结局产生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促代谢因子胎球蛋白A妊娠结局

    凤尾草总黄酮调控miR-1274a表达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李威王婷张红蕾
    2569-2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凤尾草总黄酮对胃癌AGS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AGS细胞分为对照组、凤尾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anti-miR-NC组、anti-miR-1274a组、凤尾草总黄酮+miR-NC组和凤尾草总黄酮+miR-1274a组.以MTT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AGS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记法分析各组AGS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凤尾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AGS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数以及MMP-2和MMP-9蛋白表达、miR-1274a相对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1274a组AGS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数以及MMP-2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凤尾草总黄酮+miR-NC组比较,凤尾草总黄酮+miR-1274a组AGS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降低(P<0.05),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数以及MMP-2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凤尾草总黄酮通过下调miR-1274a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AGS增殖、迁移和侵袭.

    凤尾草总黄酮胃癌miR-1274a增殖迁移侵袭

    circATRNL1靶向miR-181a-5p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卢迪黎瑶梅希邱平...
    2574-2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ircATRNL1靶向miR-181a-5p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HK-2细胞分为对照(Con)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HG)组(25 mmol/L葡萄糖)、HG+pcDNA组(转染pcDNA,25 mmol/L葡萄糖)、HG+pcDNA-circATRNL1组(转染pcDNA-circATRNL1,25 mmol/L葡萄糖)、HG+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25 mmol/L葡萄糖)、HG+anti-miR-181a-5p组(转染anti-miR-181a-5p,25 mmol/L葡萄糖)、HG+pcDNA-circATRNL1+miR-NC组(转染pcDNA-circATRNL1和miR-NC,25 mmol/L葡萄糖)、HG+pcDNA-circATRNL1+miR-181a-5p组(转染pcDNA-circATRNL1和miR-181a-5p模拟物,25 mmol/L葡萄糖).RT-qPCR检测circATRNL1和miR-181a-5p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circATRNL1和miR-181a-5p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Con组比较,HG组HK-2细胞凋亡率、miR-181a-5p相对水平、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circATRNL1相对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G+pcDNA组比较,HG+pcDNA-circATRNL1组HK-2细胞凋亡率、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G+anti-miR-NC组比较,HG+anti-miR-181a-5p组HK-2细胞凋亡率、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circATRNL1与miR-181a-5p直接特异性结合.与HG+pcDNA-circATRNL1+miR-NC组比较,HG+pcDNA-circATRNL1+miR-181a-5p组HK-2细胞凋亡率、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circATRNL1靶向miR-181a-5p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炎症损伤.

    circATRNL1miR-181a-5p肾小管上皮细胞高糖细胞凋亡炎症

    CAPD患者肌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贾兰芳李雪梦王欢欢孙秀娜...
    2579-2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肌少症与非肌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规律接受CAPD治疗时间>3个月、资料完整患者123例.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法评估患者营养状况,肌少症的诊断采用最新EWGSOP 2法评价,并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生化指标.按照有无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25例)和无肌少症组(98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情况,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法探讨影响CAPD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123例CAPD患者中存在肌少症25例,患病率为20.33%.2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SGA、HGS、LTI、FTI、E/I、BMI、ALB、25(OH)D、hs-CPR、G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HBG、TCH、TG、Ca、P、PTH、RRF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SGA、HGS、LTI、BMI、hs-CPR是腹透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论 腹透患者肌少症比较多见,年龄、透析龄、SGA、HGS、LTI、BMI、hs-CRP是腹透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因素.

    腹膜透析肌少症发生情况相关因素

    他克莫司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颜聪亚赵帅乞国艳刘鹏...
    2583-2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他克莫司是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免疫治疗的重要二线药物,探讨他克莫司治疗MG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而指导MG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9年收治的应用他克莫司治疗的MG患者88例:男33例,女55例;中位年龄50岁.分析与他克莫司疗效的相关的因素:性别、发病年龄、病程、Osserman分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血钙水平,既往是否行胸腺切除术、既往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 88例应用他克莫司治疗的MG患者中,有效6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他克莫司疗效与病程、既往是否行胸腺切除术、血钙水平相关(P值分别是0.006、0.005、0.0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0.294,95%CI=0.104~0.836,P=0.022)、既往是否行胸腺切除术(OR=3.572,95%CI=1.183~10.788,P=0.024)、血钙的水平(OR=3.251,95%CI=1.168~9.045,P=0.024),是影响他克莫司疗效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病程短、胸腺切除、血钙水平高是他克莫司有效的独立因素,在预测他克莫司在临床中治疗MG的疗效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用药参考.

    他克莫司重症肌无力多因素分析治疗结果

    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miR-623表达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王官峰马锋陈如
    2587-2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研究调控微小核糖核酸-623(miR-623)表达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经过培养、转染后,分为膀胱癌组、miR-623上调组、miR-623下调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623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磷酸蛋白激酶B(p-AKT)、磷酸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KT、mTOR基因.结果 miR-623上调组表达低于膀胱癌组、miR-623下调组;miR-623下调组表达低于膀胱癌组,高于miR-623上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623上调组AKT、mTOR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膀胱癌组、miR-623下调组;miR-623下调组AKT、mTOR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膀胱癌组,高于miR-623上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623上调组p-AKT、p-mTOR蛋白表达低于低于膀胱癌组、miR-623下调组;miR-623下调组p-AKT、p-mTOR蛋白表达高于miR-623上调组,低于膀胱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控miR-623可以影响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参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过程,在膀胱癌中起到重要作用.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微小核糖核酸-623

    天麻素经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帕金森大鼠的干预作用

    李阳邵宇
    2591-2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天麻素对帕金森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50只SD健康雄性大鼠,10只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帕金森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5组大鼠分别干预.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NF-κB通路、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其他4组大鼠达标所需训练次数较高、记忆成绩、两侧神经元数量较低(P<0.05);高剂量组大鼠达标所需训练次数低于模型组、低、中剂量组,记忆成绩、两侧神经元数量高于低、中剂量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他4组大鼠TLR4、NF-κB p65、p38MAPK、Wnt3a、β-catenin表达及TNF-α、IL-1β、IL-6水平较高(P<0.05);高剂量组大鼠TLR4、NF-κB p65、p38MAPK、Wnt3a、β-catenin表达及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模型组、低、中剂量组(P<0.05).结论 使用天麻素对帕金森大鼠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修复神经元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帕金森大鼠脑组织炎性反应、调控细胞凋亡蛋白表达有关.

    帕金森天麻素炎性反应神经损伤细胞凋亡

    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评价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兰恒宾徐谈震周淑萍
    2595-2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dieal solution,TOPSIS)法对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方法 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结合相关指南和文献,制定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依据建立的标准收集151例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临床信息,包括基础疾病、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用法用量、临床结局等,采用加权TOPSIS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151份病例中,完全符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合理评价标准15例,不合理原因主要集中在联合用药不适宜71例(47.02%)、用药前后未监测电解质49例(32.45%)、遴选药物不适宜(胆汁淤积型肝损伤)33例(21.85%)、无适应证用药23例(15.23%).相对近似度(Ci)≥0.9有24例(15.89%),0.8≤Ci<0.9有2例(1.33%),0.7≤Ci<0.8有68例(45.03%)、0.6≤Ci<0.7有42例(27.82%)、0.5≤Ci<0.6有15例(9.93%),通过加权TOPSIS法,判为合理用药24例(15.89%),判为基本合理用药112例(74.18%),判为不合理用药15例(9.93%).结论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合理性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医院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使用基本合理,但在联合用药、监测电解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其使用.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合理性评价

    穴位埋线、柴龙逆萎汤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肝胃气滞型非H.pylori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李永娟刘永香刘倩赵俊精...
    2599-2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联合柴龙逆萎汤及质子泵抑制剂对肝胃气滞型非H.pylori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为临床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并满足研究条件的肝胃气滞型非H.pylori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穴位埋线联合柴龙逆萎汤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8(IL-8)、白介素-11(IL-11)以及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情况,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PGⅠ/PGⅡ等水平变化情况,评估2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8、IL-11水平低于对照组,G-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GⅠ、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4.40%低于对照组的14.10%(P<0.05).结论 肝胃气滞型非H.Pylory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基础上辅以穴位埋线联合柴龙逆萎汤,有效促进患者炎性症状改善、促进胃黏膜功能,有助于提升及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非H·Pylory感染质子泵抑制剂穴位埋线柴龙逆萎汤

    药学服务联合个性化管理在糖尿病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郭琼杰史文宗安迪王克华...
    2603-2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联合个性化管理措施在糖尿病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依循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个性化管理,观察组采用药学服务联合个性化管理.对比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血糖值、血脂达标率、低血糖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社会功能、活力、心理功能与身体疼痛评分.结果 干预前各指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药学服务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4.35%)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6.52%)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7.39%、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功能、活力、心理功能与身体疼痛等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学服务联合个性化管理方式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水平,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或其他并发症,对糖尿病慢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药学服务个性化管理糖尿病慢病管理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