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池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池学院学报
河池学院学报

覃伟年

双月刊

1672-9021

HCSF@chinajournal.net.cn hcxyxb@163.com

0778-3147615

546300

广西宜州市

河池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近年来有100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报刊转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北冈正子的"材源鲁迅"

    姚洁蒋永国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学者北冈正子从"材源"角度探索鲁迅与域外文化、文学的关系,努力呈现鲁迅文学的渊源,并把比较文学实证研究推向成熟。她的"材源鲁迅"着力溯源鲁迅文学的"原点",而非思想和政治的"原点",而且极大程度地敞开了周树人到鲁迅的路径。这对于回归真实的鲁迅具有重要价值。

    北冈正子"材源鲁迅"实证"原点"

    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的流弊及破局之途

    刘雨
    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型化写作是中国网络文学的一大鲜明特征。最早的类型化写作的作品可以追溯到宋代的话本小说,主要表现为结构模式、功能元素、情节发展等方面基本相同,呈现出明显的复制倾向。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呈现泛滥局面,缺乏社会体验和理性思考,不利于网络文学自身良性发展及焕发文学真质。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局面的改变要求作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坚持"文学为人生而写作";各级作家协会和网络文学平台应积极发挥资源和制度优势,优化作者生存环境,利用技术手段抑制"同质化"书写。突破类型化写作模式,有助于推动网络文学走向真实和拓展深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文学真质

    "凝视的游戏":权力场域下《雪国》中驹子的多重主体性意蕴

    张思睿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凝视"作为文化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指向权力与主体性的交互。川端康成的《雪国》通过岛村与艺伎驹子的纠葛,展示了凝视、压迫与宰制的思想轨迹。通过聚焦于《雪国》中凝视与权力的复杂的交织关系,可以探究权力话语是如何对处于社会边缘的驹子进行定位与压迫的。文章分析驹子在性别、阶级和地域维度上的主体性构成,即身处从属地位的贫困女性、劳动人民和乡下人,旨在进一步剖析其在权力结构下的他者定位,以期为文学作品中边缘群体的多维主体性的建构提供新的视野。

    《雪国》中的驹子凝视主体性他者宰制

    《回响》的解构主义分析

    董淘熊艳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西2023年8月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回响》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征。文章基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观照东西的这部小说,认为该小说颠覆了男性中心主义,打破了真假二元对立,采用非线性叙事方式且令小说文本的意义处于"延异"之中。东西对小说《回响》的解构之旅向读者展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者去探究个体心灵的"秘密地带和独特感受"。

    东西《回响》解构主义二元对立

    壮族民间刘永福传说的口述史意义

    陈金文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族民间的刘永福传说包括少年磨难、义气与度量、投奔三点会、计败番鬼四个主题的内容,基本反映了刘永福波澜壮阔的一生。流传于壮族民间口头的刘永福传说具有的参史之错、补史之缺、详史之略的口述史功能,可以纠正某些治史者对刘永福的不正确认识。刘永福传说保存了许多书面文献所没有记录的可贵史料,壮族民间传说中刘永福的形象更丰满,事迹更具体细致。

    刘永福壮族民间传说口述史意义

    《搜神记》中人类幻化故事类型及其文化意蕴研究

    曾旭彤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其中的人类幻化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彼时人们的社会生存处境。通过梳理《搜神记》中的人类幻化故事文本可以发现,其幻化类型主要有人神幻化、人鸟幻化、人狐幻化、人鳖幻化以及人鬼幻化五种。相比其他类型的幻化故事,人类幻化以人与自然界的跨界转换为主,故事呈现出以人为主体的诉求表达,人们通过幻化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幻化"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因此,对人类幻化故事的类型分析,有助于揭示文本主人公彼时的生存处境,进一步解读"人类幻化"隐含的深层文化意蕴,认识志怪小说社会学层面的价值。

    《搜神记》人类幻化志怪小说文化意蕴

    春节家祭仪式的传承与现代变迁——基于四川省江油市永胜镇的田野调查

    谷茂君孟令法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节家祭仪式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基本组织单位,在新旧交替之时举行祭祀祖先和各类民间俗神的传统仪式活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以父系为轴,以孝为核心,强调宗法制的家庭伦理观念,并推动家祭仪式的弘扬与传承。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统祭祀仪式也在社会变革中不断变迁。由此,以江油市永胜镇家祭仪式为例,运用家庭民俗学方法,通过对该地区春节家祭仪式过程与祭祀对象的考察,可以发现,孝道文化、祈福迎祥和文化认同是仪式传承的核心内容,非遗保护为仪式传承提供政策支持。而现代化和城市化语境下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思想观念的时代变迁是影响家祭仪式内涵与外延发生改变的主客观原因。

    春节家祭仪式家庭民俗学传承与变迁

    出土文献视域下"德"义的历史嬗变

    寇占民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出土文字材料的不断丰富和古文字考释的不断突破,加之考古发现研究成果的不断出新,"德"的原始意义与形体演变也获得了新材料的证明。"德"观念的产生源自上古时期的立表测影、观象授时,它原本是华夏先民树立染表测定时空观念来获取大自然运行规律的一种实践活动。"德"的原始义就是槷表所体现出来的正与直,以此为原点,"德"逐渐衍生出了以顺天听命为基准的政治制度、宗教观念和人文修养。"德"在殷商甲骨文中写作"徝",涵义是遵循上帝或祖先神的指示去行事;在两周金文中多写作"德",具有了天帝的旨意与个人的德行双重涵义;在战国楚简中多写作"悳",其意义也多指向了个人的内在修养与品行。

    起源嬗变古典哲学出土文献

    短视频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探索

    刘雨过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各种短视频APP是当今流行于移动互联网的热门应用软件,以短视频软件为平台进行演讲、朗诵、微课制作等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可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的途径之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于反复训练后录制教学技能视频再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存在的师范生技能训练不足、师生沟通不畅、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教学技能训练,能利用智能手机丰富功能,灵活安排训练时间,打破常规训练方式的限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起一套线上教学技能训练的新方法。

    短视频抖音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教学技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视域下广西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邓岐杏陈韶光梁洸强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风情推动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广西南宁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区域,其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向世界展示自身魅力的一张名片。广西旅游业日益高端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广西自身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围绕着补全产业链,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广西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制造业整体发展,其中工业与旅游业发展相互融合,可通过广西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形成更丰富多样的旅游产业资源,实现双赢。

    广西旅游装备制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