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池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池学院学报
河池学院学报

覃伟年

双月刊

1672-9021

HCSF@chinajournal.net.cn hcxyxb@163.com

0778-3147615

546300

广西宜州市

河池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近年来有100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报刊转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奔跑中的执著追求与幸福回望——评宋先周散文集《朝着幸福的方向奔跑》

    谭为宜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先周散文集《朝着幸福的方向奔跑》有独特的写作个性,作品中既表现了桂西北山区的地域特色,同时又将浓烈的情感铺陈在描写的对象上,十分感人。在意象的创造和语汇的运用上显示了较好的艺术功底。文章从独特的南国乡野生活再现、浓郁的感恩父母情结倾诉、对幸福的执著追求与深情回望、苍凉生活蕴味的诗意书写等四个方面对该散文集进行了评述。

    散文集地域特色幸福追求情感力量

    民族、地域与生命:何述强散文历史叙述的三个向度

    农丽婵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仫佬族作家何述强的散文创作近两年来在广西文坛引发了关注。何述强散文的历史叙述主要分为三个叙述维度:民族、地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三个叙述维度贯穿其散文创作的始终。在这个多维度的历史叙述中,作家无意识"自我"与"他者"双向书写趋势明显。他借助多元的历史叙述方法和文化对比的写作视野,在历史和当下的"时间之野"中往来穿梭,不断寻找自我的根源和建构自我。

    何述强历史叙述向度

    现代化背景下新乡土小说的主题书写研究——以桂西北作家群为讨论中心

    白妙婷翟晓甜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以桂西北作家群的新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细读法、文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试图以桂西北作家群为讨论中心往纵深处分析现代化背景下新乡土小说的主题书写,探究在现代化浪潮逐渐淹没中国乡土世界的时代环境中,桂西北作家是如何通过观察新乡土世界的变化,指出新乡土世界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以展现乡民在时代罅隙中的人性挣扎、底层人民被现代化进程侵蚀的生命困境及以历史意识观照新乡土世界为切入点,对时代作出属于自己的回应与思考。

    新乡土小说桂西北作家群现代化主题书写

    清代壮族文人韦继新之诗文创作及其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周佐霖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韦继新是清代一位略有名气的壮族文人,他的诗文创作颇丰但现存不多,偶有赋体作品,其创作以忧国伤时、遣怀言志、田园景物、相思悼亡等为主要内容。因教育经历、诗友交往、时代背景等因素影响,其诗歌思想深厚,体裁上多为律诗,具有效仿、接受杜甫诗歌的鲜明特征,剖析其创作可拓宽广西古代壮族文人文学的地缘研究。

    广西古代壮族文人文学韦继新杜甫诗歌接受

    主持人按语

    冰马
    31页

    "隐性空间"在创意写作课堂的表现及功能

    谭旭东陈捷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意动力来源主要有内力与外力两类。在创意写作课堂(此语境下的"课堂"亦称"工作坊"或"工坊")中,通常通过颠覆或遵循成规以外力来源获取创意,而创意写作"隐性空间"的构建,则为创意提供作为内力来源的获取途径。"隐性空间"在创意写作课堂上表现为成员深掘自身经验以到达内心隐秘之处来获取在此之前未曾被察觉却始终存在的、受经验影响的意识。这种"深掘"的形式对创意写作工坊的内外部条件提出要求,使个体(包括少数群体)的独立性在工坊活动中得到尊重与展现;在安全私密的空间内成员拥有自由平等的话语权,总结个体层面的"隐性空间"。文章从创意写作学科视角分析"隐性空间",讨论其对工坊成员创作与作品方面的表现及功能,思考在此范畴下的创意写作课堂新范式并提出基于此的工坊设置思路。

    创意写作创意写作工坊隐性空间"隐性空间"表现及功能

    创意写作视阈下的高校写作资源与诗歌生态管窥——以"上大·戴望舒新诗工场"为中心

    汪雨萌施岳宏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课程、校园诗社营造了高校诗歌生态"诗可以群""诗可以教"的空间。"上大·戴望舒新诗工场"引领着创意写作学的理念与方法,探索着一条整合专业课程与社团组织的诗教路径,为高校诗歌生态提供了重视诗歌技艺训练的专业写作系统,也在接续学院精神的基础上营建了多元的诗歌审美环境。

    诗歌生态创意写作高校诗人校园诗社

    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坊的经验及问题

    张小燕张永禄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荷华作家工作坊(亦称"爱荷华写作工坊")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为深广的写作工坊,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创意写作教育有较大的示范效应。在教育理念上,爱荷华写作工坊奉行以阅读为核心的写作教学法、坚持"写你知道的""寻找你的声音""展示而非讲述"等教学与创作原则;在管理模式上,以恩格尔为代表的管理者通过拉取赞助资金、加强与出版业联系等管理方式,大力推动爱荷华写作工坊在声誉和规模上的扩张;在意识形态与伦理问题上,爱荷华写作工坊曾服务于单边国际文化扩张,并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加剧了爱荷华写作工坊在伦理上的危机,即对个体创造力的挫败、歧视问题和性别暴力现象。客观呈现和剖析爱荷华作家工作坊的个案可为中国发展创意写作提供重要的借鉴。

    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恩格尔创意写作意识形态

    从壮族名士郑献甫传说看当代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意义

    陈金文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壮族名士郑献甫有不少传说在流传,这些传说中的相当一部分反映了郑献甫赋闲村居期间在家乡的活动,这部分传说反映了传统社会士绅在乡村建设与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郑献甫传说对传统社会士绅参与乡村治理情况的历史反映,对当前乡贤返乡参与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振兴乡村有重要借鉴意义,为当代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份重要参考。

    郑献甫传说士绅乡贤乡村振兴

    依托河池红色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研究

    韦柳韦建益秦海燕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河池各族人民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价值引领和有力支撑。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各族人民百折不挠、勇于拼搏,团结统一、无私奉献、勤劳务实、开拓进取的共同精神特质。依托河池红色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着重从思想基础、经济基础、阵地基础下功夫,构建以河池红色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实践路径,为共同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河池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河池红色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特质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