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王全金

双月刊

1005-0523

ecjtuxb@qq.com

0791-7046855

330013

中国南昌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双月刊,刊登本校师生以及相关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反映教学科研最新成果及高新技术发展成就稿件。学报坚持立足学校,面向社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为学校教学、科研及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主要刊载数理化、土木建筑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经济学、管理学、文史哲、法学、外国语言文学、体育学、艺术学、艺术设计等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合性学术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线平行地铁车站振动及传播规律实测研究

    周思凡冯青松成功张凌...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三线平行地铁进出站引起的地铁车站的振动特性.[方法]以国内某城市三线平行换乘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该车站振动特性及传播规律.[结果]受线路建成及运营影响,该车站内各站台振动响应差异较大,进站工况下,站台1,站台2和C线站台平均Z振级分别为81.9,91.4,61.7 dB;站台1和站台2振动主要频段为75~125 Hz.出站工况下,3个站台的平均Z振级分别为82.7,93.8,63.7 dB;站台1和站台2的振动主要频段为50~100 Hz.C线站台振动响应在两种工况下均集中在50~60 Hz内.[结论]在车站内多数测点均可发现出站工况下振动大于进站工况,最大差值约2.5 dB.车致振动传递至地面一层后会先产生一定衰减,传递至地面二层时则会产生放大,振动放大约3.6~5 dB.车致振动在该车站建筑内的传递所产生的衰减较小,振动衰减主要依靠的是土层,振动衰减量约为0.53 dB/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结构、平行接入多条线路的地铁车站及车站上盖建筑的振动预测、振动舒适度评价及减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环境振动地铁车站现场实测振动传递规律

    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数值分析

    孙欣胡文辉徐鑫洋康文翰...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位移变化的影响.[方法]依托南昌四号线某深基坑工程,采用FLAC 3D软件对基坑动态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内支撑条件下不同管材、管径、埋深、埋距对管线位移的影响,并利用现场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内支撑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邻近管线的位移起到良好的限制作用.基坑开挖过程中,管材和管径的变化主要影响管线的沉降.[结论]不同类型管材刚度不同,刚度越大,管线抵抗土体变形能力越强.管线的沉降变化量与管径变化量呈负相关.管线的埋深对管线的水平位移影响显著,管线的水平位移随埋深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非线性变化,并在管线埋深接近1/2基坑设计深度时达到最大.在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下,埋距不同的管线在位移影响范围上存在差异,相较于管线沉降,基坑开挖对邻近管线的水平位移影响范围更大.

    深基坑地埋管线内支撑数值模拟管线位移

    加卸载条件下红黏土强度变形与能量耗散规律研究

    刘明星徐伊健卢苇红刘恩龙...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掌握江西红黏土在直剪加卸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以及能量耗散规律.[方法]对江西红黏土进行了剪切加卸载条件下的直剪试验研究,并对其强度变形特性和能量耗散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获取了红黏土在直剪加卸载条件下不同法向应力作用时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法向位移和能量耗散等力学行为的变化结果.[结论]红黏土在直剪加卸载作用下,低法向应力时耗散能增加的速率相较于高法向应力的工况要低.总体上来说,耗散能与法向应力呈正相关关系,法向应力越大,塑性变形消耗的能量越大.随着剪切加卸载次数的增加,耗散能也在逐渐增加.红黏土在加卸载直剪试验过程中整体呈现为剪缩变形,剪切卸载阶段法向位移增大,再加载阶段法向位移先增加后减少,产生剪胀变形,当剪切位移达到卸载前的值时剪胀结束.剪切加卸载会增加红黏土的法向位移,增大剪缩量,卸载作用对法向位移的影响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逐渐减少.

    红黏土剪切加卸载强度变形特性能量耗散

    基于大型隧道围岩相似材料的配制方法研究

    王渭萍刘俊孙洋丁海滨...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国内研究成果调研公路隧道大型模型试验的相似材料配比,针对大型隧道围岩相似材料的配制方法展开研究.研究出一种由重晶石粉、石英砂、白水泥、铁粉、硅油和水组成的液固耦合相似材料.[方法]通过室内实验探究不同配比对材料各种物理性质和水理性的影响,并且确定了液固耦合相似材料的具体配比结果.[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材料成分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白水泥的含量增加会大幅度降低材料的渗透系数,胶结剂会明显地影响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此外,随着材料中重晶石粉与白水泥的比例逐渐增加,试验材料的抗压强度会逐渐提高,但是当材料中重晶石粉与白水泥的含量达到一定含量时,材料的抗压强度可能略微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重晶石粉与白水泥的比例可以提高材料的弹性模量.抗剪强度受硅油影响明显.[结论]液固耦合相似材料能够模拟不同强度具有不同渗透性的岩体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相似模拟材料.

    材料配比影响因素隧道围岩新型液固耦合力学性质

    波纹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与数值分析

    梁国卿赵俊宇毛国辉朱碧堂...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研究波纹钢板内衬加固隧道衬砌的局部荷载传递机理和力学性能.[方法]将隧道衬砌单元视作为梁单元,开展了波纹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建立相应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结果验证模型并对荷载传递机理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加固的梁相比,波纹钢板加固梁的极限荷载提高了30%~41%,极限荷载随锚栓数量的增加而提高,波纹钢板与混凝土结构的相对滑移随锚栓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加载初期波纹钢板均处于中性层位置,应变基本为零;达到开裂荷载后,波纹钢板波峰整体处于受压状态,而波谷一直处于受拉状态.[结论]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验证了试件破坏模式及波纹钢板荷载-应变情况,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

    波纹钢板加固抗弯性能试验数值模拟

    变跨变幅钢栈桥结构设计及受力性能分析

    代红伟郑尚敏程海根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变跨变幅钢栈桥在多荷载工况下的承载性能.[方法]以向莆联络线向莆左线特大桥施工中的一座钢栈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桥梁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其在5种不同工况下各个构件的受力状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钢栈桥贝雷梁在各种工况作用下,结构强度及刚度均有较大安全富余;桩顶分配梁在工况1及工况2作用下,其折算应力的安全富余系数较小,仅为1.23和1.20,工况5作用下其刚度的安全富余系数为1.20,施工过程中需要避免过重的临时荷载堆放;钢管立柱在工况5作用下的正应力安全富余系数仅为1.50,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转角处三角区设计符合结构性能要求.[结论]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栈桥设计提供借鉴.

    钢栈桥结构设计受力性能变跨变幅

    地下储备工程穹顶爆破开挖对邻近洞室的动力响应研究

    赵靖吴铭祥闵胜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地下洞室群爆破开挖过程中对邻近洞室安全稳定的影响.[方法]依托某地下储备工程,开展地下洞室群穹顶爆破开挖对邻近洞室的影响分析,研究不同埋深对邻近洞室动力响应影响.[结果]研究表明:支坑道爆破开挖工况相对于主坑道为上穿或下穿关系,位移响应与振速响应情况主要以竖向为主.主坑道的剪应力主要集中范围扩展到拱腰部位,最大剪应力出现在迎爆侧直墙中部附近,但仍处于主坑道围岩的抗拉强度范围内;穹顶外环爆破开挖时,对应内圆结构振速、位移响应均较大,拱顶、拱腰以水平为主,与穹顶外环接壤的拱脚位置则以竖向为主,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均出现在拱脚附近的围岩.[结论]工程中可在穹顶内圆、外环交界处设置型钢支撑,加强穹顶内圆结构的稳定性;在相同爆破条件下,且处于深埋状态时,埋深对邻近洞室振速响应几乎无影响.

    地下洞室群爆破开挖动力响应穹顶

    基于多尺度和双源运动感知的车辆检测方法

    李晓晗刘石坚刘建华戴宇晨...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车辆检测是城市智能交通研究的重要部分,以交通监控图像作为输入,以运动车辆的检测作为目标,围绕其中的小目标问题、高密集问题以及运动属性问题开展研究.[方法]在无锚框CenteNet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双源运动感知的检测方法.首先,引入坐标注意力,并融合网络抽象层的多尺度和全局上下文特征,多层次多阶段地补充信息,提高模型对车辆和场景的理解力;其次,借助代表车辆实际运动特征的模糊纹理和代表车辆通用运动特征的光流知识,构建模型对运动车辆的感知能力.[结果]实验数据来源于公共数据集UA-DETRAC,以均值平均精度(mAP)和帧率(FPS)作为精确度和速度评价指标,将文章方法与已有主流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文章方法的mAP和FPS分别为72.46%和30 frame/s,在对比方法中具有最佳的速度与准确率均衡性.[结论]文章方法能够胜任运动车辆的检测任务.

    运动车辆检测CenterNet模糊纹理光流多任务学习

    基于双模槽线谐振器的宽带滤波介质谐振器天线

    王传云江晓锋张永华胡伟康...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满足车联网等无线通信系统对小型化、多功能介质谐振器天线(DRA)的应用需求.[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微带-双模槽线谐振器馈电结构的宽带滤波介质谐振器天线.在天线设计中,利用双模槽线谐振器来代替微带-槽线耦合馈电结构中的传统槽线,形成一种新型微带-双模槽线谐振耦合馈电网络;该馈电网络中的双模槽线谐振器可作为能量耦合结构,从而有效激励DRA的基模(TE111);同时,也可产生两个槽线谐振模式参与天线谐振,拓宽天线带宽.此外,通过在微带馈线上引入马刺线以及槽线谐振器自身谐振特性,可以在天线通带两侧分别产生一个辐射零点,在增益曲线上呈现准椭圆滤波响应.[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天线设计性能,对天线进行了加工、测试,测试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该天线中心频率为4.12 GHz,阻抗带宽为53.40%(3.02~5.22 GHz),带内平坦增益为5.7 dBi.[结论]满足5G和车联网等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需求.

    介质谐振器天线微带-槽线谐振器滤波宽带

    大断面管幕箱涵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研究

    刘宇袁齐虎杨新安李路恒...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箱涵隧道具有断面大、推进缓慢等特点,开挖面易失稳.[方法]依托合肥市庐州大道浅埋隧道下穿机场跑道实例工程,利用极限平衡理论、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全覆土重理论进行理论推导,并结合大型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提出了一种简便的管幕作用下大断面箱涵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计算方法.基于此,通过毕肖普条分法计算值与文章提出的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值相比较,误差极小,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建立管幕箱涵施工三维数值模型,发现地表沉降量和开挖面纵轴线方向位移量随着支护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并趋于稳定状态.当支护压力超过静止土压力时,上部土体受强挤压作用,开挖面状态易呈倒S形.[结论]以上结果可为相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公路隧道管幕箱涵工法理论推导数值模拟极限支护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