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核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核动力工程
核动力工程

罗琦

双月刊

0258-0926

jnpe@npic.ac.cn

028-85903890 85903009;85903893

610041

成都市436信箱32分箱

核动力工程/Journal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于1980年2月创刊的正式科技期刊,是中国核学会能动力学会的学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办,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综合介绍国内外核动力科学技术在理论研究、实验技术、工程设计、运行维修、安全防护、设备研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快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核能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以及关心核能事业发展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热室退役重混凝土结构切割拆除研究

    王帅陈戏三章航洲滕磊...
    224-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刚石绳锯切割是一种新型无损静力切割技术,具有环保、高效、安全等特性,在核设施退役重混凝土结构切割拆除方面表现出了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某核设施重混凝土结构的拆除现状,并以热室的重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冷却方式和不同切割方式对切割拆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冷却金刚石绳锯、下压拉切的方式,切割比重为4.2 t/m3的重混凝土,磨损系数最低为1.4×105,切割效率最高可达0.66 m2/h.

    热室退役重混凝土拆除金刚石绳锯

    基于高斯滤波与帧差法的核动力系统蒸汽泄漏检测

    刘杰袁凯周苏婷张林...
    229-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动力系统内部存在高温高压蒸汽,一旦发生泄漏,轻则导致系统功能丧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开展核动力系统蒸汽泄漏检测工作迫在眉睫.当前,蒸汽泄漏主要通过压力表进行检测,若系统压力较高时出现微小泄漏,其压力减小量不足以引起运行人员重视,以致于无法及时发现蒸汽泄漏,因此该检测方法存在一定弊端.本文引入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核动力系统进行监测,采用帧差法对蒸汽泄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帧率小于26的蒸汽泄漏检测视频,在泄漏初期就能有效检测出蒸汽泄漏,并进行预警.该方法的提出为核动力系统蒸汽泄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且能够有效应用于工程领域,同时也为其它领域高温高压介质的泄漏检测提供参考.

    高温高压核动力系统蒸汽泄漏帧差法检测

    基于移动窗核主成分分析的核电厂主泵故障检测

    张秀春夏虹刘永康朱少民...
    234-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部件性能衰退、工况变化等因素影响,核动力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时变性,进而造成故障检测模型失效.为了改善传统故障检测方法在时变工业过程中的性能和在役适应性,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移动窗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核动力装置的长时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移动窗技术可实现KPCA故障检测模型的自动更新,从而解决检测过程中信号的时变性问题.将移动窗KPCA方法应用于某核电厂主泵的长时监测中,结果表明,主泵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移动窗KPCA方法在故障检测率(FDR)、误报率(FAR)等指标方面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核动力装置核主成分分析(KPCA)移动窗时变过程故障检测

    AP1000控制棒全覆盖式固定超声检查技术研究

    闫国华陈树李玮肖爱武...
    24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控制棒组件是燃料组件中控制堆芯反应性的部件,因此需要及时对其状态进行评估,以确保核电站运行安全.本文针对AP1000控制棒结构、尺寸,研究了全覆盖式固定超声检查技术,并开发了专用检查装置.经过缺陷模拟棒的测试可知,本技术的缺陷轴向测量精度≤1mm,壁厚测量精度<0.01 mm.本装置已成功应用于AP1000机组现场大修中,且发现了若干磨损缺陷和肿胀缺陷.应用结果表明,全覆盖式固定超声检查技术可对控制棒包壳的缺陷进行直观显示,并给出缺陷的位置、轴向长度、周向跨度、最大磨损深度等信息.

    控制棒固定超声检查技术全覆盖

    高流速铅铋环境下板型燃料组件流致振动特性研究

    孙瑜刘建王浩煜钱升...
    246-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态铅铋合金具有导热性能好、热容量高等特点,是新一代先进反应堆的理想冷却剂.本文建立了高流速铅铋环境下板型燃料组件全尺寸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基于大涡模拟湍流模型开展了瞬态流体力学分析并获得了燃料板所受的流体激励力.建立燃料板CFD模型,基于瞬态流体激励数据开展基于时域的结构动力学计算并获得燃料板的位移响应.计算结果显示,由于吊装结构形成的漩涡脱落,中间位置燃料板所受流体激励力远大于两侧位置燃料板.燃料板位移响应集中于自身的一阶频率,并且单组燃料板的一阶频率远大于湍流激励主频,因此燃料板没有在流体激励下共振的风险.考虑到入口湍流强度影响,基于矩形流道功率密度谱的流致振动分析方法保守性能不足.本研究可为新一代高性能燃料组件研发提供参考.

    大涡模拟流致振动液态铅铋合金

    基于ROERE模型的反应堆信息抽取方法研究

    李聪李思佳徐浩然颜雄...
    252-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应堆设计领域的文本中存在着大量价值信息需要被挖掘,而非结构化的存储形式给信息提取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传统基于人工规则的信息抽取方法难以在复杂数据的处理上产生效率,需要采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方法来克服这些问题.本文针对反应堆主设备文本数据,分析了数据特征并提出信息抽取面临的单实体重叠问题,基于CasRel模型增加了关系信息和关系导向模块,得到改进后的ROERE模型,通过对不同模型的实验验证,表明在模型中融合关系信息和关系导向模块的改进策略是有效的,能够更准确且全面地识别和预测三元组,从而提高反应堆主设备信息抽取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ROERE模型信息抽取反应堆设计文本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过冷沸腾传热特性研究

    汪宇卢庆陈志辉郝承明...
    258-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型核电厂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S)冷却水过冷沸腾会引起流动不稳定问题,从而影响反应堆安全性.通过静态传热分析,获取流动状态下避免净蒸汽产生的传热管外壁温度限值,并通过提高冷却水出口管出口位置标高和冷却水管内径的方法提高PRS系统冷却水的自然循环流量.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实施后,冷却水自然循环能力提升,系统排热能力有所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冷却水沸腾强度,避免产生过多蒸汽,使PRS系统稳定运行.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S)过冷沸腾静态传热分析自然循环

    反应堆冷却剂流量质量位异常分析与处理

    刘丹会徐涛朱加良何正熙...
    263-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南昌江核电1、2号机组调试期间发生的单泵运行时环路上3个流量计全部超量程触发质量位异常现象,从反应堆冷却剂流量信号测量原理、停堆保护逻辑和质量位设置原则入手,对环路流量测量方法及冷停堆状态下流量信号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现设计流量信号物理量程无法包络多种运行工况下的相对流量值.根据分析,需对流量计测量范围进行调整,使其输出的4~20 mA电流换算后对应的工艺流量量程从0~120%FP(FP为满功率)调整为0~129%FP(环路流量信号显示为X%FP,表示当前流量为相对满功率运行时流量的X%),并在调试期间将正常满功率运行时的流量计输出电流标定至13.615 mA.

    环路流量弯管流量计质量位异常

    基于群堆管理的压水堆核电厂首循环装载研究

    廖鸿宽胡钰莹于颖锐王丹...
    268-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堆芯装载方案是关系到电厂经济性和安全性最为关键的设计内容之一,而传统的首循环装载方案由于采用全堆全新燃料组件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一批从首循环中卸出的组件无法继续使用,燃料经济性与堆芯经济性均欠佳,亟需开展燃料经济性更优,燃料组件使用更为合理的首循环装载设计方法研究.本文提出了基于群堆管理的压水堆核电厂首循环装载设计方法,通过多机组燃料组件的共享使用,将多个机组的首循环进行群堆设计,提高首循环使用的新燃料组件富集度,实现循环长度需求,在保证各机组循环长度的基础上减少新燃料组件数目,可显著提高燃料利用率和首循环卸料组件燃耗,实现了机组经济性的显著提升,以华龙一号堆芯开展验证,结果表明,群堆管理模式下,在循环长度相当的情况下可实现双机组减少41组新燃料组件,堆芯各项参数满足设计限值要求,可为后续机组首循环装载设计提升核能经济性和竞争力提供参考.

    群堆管理首循环装载燃料利用率

    堆外核探测器中子灵敏度计算模型研究

    刘耀隆陈智黄有骏林超...
    27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蒙特卡罗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中子灵敏度计算模型,用于堆外核探测器核性能设计研究.首先,基于探测器物理原理,得到中子灵敏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探测器孔道处中子场特性,提出中子灵敏度计算模型;对计算模型进行讨论得到其不确定度分析.最后对模型展开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中子灵敏度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蒙特卡罗方法堆外核探测器中子灵敏度不确定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