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徐永祥

双月刊

1008-7672

xuebao@ecust.edu.cn

021-64253199

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262信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季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已和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全国三百多所院校的文科版学报成为长期性的交流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以抗战时期若干学者的学术实践为例

    李燕周良书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全盘西化"论、"中国文明外来"说和"侵略有利健康"论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中国产生很大影响.针对"全盘西化"论,中国马克恩主义学者坚持历史主义,反对毫无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针对"中国文明外来"说,中国马克恩主义学者认为中华文明有其独立性和特殊之处,反对用历史上的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现象来抹杀中华民族的悠久史迹.针对"侵略有利健康"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主张从经济结构上分析社会问题,反对以虚构论断诬蔑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否定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

    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证照化"等同于"专业化"?——对社会工作证照制度的省思

    施旦旦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工作证照制度被视为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的里程碑.本文通过梳理社会工作证照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逻辑,认为证照越来越成为产生群体地位排斥的社会藩篱并由此造成了专业与非专业的区隔.此外,在社会工作证照化过程中存在脱离本土助人脉络的专业悬浮化,抑制多元范式的知识生产单一化以及建制化下形成的人才内卷化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应该把"立足实践的多样化"作为单一"证照化"的出路,真正实现从"证照化"到"专业化".

    社会工作证照制度专业化

    社会工作自我关怀:西方经验与启示

    王恩见郑子叶司佳承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方国家,自我关怀被视为消除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同情疲劳以及治愈替代性创伤的灵丹妙药,然而,至今却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文章梳理了西方学术界和实务界有关自我关怀的诸多文献,不仅回顾了社会工作者自我关怀的影响因素、个人层面和职业层面的自我关怀实践策略,还具体分析了自我关怀理论范式的四次转变.最后,文章提出,我国迫切需要将社会工作的"自我关怀"嵌入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工作"文化自觉"的发展、社会工作发展的价值冲突和结构性困境中,从而建立本土化的实践体系.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自我关怀职业压力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复吸风险评估及干预对策研究

    许书萍张勇徐定张坤...
    33-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后的高复吸率是困扰戒毒工作的一大难题,确定可靠的复吸预测因素对于提升戒毒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生理—心理—社会模型框架下,采用自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信息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复吸倾向性问卷"和认知神经功能评估软件对330名吸毒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强戒前一个月的吸毒频次高""毒品沾染时间长""患病数量多""注意功能损伤""人格—神经质得分高""人格—掩饰得分高""人格—精神质得分高""自我评价消极""缺乏积极心理资本"和"缺乏谋生技能"这十个因素可以显著预测戒毒人员的复吸风险.因此,在防复吸工作中,强制隔离戒毒部门需要加强对毒品依赖性高、基础疾病多、人格各维度得分偏高的高危群体加以关注,并注重提升吸毒者的积极自我评价,加强认知神经功能的训练,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以提升戒毒效果,着力打造符合"精准戒毒"内涵的戒毒工作新形态.

    强制隔离戒毒复吸风险生理—心理—社会模型干预对策

    艺术自组织与社区戒毒康复创新

    雷海波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是难以被社会和家庭接纳的烙印群体,成功的戒毒康复与社会回归,需要充分激发其主体性.烙印群体自组织是其自我赋能与主体性生长的重要机制,有助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联结与回归.作为社区戒毒康复创新个案的兮望印社,是主体性视角下的艺术赋能实践.艺术自组织内的群体动力与艺术审美,促进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赋能与改变.由于组织本身交织着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与潜在的过度主体性的困境,作为特殊人群的艺术自组织,更是充满了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包容性的治理创新.

    社区戒毒康复自组织艺术赋能

    群己关系与乡村社会治理——基于《吕氏乡约》的文本阐释

    郭占锋王懿凡张森
    5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吕氏乡约》是北宋理学家吕大钧在蓝田推行的乡民自治公约,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它秉承儒家理念,将道德教化践行在具体的乡村治理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吕氏乡约》的文本分析,从群己关系出发,抽象地剥离出乡村社会中的群体与个体,发现群体是乡村自治的基础,个体是德治施行的对象.群体以"德"自治,个体以"已"德治,最终实现对群体关系的调和以及对个体行为的规训,并使得治理功能相互叠加且相互强化,最终形成了群己的有机融合,实现理想的乡村自治.在当前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重新反思传统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群己关系及其治理逻辑,对有效推进"三治融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群己关系《吕氏乡约》乡村治理三治融合

    从被动嵌入到跨界反思:社区营造中的社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刘影张小山周立婷
    70-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社区营造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及基层社区所推动,而发挥承上启下环节作用的社会组织需要运用各种策略回应政府的要求并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个案研究发现,项目伊始政府模糊发包、社会组织被动嵌入;项目过程中社会组织及时调整,一方面运用在地化知识与资源,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交流平台动员社区居民,另一方面采用"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回应不同层级政府组织的要求;最终,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但对其今后的角色定位与发展图景需要做进一步的反思.

    社会组织社区营造实践策略政社关系

    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大数据应用及其法律保护

    彭德雷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创造价值,但也蕴藏风险.当前,大数据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正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政府在加强大数据应用的同时必须考虑个人信息保护,防止在公共卫生事件中获取的个人信息事后被商业化利用,尤其是防止在公共卫生事件乏后发生网络安全事件.与此同时,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大数据应用与实践经验,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后续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具有特殊意义.对公共卫生事件中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不断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监督、企业数据合规建设与行业自律.加强数据有序共享,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没有国界,共同抗击疫情,加强跨境数据保护的国际合作,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一.

    公共卫生事件大数据个人信息法律保护

    墨家政策思想的逻辑:功利主义的社会契约论

    赵德余
    9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证墨家政策思想的内在理论逻辑是本文的核心目标.墨家的政策思想兼有儒家的社会契约论色彩,也具有制度功利主义法家的功利原则.与儒家和法家相比较,墨家的政策思想显然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复杂性.为了便于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方法范畴内对诸子政策思想展开比较和对话,本文将继续采用过去对儒家和法家研究的现代政治哲学理论方法,综合运用系统动力学等方法,构建一个内在逻辑自洽的墨家政策思想理论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总结和讨论.

    墨家政策思想解释逻辑功利主义社会契约

    浅谈政策科学与社会学视角——迈向对政策本身的探究

    西邑隆大
    10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科学出多种学科构成.各学科一方面共有着政策科学的目的 ,另一方面又保有着各自的视角及认知、问题意识与方法.The Policy Sciences一书指出,社会科学能减少政策决策者的判断失误以及更好地保证所决定的计划性行动达到预期目标.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学视角在上述过程中对政策科学能做出的贡献.政策科学主要关注过程,本文以社会政策过程研究为例,探讨社会学视角所能带来的启发.本文提出政策过程研究是否能对政策本身给予充分的解释?这一疑问指出社会学不仅在政策过程的场域中,还能超越此场域,通过对与社会政策过程相关行为背后的社会及人的理解,促进对政策本身的探究.

    政策科学政策过程社会政策社会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