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

刘洪来

双月刊

1006-3080

ecustxbb@ecust.edu.cn

021-64252666

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制药、材料、机械、信息与计算机、环境与能源等学科有创新意义的科学论文,并辟有研究简报栏目。本刊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10余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BPNN-SVM-ELM融合算法的气化炉预测模型

    王恺洲韩洋仇鹏许建良...
    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A-BPNN)、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GA-SVM)、极限学习机(ELM)单一数据驱动模型稳定性差、信息熵线性融合模型建立时间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信息熵Stacking融合建模法.使用工厂实际生产数据,以气化炉负荷、进料压力与流量、激冷水流量为输入,以气化炉出口温度、水洗塔出口合成气温度与流量、合成气组成为输出,建立了气化炉的信息熵Stacking融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信息熵Stacking融合模型预测项——气化炉出口温度、水洗塔出口合成气温度与流量、合成气中CO含量与H2含量这5个参数的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1.89%、0.17%、0.78%、0.95%与0.71%,均表现良好且较单一数据驱动模型更加稳定,拟合速度较信息熵线性融合模型提升约19%.模型可结合优化算法应用于气化过程氧气与煤浆流量比等操作条件的在线优化以及气化炉气化温度的优化,从而提高过程的有效气产率.

    煤气化BPNNSVMELMStacking算法

    制备条件对乙烯焦油调制包覆沥青性质的影响

    郭永川林琳唐艳苹王艳莉...
    17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乙烯焦油为原料,采用空气氧化法制得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用包覆沥青.考察了氧化温度、空气流量和氧化时间对包覆沥青物化性质的影响,并采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包覆沥青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提高氧化温度、增大空气流量和延长氧化时间均能提高所制包覆沥青的结焦值和软化点.在氧化温度、空气流量和氧化时间分别为310℃、120 L/h和10 h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可制得具有较高碳含量(w=93.44%)、较高芳香度和较少侧链(以短链为主)的高品质包覆沥青,其软化点、结焦值、喹啉不溶物质量分数和收率分别为258.90 ℃、70.19%、0.97%和39.99%.改性后石墨负极材料在1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9.74%.

    乙烯焦油包覆沥青空气氧化锂离子电池改性

    直接法合成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的催化剂筛选和反应动力学

    郑雯雨沈君尧奚桢浩王杰...
    17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和食品等领域.以棕榈酸和N-甲基牛磺酸钠为原料经直接法合成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对比分析了金属氧化物、金属氯化物和硼酸系催化剂对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合成反应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催化剂,并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2-氯苯硼酸可有效催化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的合成反应,当2-氯苯硼酸质量为棕榈酸质量的4%时,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的收率达到97.5%,选择性达到98.4%.在棕榈酸过量的情况下,反应活化能为68.0 kJ/mol,指前因子为1.6×1010 h-1.

    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直接法催化剂2-氯苯硼酸反应动力学

    基于羟丙基纤维素制备乙醇凝胶推进剂

    吴其稳张华驰姚锋陈泓宇...
    185-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乙醇胶凝剂甲基纤维素(MC)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必须加入一定比例的水作为溶剂才能形成凝胶.为了制备高性能的乙醇凝胶绿色推进剂,采用羟丙基纤维素(HPC)作为无水胶凝剂,并对其制备的乙醇凝胶推进剂进行剪切测试、屈服应力测试、应变扫描和频率扫描等测试.结果表明,HPMC凝胶需加入质量分数为6%的水作为溶剂,其临界胶凝剂质量分数为10%;HPC凝胶不需要加水,其临界胶凝剂质量分数为8%.当胶凝剂质量分数为8%时,HPMC、HPC凝胶的屈服应力分别在2.5 Pa左右和24.8 Pa,HPC凝胶具有更大的屈服应力;同时HPC比HPMC具有更大的线性黏弹区域,临界应变更大.

    乙醇凝胶羟丙基纤维素(HPC)黏度屈服应力流变性能

    有机胺改性树脂基球形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行为

    胡经纬苏静雯刘思彤李诗琪...
    19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球形结构的固废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经CO2活化、酸洗处理制得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较大中孔孔容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HRSAC),然后在其表面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制得吸附材料PEI-HRSAC.系统考察了 PEI负载量和吸附温度对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为950℃、活化时间为1 h的最佳活化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经酸洗处理后其比表面积为1 365 m2/g,中孔孔容为2.04 cm3/g,中孔孔径主要分布在10~40 nm;PEI-HRSAC吸附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随吸附温度和PEI负载量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PEI负载量为65%、吸附温度为75 ℃时,PEI-HRSAC吸附材料对CO2的吸附量最高,约为4.09mmol/g,在经过4次循环吸/脱附后吸附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3.66 mmol/g).

    CO2吸附离子交换树脂球形活性炭聚乙烯亚胺比表面积

    苦参碱-脂肪酸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及物性

    杨清华王小永殷天翔
    199-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了 一系列基于苦参碱和脂肪酸的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探讨了脂肪酸烷基链长、氢键供体(HBD)与氢键受体(HBA)的物质的量之比对DES的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ES的密度、表面张力、电导率、极性随脂肪酸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黏度随脂肪酸链长的增大而增加;密度、表面张力和黏度随苦参碱与脂肪酸物质的量之比的减小而降低,电导率则随苦参碱与脂肪酸物质的量之比的减小而增加,上述不同的变化趋势源于苦参碱和脂肪酸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

    低共熔溶剂苦参碱脂肪酸Kamlet-Taft参数氢键

    含乙醇胺三元低共熔溶剂吸收CO2的研究

    李秀婷邵斌练昕宜韦凯媛...
    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氯化胆碱(ChCl)、甘油(Gly)、乙醇胺(MEA)为原料,制备了 ChCl-Gly-MEA三元低共熔溶剂(DES),研究了其在室温和常压下对CO2的吸收性能.在ChCl、Gly、MEA具有不同物质的量之比(1∶1∶4、1∶1∶6、1∶1∶8、1∶1∶10)的4种样品中,当ChCl、Gly、MEA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时,CO2的吸收量最大,每克DES中CO2的吸收量为0.18 g.CO2流速越高、含水量越低,则ChCl-Gly-MEA三元DES对CO2的吸收量越大.ChCl-Gly-MEA三元DES对CO2的吸收机理同时存在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MEA的加入会显著提高其化学吸收作用.经5次吸收-解吸-再吸收后,ChCl-Gly-MEA三元DES仍保持97.3%的再生效率,说明ChCl-Gly-MEA三元DES具有良好的再生性.

    低共熔溶剂(DES)CO2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再生性

    脂肪酸低共熔溶剂对姜黄素的溶解作用

    靳旭康段奇李秀婷韩朝阳...
    214-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辛酸(C8)分别与癸酸(C10)、月桂酸(C12)及肉豆蔻酸(C14)形成的C8-C10、C8-C12、C8-C14 3种脂肪酸低共熔溶剂(DES).C8-C10、C8-C12、C8-C14对姜黄素的溶解度分别为1.11、1.24、1.44 mmol/L,比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提高了约29、32、38倍.通过Gaussian模拟计算,得到姜黄素与C8、C10、C12、C14形成的分子缔合物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48.49、-64.27、-91.26、-120.59 kJ/mol.姜黄素与烷基链最长的C14形成"三明治"型分子缔合物,具有最强的氢键和疏水缔合作用,使姜黄素在C8-C14脂肪酸DES中表现出最高的溶解度和最强的紫外吸收及荧光发射强度.姜黄素在C8-C10、C8-C12、C8-C14 3种脂肪酸DES中均具有显著提高的稳定性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低共熔溶剂(DES)姜黄素溶解氢键疏水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设计空间优化黄芩提取工艺

    罗知微顾丽芸韩伟薛东升...
    221-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黄芩提取液的物质基础,从中鉴定出了 26个黄酮与黄酮醇类化合物,并以药物和疾病为导向,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黄芩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为主要活性成分.将这些物质的得率作为提取工艺优化的评价指标,以先水提后醇提的方法,通过确定性筛选实验设计考察工艺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从而建立黄芩提取的设计空间.实验设计的操作范围为:第1次提取时间为35~45 min,液固比为16~18 mg/L;第2次提取乙醇体积分数为35%~45%,温度为78~82 ℃,时间为45 min,液固比为14~16 mg/L.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取工艺稳定可靠,提高了工艺研究与药物临床的相关性,可为药物质量提升与工艺开发提供思路.

    黄芩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网络药理学设计空间提取工艺优化

    三七药渣中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动力学分析

    顾丽芸罗知微王承潇韩伟...
    23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七药渣为原料,探讨了超声辅助提取三七药渣中三七多糖的优化工艺,并对提取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136.8 W、超声时间53 min、液固比43 mL/g,此时多糖得率为6.79%.通过测定不同超声功率、不同超声时间下提取液中的多糖浓度,得到超声辅助提取三七药渣中三七多糖的提取速率常数、相对萃余率,验证了所推导的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了半衰期以及有效扩散系数回归方程.

    三七药渣多糖超声辅助提取BBD响应面法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