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邯郸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邯郸学院学报
邯郸学院学报

杨金廷

季刊

1673-2030

hdxyxb@sohu.com

0310-6260196 6260195

056005

河北省邯郸市学院北路530号

邯郸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人才为宗旨,以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为特色,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是开展国内院校之间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古代改革家赵武灵王

    张大可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武灵王赵雍,是战国时代激烈抗争中涌现出的一位雄才大略的诸侯国君.赵雍于公元前325 年至公元前 299年在位,享国 27年.此时正当战国中期七雄争长最激烈的时期,赵国处于四战之地,又夹在西有秦、东有齐两大一等强国之间,是一个二等强国,若不奋发图强,有被列国瓜分之虞.赵武灵王16岁年少即位,大权旁落叔父公子成之手,承受最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也是英雄用武之时.赵武灵王雄才大略,亲贤远佞,韬晦自保,长期蓄势,平稳亲政,在赵国成功地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移风易俗,使赵国迅速崛起,成为一等强国,灭中山、并楼烦,使赵国领土增大一倍.赵武灵王创造了和平渐进成功改革的模式.他英年传贤让位,培养新君,退居二线谋划灭秦大计,微服入秦考察,何等雄略.可惜英雄难过美人关,犯了常人的情感错误,既传贤少子,又痛惜长子,甚至一度昏庸欲分国为二,导致举国中分,引发宫廷政变,自己饿死沙丘,以悲剧终.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微服入秦饿死沙丘

    赵豹反战论的生产力比较视角——论"秦以牛田,水通粮""不可与战"

    王子今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国策·赵策一》记载,赵豹警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司马迁重视赵豹这一言论,在《史记》卷四三《赵世家》中载录.所谓"秦以牛田,水通粮",强调了秦重视动力开发以提升生产力的理念和实践.这是秦崛起进而强盛,终得实现统一的重要优胜条件.进行秦国力以及秦统一原因的分析,应当重视这样的政论.赵豹的战略设计以生产力比较的视角进行国势比对,表现出清醒开明的先见.这在战国时期诸多涉及经济、军事与外交决策的评断中,是首屈一指的.史家对于周秦之际社会变革的观察,也应当重视生产技术方面的信息.

    赵豹牛田水通粮生产力

    晋襄公的平庸与赵氏家族的崛起

    黄朴民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历史的嬗变不是偶然的,因此,对许多历史现象的认知,就需要我们放宽视野,以长时段的眼光进行追溯和梳理,这样才能接近历史的本相,得出近乎真实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考察"三家分晋"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缘起,分析赵氏家族在晋国政坛崛起与壮大动因的过程中,将目光投向春秋前中期晋国政治生态演变格局,同样有其必要.通过考镜源流,发隐甄微,考察晋襄公性格弱势和行为举措,对其重用赵盾的做法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理解赵盾之所以能够在当时诸多卿大夫家族中脱颖而出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而阐释赵氏家族打破各大族之间的权力平衡,开始主宰晋国政局的种种表现及其影响.指出赵氏家族的崛起,乃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冲突交杂、互为作用的产物.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佚文《吴问》中,孙子所言的"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切中肯綮的历史认知.

    春秋时期晋国历史晋襄公赵盾政治权力历史演变

    论司马迁的谋略观——以赵国历史书写为例

    赵国华
    2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国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个新兴国家,从开国到强盛,再从强盛到灭亡,历经了一个完整的兴亡过程.经过司马迁的精心书写,赵国历史上每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和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联系着相应的谋略,谋略成为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司马迁认为历史为历史人物所创造,而历史人物创造历史的基本方式,主要是发明和运用谋略.这一谋略观的核心内涵在于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力,强调谋略的创造价值.仅从这层意义上说,《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可以说是一部历史谋略著作.

    司马迁《史记》赵国历史谋略观

    《史记·赵世家》的叙事与文化现象

    阮忠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记》的"世家"有正体与变体之别,《赵世家》为其"正体".它以四君的"四梦"连缀赵氏及赵国的命运,在叙史中展现赵国的卜筮文化,具有文学的表现风格;所叙公孙臼杵与程婴救赵氏孤儿、赵武灵王胡服易俗、触龙说赵太后爱子之事,彰显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及以忠信为本的文化;与《赵世家》相应,《史记》里赵国其他的人与事,让人看到了赵国善辩、好道义气节的风习,司马迁文史相融的笔法也在其中.

    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叙事文化现象

    林胡、楼烦族属与地理问题考论

    谢耀亭齐志慧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胡本是生活于晋北、陕北丛林中狄族的一支,春秋时到达鄂尔多斯附近,并在南下北亚人的影响下逐步游牧化,遂成为中原人眼中的一支"胡".林胡的活动范围从今吕梁山北段西侧坡地向西北延伸,陕北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皆见其活动踪迹.考古所见,楼烦有多种文化并存现象,应该是在民族融合背景下形成的一个族群.战国时期,楼烦族群"胡"文化占主导地位.楼烦的活动范围,北至赵武灵王北长城,南至晋西北、晋北,东至张家口西北部,西至河套平原.

    林胡楼烦赵国战国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期刊的未来发展

    刘曙光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发挥引领和服务作用,做好主题宣传和主题出版;另一方面,就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具体来说,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应着力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国家意志,做好主题宣传;体现文化主体性,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拥抱新技术,实现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传播中国文化;专栏化有组织科研,发挥引领创新作用;培养新型人才,编辑学者化和学者编辑化双向流动;平台规范化建设,建构期刊与平台新型合作关系;改革评价体制机制,建构中国特色期刊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真正学术共同体,进一步优化学术生态.

    学术期刊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数字化、集群化、国际化、专题化编辑学者化与学者编辑化

    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重点栏目建设

    龙协涛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为经国之大业,学报乃学术之园圃.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结合"、建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高校的文科学报要挺膺担当学术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一流学术期刊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不能缺位.要坚持"不入主流难成一流,不讲科学何来学科".这两句话既应成为高校的办学理念,也应成为大学学报的办刊理念.要在学科的交叉处发现学科,在理论的生长点发展理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实现以点带面战略突破,就是要办好主题重大特色鲜明的重点专栏.重点专栏是学术期刊的点睛之笔,点睛之笔画好了,整本期刊皆活,还能在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期刊群落中收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邯郸学院学报的栏目"赵文化研究",曾获得教育部的名栏,今又评上中宣部的专栏,走出了一条普通院校办出了不普通学报和栏目的让人羡慕的办刊之路.

    高质量发展"双一流"建设一流学术期刊重点专栏

    关于社科学术期刊审稿工作的思考

    蒋重跃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科期刊文稿究竟应该由谁来审?怎样审?对于同行专家审稿制度,可以归纳出两个预期收益:一是在行;二是公正.在实践上,总体看来,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责任感有待加强的问题.此外还可能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同行未必在行;二,利益冲突或导致期刊错失创新成果;三,削弱编辑审稿体制和机制.再看编辑审稿,在历史传统、体制大局和现实需要上都有继续发挥作用的根据或理由.尽管有尚需改进之处,但生命力仍然顽强,根本原因是编辑在职业精神和编校技能上均有优势.如果兼采同行评议,那也应该以编辑审稿为主,且须保证用稿权掌握在编辑部和主编手中.审稿者不管是谁,都要在导向正确、学术创新、规范严格、论证有力、行文晓畅等方面加强修养,严格把关.

    期刊编辑学同行评议职业编辑

    近代地租形态优化配置研究——以新见福建屏南后章村章氏收租账簿为中心

    刘广瑞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对于地租形态研究数不胜数,福建屏南县收租账簿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典型性案例.以屏南县收租账簿为中心,探讨传统地租形态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表现作用.账簿中多样的地租形态满足了农户多样化的选择;多种交租方式满足了农户的多种需求;"让与还"满足了农户的济危解困渡过时艰的需求.账簿中这些丰富的表现形式提高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率,带来了章氏近 80年的租佃经营史.

    地租交易资源配置屏南收租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