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杨士莪

月刊

1006-7043

xuebao@hrbeu.edu.cn

0451-82519357;82534001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1号楼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1954年创刊,月刊,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ISSN0376-6234,CN23-1235/T),主要报道国内航天、机械、土木、环境、能源、计算机、自动化、电信、交通、控制、材料、力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201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再次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出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共315种)、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共49种)、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的“2014年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排序TOP5%-1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动态监测方法

    王贵美周建亮
    717-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位移监测时,位移轨迹、位移速率以及位移时间变化监测准确性较差问题,本文研究了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动态监测方法.对支护结构位移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生成了影响指标;再对基坑数据进行采集,建立数据集并进行降维处理;计算获取目标函数,结合影响指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依据对模型的计算建立动态变量矩阵;通过对矩阵的计算获取动态监测数据的统计量,完成支护结构的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监测时,位移移动轨迹监测误差为 0.1,位移速率保持在 0.9 mm/d以下,且与实际位移速率基本一致,纵向位移量达到 202 mm,且与实际沉降量一致.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动态监测,为保障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动态监测影响因素数据降维监测方法

    叶片破损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王忠义赵佳张晶王萌...
    72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叶片破损对压气机内部流场的影响机理,本文针对带有破损的跨音速压气机叶片进行气动性能变化规律和机理研究.通过NASA rotor 37 实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叶片破损对压气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 2 种典型工况下叶片破损前后的流场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引起性能变化的具体原因.研究表明:叶片破损会导致压气机的压比降低 0.663 1%、绝热效率降低 0.787 7%,且压气机的稳定裕度降低更为明显.叶尖破损主要对叶顶流场结构产生影响,使叶顶区域泄漏流增强,当其与激波相互作用时,通道内产生了流动堵塞和流动损失.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服役中的航空发动机特性评定提供理论参考.

    跨音速压气机叶片破损数值模拟气动性能压比效率稳定裕度叶顶泄漏流

    正癸烷/空气旋转爆轰波形成与传播数值模拟

    邵晓峰赵宁波刘世铮孟庆洋...
    730-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气液两相旋转爆轰波形成与传播问题,本文以液态正癸烷为燃料,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两相旋转爆轰波的形成演变特点和自持传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起爆阶段,通过调控初始燃料分布能够获得强度不同的爆轰波和压力波;在对撞阶段,爆轰波与压力波共发生 4 次对撞,由于缺乏燃料供给,压力波逐渐衰减并消失,爆轰波以单波模态传播;在稳定传播阶段,未燃燃料在三叉点处聚集形成未反应气流区并诱导产生局部爆炸.未反应气流区的周期性出现和局部爆炸是两相爆轰波自持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

    正癸烷气液两相非预混旋转爆轰掺混流场特性自持传播未反应气流区

    涡激振动小圆柱对翼型气动力影响的数值研究

    陈东阳徐瑞张祥张启发...
    739-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攻角来流时,翼型吸力面气流常产生流动分离现象,使翼型气动性能恶化.针对大攻角情况下的流动分离现象,本文在翼型前缘加入控制柱,通过数值仿真探究发生涡激振动的小圆柱对于翼型气动力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动力学和嵌套网格技术,本文建立了二维流固耦合模型.以NACA0012 翼型为例,对翼型前缘设置涡激振动圆柱的流场情况进行模拟,并且对比了静止圆柱与振动圆柱情况下的流场变化.通过流线图和涡量云图分析了小圆柱流动控制的机理.仿真结果表明:设置静止小圆柱可以提高大攻角下的翼型升阻比,使小圆柱产生涡激振动之后,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大攻角下的翼型升阻比 50%以上.涡激振动小圆柱的引入在大攻角条件下对提升翼型升阻比具有显著效果,为改善翼型气动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流动控制手段.

    数值模拟流动分离涡激振动计算流体力学翼型结构动力学柱体嵌套网格

    海底声散射特性进展及展望

    郑毅秦志亮于盛齐马本俊...
    748-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海底声散射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律总结,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海底声散射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海底声散射的基本概念,并对界面粗糙散射及沉积物体积散射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总结;从高频(>10 kHz)和中频(1~10 kHz)2 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典型海底声散射特性测量实验,同时对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海底声散射实验结果进行了归纳分析.最后剖析和探讨了当前海底声散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指出海底中频及宽掠射角声散射模型研究在水下攻防应用中尤为紧要.

    声散射特性声散射理论粗糙界面散射体积散射高频中频声散射实验宽掠射角

    基于多层优选卷积的水声信号样本自动标注方法

    王红滨张帅何鸣陈夏可...
    758-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深度学习在水声研究领域的应用中面临大数据量要求和现有样本量限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层优选卷积网络模型.通过基于相似度的优选方法选出最佳卷积核,以提取更具代表性的特征.利用探索层特征融合策略,叠加多层卷积输出,获取更全面的特征信息.采用约减策略优化模型,有效缩短运算时间.通过优选、特征融合和注意力机制,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数据集上取得的最好的标注准确率为高基线模型 1.12%;同时运行时间减少了 43.5%.因此,该模型的使用提高了水声信号标注的准确率和效率.

    水声信号自动标注声纹识别多层优选卷积模型时间优化注意力机制特征融合

    正交面齿轮传动的两类界线

    赵亚平娄海青
    764-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系统的正交面齿轮传动啮合界线与曲率干涉界线理论,本文通过求解非线方程组获得了两类界线的数值解.证明了啮合界线在小轮齿面上是渐开线;其共轭线也是渐开线.发现干涉界线一般有 2 条,近齿面干涉界线存在于面齿轮内端附近,大致沿齿高走向.近齿面干涉界点存在平凡解,是干涉界线和啮合界线共轭线的交点,位于传动副瞬时相对转动轴上.基于近齿面干涉界线,建立了面齿轮无根切内径公式,通过数值迭代可以获得内径准确值;还导出了无根切内径估算公式,便于设计中应用.

    面齿轮曲率干涉啮合界线渐开线直齿轮根切非线性内径

    融合点线特征的视觉惯性同时定位及建图

    姚建均李英朝吴杨唐瑞卓...
    771-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移动机器人在低纹理场景中的定位精度较低且容易跟踪丢失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点线特征提取和匹配策略,并以此构建了视觉惯性同时定位和建图系统.提出线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通过改良线特征提取算法的隐藏参数,提高了线特征提取的精度.利用点线特征不同匹配筛选框架减少误匹配的数目,得出了可以应用于视觉惯性同时定位和建图系统的线特征提取匹配算法.在现有视觉惯性框架中引入提出的线特征约束,搭建了能在未知低纹理环境下鲁棒运行的视觉惯性同时定位及建图系统.研究表明:在真实环境中的移动机器人定位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精度和鲁棒性优于现有的视觉惯性框架,其室内定位精度提高了 24.2%,走廊定位精度提高了 8%,对于移动机器人在低纹理场景下的高精度定位具有较高价值.

    同时定位及建图点线特征视觉惯性里程计单目视觉移动机器人感知特征匹配低纹理回环检测

    浅水受限区水下油气田开发方案

    孟凡然张重德曹永张文龙...
    779-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浅水油气资源开发环境影响及空间受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国产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满足受限区海域开发要求的环境友好型设计思路.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和总体布置的设计,国产浅水水下生产系统与深水相比在单体重量、作业方式、维护检修方面更加经济.

    浅水采油树浅水水下控制模块水下防护结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水下管汇湿插拔水下电连接器水下湿插拔液压连接器节流阀

    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高分辨率分割网络设计

    崔颖付瑞朱佳高山...
    786-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存卷积神经网络对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的改进网络(IC-Net).通过融合使用Inception和CAM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多种感受域提取更丰富的血管特征信息,并对特征信息进行筛选.增加 7×7 卷积层,通过压缩特征层分辨率的方式减少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本文所提模型与U-Net、R2U-Net、Attention U-Net相比,IOU、Accuracy、F1-Score和ROC曲线下面积 4 项指标平均提升了1.82%、0.014%、1.19%和 0.73%.结果验证了IC-Net模型明显提升了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虚弱血管和血管末端的检测能力,提升了分辨伪影噪声的能力,为医生识别脑血管中产生的病变提供有力参考.

    图像分割特征提取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U-NetInception模块通道注意力降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