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雅林

双月刊

1009-1971

shekeban@hit.edu.cn

0451-86414389,86402017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内涵及时代价值

    刘信君窦琦珺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其超越了以往各种主义历史观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清除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开了人类历史普遍发展规律的秘密,找到了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与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

    "三个务必"的哲学基础及其内在逻辑

    金英存臧秀玲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务必"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系统完备而又逻辑严密的哲学基础.就唯物论基础而言,"三个务必"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眼于民族复兴的中心任务,致力于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就认识论基础而言,"三个务必"的目标宗旨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原则保障是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践方法是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方法论基础而言,辩证方法论与思维方法论阐明了"三个务必"内在要素之间存在的异同特质与交融关系,实现了过去与未来、主观与客观、整体与部分、底线保障与高线追求的有机统一;就价值论基础而言,"三个务必"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以人民幸福为价值目标.

    "三个务必"唯物论基础认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价值论基础

    "两个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李洪岩许志丹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确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和思想保证,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守正与创新辩证发展、坚持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有机结合.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形成脉络、现实根基和时代需要,才能深刻体悟"两个确立"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进而在实践中毫不动摇地拥护"两个确立"并将之转化为坚定"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确立"理论自觉

    从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看"两个确立"的历史生成

    王光森韩镇业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认识"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以下简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对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党中央先后制定并颁布三个历史决议,既彰显了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科学总结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也揭示了"两个确立"必然的历史生成逻辑.因此,从"三个历史决议"相互关系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历史生成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主要得益于对历史面相的逻辑揭示,即:第一个历史决议提出"两个空前"第二个历史决议提出"两个公认"为第三个历史决议提出"两个确立"奠定了基础,第三个历史决议提出"两个确立"实际上就是"两个空前""两个公认"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很显然,这个逻辑揭示的最大意义在于:为理解、把握"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提供了一个新视域.

    三个历史决议"两个空前""两个公认""两个确立"

    传播的负性偏向:网络政治安全风险识别及消解理路

    张爱军宗雅宁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政治安全是政治安全的组成部分,是政治传播安全在互联网场域的延伸和扩展.网络政治传播安全本应创造新型政治文明生态.多元主体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打破了网络政治传播安全应有的稳定性,带来网络政治安全的负性偏向传播风险.在个体心理认知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三者的影响下,出现网络政治安全的偏向传播.网络政治安全面临着技术偏向传播中的民主失序、权力偏向传播中的结构极化、意识形态偏向的参与抗争、地缘偏向的政治龃龉四个层次的负性偏向传播风险.应该通过适应性治理平衡技术幻象、调控规制平衡公权力监督、群己共协平衡意识形态撕裂、善政平衡圈地隐忧,对网络政治安全的负性偏向传播风险进行责任治理等,不断推进网络政治安全.

    偏向传播政治安全互联网风险治理地缘政治

    紧密型协同立法的理论特征与实践逻辑

    韩业斌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立法合作的紧密程度不同,可以将区域协同立法模式分为紧密型协同立法和松散型协同立法.立法项目的重要程度是区分紧密型协同立法和松散型协同立法的重要依据,设立协同立法工作机构是紧密型协同立法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由松散型协同立法向紧密型协同立法过渡是区域协同立法实践的必然趋势.在紧密型协同立法模式中,还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共同起草模式、征询意见模式和事后协调模式,同时需要发挥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构的作用,适当引入区域示范法,促进紧密型协同立法向纵深发展,以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

    区域协同立法区域一体化紧密型协同立法协同立法工作机构

    区域合作协议的"立法同意"研究

    孟磊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区域合作协议法治化建设,是为跨区域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等提供有效法治保障的必然要求.面对中国当前区域合作协议的法治化困境,结合区域合作协议的本土法治建设探索实践和域外相关规制经验,应该以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协议缔结和履行中的功能作用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立法同意"制度.区域合作协议的"立法同意",其制度价值寓于推进区域合作协议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之中,具体路径机制主要有:区域合作协议地方人大审议或批准制度、地方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制度和地方"立法确认"制度.

    区域合作协议"立法同意"制度价值制度构想

    国防领域普通专利使用特殊制度建构

    韩萍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法律和体制上的障碍限制了中国"民参军"的发展.中国现有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与指定实施制度在程序上存在较多的限制,增加了国防领域使用普通专利的沟通和管理成本,远不能满足国防领域大量、经常、及时使用专利的需求.为了降低在国防领域使用专利的经济成本,世界主要国家专利制度中普遍设有为国防利益目的使用普通专利的制度,赋予政府等国家机构为国防利益目的调配使用专利技术的权力,同时要求国家机构告知专利权人并给予其合理补偿.建构中国国防领域普通专利使用特殊制度,既有利于保护专利权人的收益权,亦能保障国防领域利用普通专利技术资源保障公共利益实现.

    专利制度军民融合国防利益装备采购

    政府知识视野下部门回应网格化治理的策略与影响

    段静茹周建国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格化治理试图以问题为支点撬动知识共享,本质上是政府知识结构上的变迁,即打破原有部门稳固的知识边界,重塑利益格局的知识结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部门与网格之间的竞争,这对以往稳固的部门知识边界形成冲击,从而形塑了新的治理格局.在长期实践中,部门通过以视角过滤、部门回音室以及定格的知识结构三个过程形成了自主的、确定的、成熟的知识体系.面对网格对部门知识体系造成的威胁,部门借助知识积累机会的不对称制约了其共享意图,实现了对网格的权力约束.这也造成了网格的依赖性,限定了其行动的能动性,构成了网格行动的障碍,网格化治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因而,应当通过共同行动与经验分享,在互动中实现合作,还原网格化治理的本色.

    部门网格知识策略知识积累机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四重向度

    林炜炜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动态平衡、相互促进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有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深邃的理论来源、深厚的历史渊源、深刻的实践逻辑和深远的全球意义.我们要从理论、历史、实践和全球四重向度来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胜利.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共产党人统筹发展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