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2095-0292

hsdskxb@163.com

0451-88060273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路1号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传播先进的文化理论知识,展示校内外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扶持人才,为学术繁荣服务。读者对象主要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高校教师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自然的控制到自然的理由: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逻辑

    田坤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延续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主义批判传统,从生态危机的视角,展开了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设想以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以使用价值替代交换价值,以伦理正义、社会正义等社会政治和生产组织形式解决生态问题的新社会主义可能,理论发展呈现出从生态伦理批判到资本主义生产条件批判的逻辑演进过程.梳理这一逻辑,有助于理解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问题的不可解决和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可持续,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参考.

    自然的控制自然的理由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资本主义不可持续生态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发生学探赜

    杨丽萍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却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农民群体的负面评价,导致中外学术界习惯于把农民问题排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论域之外,这种对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既缺乏对19 世纪欧洲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的认识,也缺乏对青年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的研究.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刻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农民思想的历史境遇、实践探索与理论渊源.从历史境遇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对农业的重要影响为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发生提供了历史条件;从实践探索来看,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关注以及对1848 年欧洲革命的积极参与为其农民思想破土而出提供了实践基础,从理论渊源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优秀农民理论的批判继承是其农民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无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发展

    洪亮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内在逻辑上的契合性,在充分把握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文章从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新时代现代化道路的创新等维度回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肯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的贡献,并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地位、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发展.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梦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价值观的哲学意蕴

    王茜子徐晓风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价值观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蕴.首先,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价值观奠定了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价值观充分汲取了人民主体性思想,这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同时,唯物辩证法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价值观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价值观灵活运用了思维的辩证法,揭示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联系与发展.此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价值观实践指南,引领中国共产党将"胸怀天下"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深化过程,并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建设世界,实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这些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运用,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引领.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向度与进路

    董晓红王炳林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格局与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革.立体、多维的智能化选择深度契合了各渠道与平台等媒介,新的格局要求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也要随之提升.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有关论述,要确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提升党全面领导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健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坚守中华文化底蕴立场,充分运用精神殿堂的教育作用,优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渠道;协同多元化传播主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协同性,提升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力;拓宽红色故事的国际传播渠道,为我国实现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精神殿堂红色血脉传播格局文化软实力

    全球文明倡议对西方文明观的历史性突破

    孙菲娅刘红涛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之后的第三个重大国际公共倡议.该倡议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它也体现了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与互鉴思想的最新发展.现实已经证明:全球文明倡议打破了以"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主义论"为核心的西方文明观话语陷阱,在文明观视域中实现了对西方文明观的多个维度的历史性突破,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全球文明倡议西方文明观文明交流互鉴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维度、理论意蕴及其现实进路

    于东超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等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主要标志与核心支撑.开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要明确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维度;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新布局,把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意蕴;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探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进路,开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高等教育强国内涵维度理论意蕴现实进路

    风险防范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培育路径

    刘佳音刘迪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舆论的迅速传播性和意识形态风险的极端复杂性要求高校网络意见领袖这一特殊群体在高校网络舆论环境中发挥正确风险防范的作用.高校必须牢牢把握高校网络舆论场阈的主导权,从实践可行性和现实挑战性两方面分析高校网络意见领袖构建的逻辑起点,从表达机制、场域引导、正向教育等方面阐释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在风险防范中的运行机理.进而探究打造风险防范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路径:一是教育培养,着力打造高校风险防范"专门培育+转化补充"型网络意见领袖队伍;二是管理对话,尊重话语权,将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关于风险防范的正确意见纳入高校管理;三是服务关怀,加强风险舆情价值引导,健全意见领袖网络治理功能;四是建设发展,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壮大高校网络意见领袖队伍.

    网络意见领袖风险防范培育路径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政府文化服务机制优化与角色转变

    颜燕师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众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政府文化服务面临效率低、资源失衡等挑战,且角色定位模糊.公共文化服务对促进社会治理、增强文化认同至关重要.文章分析文化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与挑战,探讨政府角色定位,强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政府应优化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提出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引入新技术等对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包容性、精准化、智慧化发展,满足人民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与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政府文化服务服务机制社会角色

    农村三产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王浩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产融合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目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龙头企业少、带动性不足、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资金需求缺口很大、利益联结不紧密、农民积极性不高等.为了深化农村三产融合,未来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村产业人才建设,完善农村三产融合协调机制,适时调整政策,做好保障措施.

    农村建设三产融合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