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朱大岭

双月刊

1000-1905

xuebao@ems.hrbmu.edu.cn;hydxb@yahoo.cn

0451-86669613

150081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杨宝峰校长。该刊的栏目设置为: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综述等。主要刊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海内外校友在科研、医疗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学报》曾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质量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槐耳清膏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

    张天怡林枫周毅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槐耳清膏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及小鼠移植瘤模型检测槐耳清膏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槐耳浸膏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 CCK-8结果表明,采用4.16、6.48、10.37 mg/mL的槐耳清膏分别处理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MDA-MB-453细胞及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划痕实验显示,24 h IC50浓度的槐耳浸膏处理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及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24 h可显著抑制细胞划痕的愈合(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IC50浓度槐耳清膏作用24 h后,细胞中N-Cad-herin的水平为对照组的79%、68%、61%;E-Cadher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IPPO通路效应蛋白YAP蛋白水平为对照组的51%和64%,存在显著差异(P<0.0001),其Ser109点位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提高176%.经槐耳浸膏灌胃的三阴性乳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槐耳清膏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与HIPPO通路被抑制相关.

    三阴性乳腺癌槐耳清膏HIPPO

    藏红花酸预处理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王爽王含伊刘娟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藏红花酸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H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HRPE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DMEM培养基(含5.5 mmol/LD-葡萄糖)进行培养;模型组:高糖(含50 mmol/L D-葡萄糖)DMEM培养液培养;藏红花酸低、高浓度组:用藏红花酸(1 μmol/L、10 μmol/L)处理细胞24 h后,再将细胞培养于含50 mmol/L D-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内.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率,ELISA法检测谷氨酸、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变化,2',7'-二氯荧光素染色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分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iod 2-related factor 2,Nrf-2)及抗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的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藏红花酸处理后HRPE细胞增殖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藏红花酸干预后谷氨酸、MDA含量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二氯荧光素染色结果显示,藏红花酸逆转了高糖介导的HRPE细胞中ROS的升高.Western blot印迹法结果显示,藏红花酸干预后Nrf-2及HO-1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病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藏红花酸可以保护HRPE细胞免受高糖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

    藏红花酸高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

    硼替佐米基础化疗方案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栓风险分析

    曲佳王巍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以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为基础的化疗(不含免疫调节剂)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和血栓发生风险.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40例初治MM患者,使用以BTZ为基础的化疗(不含免疫调节剂)方案进行治疗.记录化疗过程中患者血栓事件,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肾上腺素(adrenaline,AD)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凝固法及比浊法检测凝血功能.根据2006年IM-WG标准对患者治疗反应进行评估,对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 化疗第2、5、9、12 d,ADP及AD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P<0.05).BTZ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总反应率为90%.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无出血事件发生,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乏力、头晕等其他症状.仅1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BTZ对ADP和AD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对凝血指标无显著影响.以BTZ为基础化疗(不含免疫调节剂)方案,血栓发生率较低.

    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血栓事件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指标不良反应

    C反应蛋白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预测价值研究

    李乐超孙洁黄颖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activated kinase 1,TAK1)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1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住院期间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情况,并依据癫痫是否发作分为发作组(18例)和未发作组(198例).对比发作组和未发作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有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CRP联合TAK1对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中216例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癫痫发作率为8.33%.发作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卒中病灶位于皮质占比、脑卒中病灶累及多脑叶占比、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CRP及外周血TAK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发作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脑卒中病灶位于皮质、血清CRP及外周血TAK1 mRNA表达水平均为影响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OR=2.863、3.728、3.152、3.677,P<0.05).ROC 分析显示,血清 CRP、TAK1 mRNA 预测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7.43 mg/mL、1.89,且血清CRP、TAK1两者联合预测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AUC为0.904,高于CRP、TAK1 mRNA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 CRP、TAK1 mR-NA两者联合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预测效能较高,可作为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进行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C反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脑卒中癫痫预测

    补体B因子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郭楠楠王兴智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补体 B 因子(complement factor B,CFB)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接受肾活检穿刺,根据病理被诊断为IMN的患者32例(根据有无肾小球硬化分为肾小球硬化组18例和无肾小球硬化组14例,根据病理分期分为Ⅰ期10例、Ⅱ期15例、Ⅲ~Ⅳ期7例)、非IMN28例,同时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随机抽取1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尿CFB水平,比较IMN组、非IMN组和正常组血、尿CFB的差异,分析血、尿CFB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血清CFB的最佳截断值为2.93 g/L,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44和0.9;尿CFB的最佳截断值为2.95 g/L,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38和0.9;与正常组和非IMN组相比,IMN组血清和尿CFB水平升高(P<0.05),各组间血清和尿CF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血清CFB水平与24 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尿CFB水平与24 h尿蛋白水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中肾小球硬化较无肾小球硬化血CFB水平低,而尿CFB水平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病理分期Ⅰ期较Ⅱ期血CFB水平升高(P<0.05).结论 血、尿CFB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相关性,可以用来辅助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

    特发性膜性肾病补体B因子病理分期

    miRNA-138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王凤林迟超康凯谢宝栋...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miRNA-138的表达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冠心病患者86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1例,急性心肌 梗死组25例,同时选择健康成年人22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确诊.采集血液,离心分离血清,放入-80℃冰箱保存,利用血清miRNA试剂盒提取血清mi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q-PCR分析各组患者血清中miRNA-138的表达水平.结果 将4组血清miRNA-138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血清中miRNA-138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组分别与心肌梗死组相比,血清miRNA-138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另外3组分别绘制ROC曲线显示:稳定型心绞痛组:曲线下面积为0.903,P<0.001,最佳临界值为0.8851,敏感度为0.773,特异性对应是0.839;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曲线下面积是0.880,P<0.001,最优临界值是0.84415,敏感度是0.818,特异性是0.700;心肌梗死组:曲线下面积是1.000,P<0.001,最优临界值是0.60765,敏感度是1.000,特异性是1.000,P<0.001.miRNA-138与各实验组进行相关性分析,miRNA-138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P<0.001.结论 miRNA-138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降低,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可以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及预测提供新的方向.

    miRNA-138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FAM20C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艺段秀庆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FAM20C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网络数据库分析FAM20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生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不同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通过Kaplan-Meier法检验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Log-Rank法检验其生存差异.结果 FAM20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5.88%)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Ki67、p53、E-cadherin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与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AM20C可能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远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乳腺癌FAM20CHer-2预后

    腰椎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手术理想骨水泥形态分布及注射量的有限元分析

    张勋孟凡超庞倩文徐嘉星...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骨水泥形态分布及注射量对腰椎骨质疏松椎体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男性健康志愿者一名,CT扫描L,~L3椎体,将得到的CT图像导入Mimics 21.0等软件,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随后选取3例不同穿刺方式女性患者的CT图像,将3种骨水泥形态置入骨质疏松模型中,将模型分为单穿型、双穿一体型、双穿分离型3组,每组注入骨水泥量分别为2 mL、4 mL和6 mL.在所有模型中,垂直压缩载荷为500 N,前屈和后伸分别施加7.5 Nm的力矩,其中85%施加在前中柱,15%施加在后柱,计算不同条件下邻近椎体间的应力变化.结果 当L2椎体行成形术后,L1~L3椎体应力明显大于正常椎体,且L3椎体所受应力最大;当前屈和站立时,L3上终板所受应力最大,而在后伸时,L,下终板所受应力最大;当直立时,3种不同注入方式及不同骨水泥注入量之间的椎间结构所受应力区别不大;当前屈及后伸时,双穿一体型组注入4 mL骨水泥时,相邻椎体及椎间结构所受应力小于其余两组.结论 双穿一体型骨水泥形态分布是一种适宜的骨水泥注入形态,且当注入量为4 mL时,在保持注入椎体稳定的同时,邻近节段所受应力较小.

    腰椎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骨水泥有限元分析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儿危险因素分析

    胡英伟张瑄王晓敏李晓卿...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患儿临床转归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9月天津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72例肿瘤患儿,根据肿瘤类别分为血液系统肿瘤组(49例)和实体肿瘤组(23例);根据是否合并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10例)和非脓毒症组(62例).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合并脓毒症患儿要多于患实体肿瘤者,全部患者自入ICU开始随访至30天,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通过Cox回归分析合并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C 型反应性蛋白(C-type reactive protein,CRP)、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等指标对全因死亡的预测能力.分别对两组患者进一步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合并脓毒症、ARDS、MODS对全因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合并脓毒症、ARDS、MODS是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患儿的预后与是否合并脓毒症(HR:6.255,95%CI:2.107~18.569)、ARDS(HR:2.935,95%CI:1.154~7.464)和 MODS(HR:3.465,95%CI:1.437~8.352)有关,P 均<0.05.合并脓毒症ROC曲线下面积是0.653(95%CI:O.520~0.786,P<0.05),合并ARDS ROC曲线下面积是0.620(95%CI:0.485~0.755,P=0.084).结论 合并脓毒症、ARDS、MODS是肿瘤患儿死亡风险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断,并采取合理有效的综合措施可改善感染,降低病死率.

    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内分泌轴GHRH/GH/IGF-1的影响

    张明英钱莹高龙边乐...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患者的内分泌轴GHRH/GH/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ISS患者86例,在患者睡前一次性给予0.15 U/kg的rhGH,持续治疗24个月.期间通过X射线骨龄测定仪、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并记录接受治疗不同时期的身高、体重、骨龄、垂体功能、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基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加长,患儿的身高、体重、生长速率与IGF-1、GHRH水平均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随着治疗时间增加,患儿垂体功能评分也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骨龄无明显变化.结论rhGH能有效促进ISS患儿身高、体重的增长,rhGH可有效提高ISS患儿的内分泌轴GHRH/GH/IGF-1的功能.

    重组人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症GHRH/GH/IGF-1内分泌